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翠合齐、燕,将令燕王之弟为质于齐,燕王许诺。太后闻之大怒曰:陈公不能为人之国,亦则已矣,焉有离人子母者?老妇欲得志焉!

陈翠欲见太后,王曰:太后方怒子,子其待之。陈翠曰:无害也。遂入见太后曰:何臞【注】也?太后曰:臞者忧公子之且为质也

陈翠曰: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太后曰:何也?对曰:太后嫁女诸侯,奉以千金,赍地百里,以为人之终也。今王愿封公子,百官持职,群臣效忠,曰:‘公子无功不当封。’今王之以公子为质也,且以为公子功而封之也。太后弗听,臣是以知人主之不爱丈夫子独甚也。且太后与王幸而在,故公子贵;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故非及太后与王封公子,则公子终身不封矣。

太后曰:老妇不知长者之计。乃命公子束车制衣为行具。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材料二:

郑武公、庄公为(周)平王卿士。王贰于虢(公),郑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之﹖苟有明信,涧、溪、沼、祉之毛,萍、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节选自《左传·隐公》)

【注】臞:消瘦。

1.下列对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B.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C.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D.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者,……也”表判断,与《鸿门宴》中“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句式相同。
B.“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信”,指果真、的确,与成语“信马由缰”中的“信”词义不同。
D.“间”,指离间,与《庖丁解牛》中“彼节者有间”的“间”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翠联合齐国、燕国将燕王的弟弟送到齐国去做人质,虽然燕王不反对,但是遭到燕国太后的强烈反对,燕太后甚至认为陈翠不会治理国家。
B.陈翠在明知燕太后对自己很有意见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入宫拜见太后,并且从太后“何耀也”开始谈起,这些都彰显了陈翠的胆识和智慧。
C.陈翠拜见太后说人主特别不爱儿子,这成功激起燕太后的聊天兴趣,陈翠的回答让燕太后明白陈翠的用心所在,最终改变了对陈翠的态度。
D.互相交换人质的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时有发生,周王室和郑国互相交换人质,周王子狐到郑国去做人质,郑公子忽到周王室去做人质。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后嫁女诸侯,奉以千金,赍地百里,以为人之终也。
(2)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
5.两则材料都写到了人质,但对于人质的看法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
2024-05-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君其以垂棘之壁与屈产之乘,赂虞公,求假道焉,必假我道。”君曰:“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马也。若受吾不假之道,将奈何?”荀息曰:“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若受我,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马犹取之内厩而著之外厩也。君勿尤。”君曰:“诺。”乃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而求假道焉。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夫虞之有虢也,如车之有辅。辅依车,车亦依辅,虞、虢之势正是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不可,愿勿许。”虞公弗听,逐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处三年,与兵伐虞,又克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故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材料二: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

(节选自《贞观政要·第二十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卿等若A能小心B奉法C常D如朕E畏天地F非但百姓安G宁H自身常Ⅰ得欢乐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公,与“系心怀王”一句中的“怀王”均为谥号,高度地概括了他们的一生。
B.币,与“厚币委质事楚”一句中“币”的意思不同,前者指礼物,后者指金币。
C.中心,指与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也可以指事物的主要部分,这里指人的内心。
D.食,与“廪食不至”一句中“食”的意义不同,前者指享、享受,后者指粮食。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息建议晋献公以自己的骏马和祖先的珍宝为礼物向虞公行贿,果真从虞国借来了道,这就帮助晋国灭掉了虢国。
B.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图谋,用车的护木设譬陈述了唇亡齿寒的危机,希望国君引起高度警觉,不要答应晋的请求。
C.太宗以恳切的言辞告诫官吏以百姓为念才能拥有长久的富贵,倘若因为懈怠而伤百姓,则常会恐惧甚至导致死亡。
D.既然身居高位,不管是公卿还是侍臣,都应当清廉无私。太宗运用了引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这样的道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受我,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
(2)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5.综合两则材料,概括贪图财利的危害。
2024-05-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魏公子无忌爱人下士,致食客三千人。有隐士侯嬴,家贫,为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宾客皆惊。及秦围赵,赵平原君夫人,无忌姊也,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过见侯生,再拜问计。生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力能窃之。且公子尝为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鄙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得兵符。信陵君大破秦军于邯郸下。信陵君不敢归魏,使将将其军以还。赵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若无所容。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七》 )

材料二:

范雎之仇魏齐亡过平原君。昭王乃遗赵王书曰:“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家,王使人疾持其头来。不然,吾举兵而伐赵,又不出王之弟于关。”赵孝成王乃发卒围平原君家,,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印,与魏齐间行,念诸侯莫可以赴急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以至楚。而信陵君闻之,畏秦,犹与,未肯见,曰:“虞卿何如人哉?”时侯嬴在傍,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斤;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万户侯。当是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以急士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知人固未易也。”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重见之,大怒而自刎。虞卿遂留于魏。魏、赵畏秦,莫复用。困而不得意,乃著书八篇,号《虞氏春秋》焉。

(节选自《风俗通义·穷通》 )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子患之A数请B魏王C敕D晋鄙救赵E及宾客F辩士G游说万端H王终不听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左,古人乘车以左为尊,此处指信陵君有意空出左边的位置以待侯嬴,表示恭敬。
B.幸,指宠爱、宠幸,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幸”词义不相同。
C.急, 指“以⋯⋯为急”,“不耻相师”中的“耻”是“以⋯⋯为耻”, 两者用法相同。
D.材料一的“公子如其言”与材料二的“驾如野迎之”,两句中的“如”字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子无忌有三千门客,隐士侯嬴不过是个守门人,公子大宴宾客,亲迎侯嬴来赴宴,还请他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上,令在场宾客大为吃惊。
B.魏公子请求魏王救赵无果,侯嬴为公子献计,可找魏王宠妃如姬窃取兵符,因为信陵君曾为她报过父仇,所以她能万死不辞地帮助信陵君。
C.范雎的仇人魏齐逃亡到平原君处,秦王写信威胁赵王,赵王害怕,派兵包围平原君家,平原君赶紧让魏齐前往投靠虞卿,叫二人逃离赵国。
D.魏齐和虞卿想借助信陵君逃到楚国,信陵君害怕秦国,起初犹豫不见,后在侯嬴劝说下驾车迎接他们,然而魏齐怒而自杀,虞卿也未受重用。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2)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
5.侯赢两次进言为何都被信陵君采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登金进士第,调高陵簿,未上,辟知钧州事。岁壬辰,城溃,冶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间,聚书环堵,人所不堪,冶处之裕如也。

世祖在潜邸,闻其贤,遣使召之,且曰:素闻仁卿学优才瞻,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既至,问河南居官者孰贤,对曰:险夷一节,惟完颜仲德。又问完颜合答及蒲瓦何如,对曰:二人将略短少,任之不疑,此金所以亡也。又问魏征何如,对曰:征忠言谠论知无不言以唐诤臣观之征属第一又问今之臣有如魏征者乎,对曰:今以侧媚成风,欲求魏征之贤,实难其人。又问今之人材贤否,对曰:天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今儒生有如魏璠、王鄂、郝经辈,皆有用之材,又皆贤王所尝聘问者,举而用之,何所不可,但恐用之不尽耳。然四海之广,岂止此数子哉!

又问天下何以治之,对曰:夫治天下,难则难于登天,易则易于反掌。盖有法度则治,控名责实则治,进君子退小人则治。如是而治天下,岂不易于反掌乎?无法度则乱,有名无实则乱,进小人退君子则乱。如是而治天下,岂不难于登天乎?

又问昨地震何如,对曰:今之地震,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慝交至,或刑罚失中,或征骤举。五者必有一于此矣。夫天之爱君,如爱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耳。苟能辨奸邪,去女谒,屏谗慝,省刑罚,慎征伐,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世祖嘉纳之。

冶晚家元氏,买田封龙山下,学徒益众。及世祖即位,复聘之,欲处以清要,冶以老病,恳求还山。至元二年,再以学士召,就职期月,复以老病辞去,卒于家,年八十八。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征忠言A谠论B知C无不言D以唐诤臣E观之F征G属H第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辰,干支纪年,与《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用法不同。
B.“所以”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C.当,意为应当,与《墨子》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相同。
D.伐,意为讨伐、进攻,与《老子》中“自伐者无功”的“伐”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冶进士出身,做过钧州的知州。钧州城被攻破后,他更换服装北上渡河,流落于忻州、崞州间,面对艰苦的环境,能泰然处之。
B.李冶对金朝的一些官员较为了解,如他认为完颜仲德有治理混乱的能力,完颜合答和蒲瓦二人缺少用兵的谋略,不宜被重用。
C.李冶敢于直言,指出朝廷现在谄媚成风,要想寻找像魏征那样贤德的人是困难的;另外,他还建议世祖提拔任用儒生如魏璠等人。
D.晚年的李冶受到朝廷重视,在至元二年被朝廷征召到京担任学士。他任职不到一个月就以年老多病辞职离去,后在家中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
(2)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
5.元世祖询问李冶对于地震的看法,李冶进行了回复。关于李冶的回复,你有怎样的评价?
2024-05-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左司马戌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厄。子汉而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既谋而行。武城黑谓子常曰:吴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战。史皇谓子常:楚人子而好司马,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子必速战,不然不免。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三战,子常知不可,欲奔。史皇曰:安求其事,难而逃之,将何所入?子必死之,初罪必尽十一月庚午,二师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槩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弗许。夫槩王曰:所谓臣义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谓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史皇以其乘广死。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夫槩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败诸雍澨。五战,及郢。已卯,楚子取其妹季芈畀我以出,涉睢。铖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庚辰,吴入郢,以班处宫。子山处令尹之宫,夫槩王欲攻之,惧而去之,夫槩王入之。左司马戌及息而还,败吴师于雍澨,伤。初,司马臣阖庐,故耻为禽焉。谓其臣曰:谁能免吾首?吴句卑曰:臣贱,可乎?司马曰:我实失子,可哉!三战皆伤,曰:吾不用也已。句卑布裳,刭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首免。

(节选自《左传·定公四年》)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楚瓦不仁A其臣B莫有C死D志E先F伐之G其卒H必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渡过,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意义相同。
B.恶,讨厌,与“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中“恶”意义不同。
C.说,通“脱”,免除,与“说怿女美”(《邶风·静女》)中的“说”意义不同。
D.已卯,干支纪年,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中的“壬戌”同为纪年。
3.下列对文本内容与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攻楚,楚国左司马戌仔细分析敌我双方形势,决定依据汉江,和子常分头御敌,以便能快速退敌。
B.武城黑和史皇从不同角度分析,劝子常率先行动,子常听取二人建议但没成功,想逃跑被史皇拦下。
C.楚国军队连战连败,有时饭都来不及吃,吴国军队很快攻进郢都,并按照官爵尊卑住进了楚国宫室。
D.左司马戌曾是吴国臣子,不愿被吴国擒获,战死后吴句卑藏好左司马戌的躯体并带着他的头逃走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求其事,难而逃之,将何所入?
(2)所谓‘臣义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谓也。
5.文中夫槩王这一人物个性鲜明,请简要概括。
2024-05-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晋王进屯永济,张彦选银枪效节五百人,皆执兵自卫,诣永济谒见,王登驿楼语之曰:汝陵胁主帅,残虐百姓,数日中迎马诉冤者百馀辈。我今举兵而来,以安百姓,非贪人土地。汝虽有功于我,不得不诛以魏人。遂斩彦及其党七人,余众股栗。王召谕之曰:罪止八人,馀无所问。自今当竭力为吾爪牙。众皆拜伏。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仍以为帐前银枪都。

贺德伦帅将吏请晋王入魏州城慰劳。既入,德伦上印节,请王兼领天雄军,王固辞,曰:比闻汴寇侵逼贵道,故亲师徒,远来相救。又闻城中新罹涂炭,故暂入存抚。明公不垂鉴信,乃以印节推,诚非素怀。德伦再拜曰:今寇敌密迩,军城新有大变,人心未安。德伦腹心纪纲为张彦所杀殆尽,形孤势弱,安能统众!一旦生事,恐负大恩。王乃受之。

戊戌,晋王引兵趣望都,契丹逆战,晋王以亲军千骑先进,遇奚酋秃馁五千骑,为其所围。晋王力战,出入数四,自午至申不解。李嗣昭闻之,引三百骑横击之,虏退,王乃得出。因纵兵奋击契丹大败,逐北至易州。

(《资治通鉴·后梁纪》,有删改)

材料二:高季兴在洛阳,帝左右伶宦求货无厌,季兴忿之。帝欲留季兴,郭崇韬谏曰:陛下新得天下诸侯不过遣子弟将佐入贡惟高季兴身自入朝当褒赏以劝来者;乃羁留不遣,弃信亏义,沮四海之心,非计也。乃遣之。季兴倍道而去,至许州,谓左右曰:此行有二失:来朝一失,纵我去一失。又谓将佐曰:新朝百战方得河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则他人皆无功矣,其谁不解体!又荒于禽色,何能久长!吾无忧矣。乃缮城积粟,招纳梁旧兵,为战守之备。

夏六月,帝苦海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帝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所费巨万。崇韬谏曰:今两河水、旱,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俟丰年。帝不听。

(《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陛下新得A天下B诸侯不过遣子弟C将佐D入贡E惟高季兴F身自入朝G当褒赏H以劝来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不诛以谢魏”与《苏武传》“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中“谢”词义相同。
B.“王缓带轻裘而进”中的“缓带轻裘”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函梁君臣之首”中“函”字用法相同。
C.“亲董师徒”中的“董”与《谏太宗十思疏》“董之以严刑”中“董”词义不同。
D.“以印节见推”中的“见”与《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中的“见”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王李存勖平定魏州之乱时,能审时而为,宽严相济,斩杀了前来投降的张彦及其同伙,又收服了战斗力很强的银枪效节军。
B.晋王李存勖英勇善战又能身先士卒,在和契丹作战时,他奋力冲战,以少胜多,突破敌人包围,一直将契丹军追到易州。
C.高季兴在洛阳时对庄宗左右的伶宦贪婪索求财物的行为感到愤怒,他离开时对新朝的统治表示了担忧,并开始战守之备。
D.庄宗李存勖苦于盛暑湿热下令让允平建宫殿,每天役使工匠上万人,花费巨大。崇韬劝谏庄宗等到丰年再建,但他没有听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罪止八人,馀无所问。自今当竭力为吾爪牙。
(2)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阐释后唐之亡,在于庄宗之“逸豫”,材料二揭示了其灭亡还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2024-05-13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令为,自称曰

初,燕人宋无忌、羡门子高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燕、齐迂怪之士皆争传习之。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云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风引船去。及始皇至海上,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始皇还,过彭城,齐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能渡。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师于外十余年。

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因徙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三十七年,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入则心A非B出则巷C议D夸E主以为名F异G趣以H为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的意思是暴露,“暴”与《六国论》中“暴霜露,斩荆棘”的“暴”含义相同。
B.“阙”的意思是宫殿,“阙”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不阙秦”的“阙”含义不相同。
C.丙寅,在天干地支中顺序为第三个,干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用于纪日。
D.丞相,官职名,秦时设左、右丞相。其职能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愿为小相焉”的“相”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到东海时曾派遣徐市到海上寻找仙山,以失败告终。经过彭城时,为了在泗水寻找周鼎,便虔诚地进行斋戒祷告祭祀,最终也没有寻到。
B.蒙恬率领大军驱逐了匈奴,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地区。为了防范敌人,修建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的长城。还率军渡过黄河,不断向北连绵延伸。
C.李斯认为,所有的读书人都应当学习国家的法令规章。而且国家应当焚毁除了秦国以外的所有书籍,只保留了部分医药、种植等书籍。
D.始皇认为咸阳城里人口太多,而先王的宫廷又窄小,于是建造了阿房宫。在关中共计兴建三百座宫殿,在关外建造四百座,还为迁徙的百姓减免了十年的赋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云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风引船去。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秦始皇暴政有哪些表现,请简要说明。
2024-04-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昭奚恤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王遂使昭奚恤应之。

昭奚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门之内。为东面之坛一,为南面之坛四,为西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东面。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称曰:客欲观楚国之宝器,楚国之所宝者贤臣也。理百姓,实仓廪,使民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在此。奉珪璧,使诸侯,解忿之难,交两国之欢,使无兵革之忧,太宗子敖在此。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叶公子高在此。理师旅,整兵戎,以强敌,提枹鼓以动百万之师,所使皆趋汤火,蹈白刃,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司马子反在此。若怀霸王之余议,摄治乱之遗风,昭奚恤在此,唯大国之所观。秦使者惧然无以对,昭奚恤遂揖而去。秦使者反,言于秦君曰:楚多贤臣,未可谋也。遂不伐。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斯之谓也。

(节选自《新序·杂事一》)

材料二: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节选自《国语·楚语》)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诸侯A之好B币具C而导之D以训辞E有不虞F之备G而皇神相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是“之乎”的合音,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不识有诸”的“诸”用法相同。
B.图,指谋取,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图”意思不同。
C.当,指抵挡,与《鸿门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意思相同。
D.相,指主持赞礼,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欲伐楚,因楚有卞和之璧和随侯之珠这两件宝物,便以“观宝”为名派使者去楚国探听虚实。楚国的昭奚恤识破了秦的真正意图。
B.按当时的礼节,宴会上的座次以东方为上座。昭奚恤把秦使者当贵宾,请他坐了上座,自己作为宴会的主人居末座,这种安排是合乎礼数的。
C.晋国大夫赵简子故意使自己身上的佩玉发出声响,含有炫耀之意。接下来的“问玉”说明其所关心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生活上的奢求。
D.王孙圉胸有成竹,沉着应对,语气于平淡中见正气,其从容大度的外交家风范,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和赵简子形成鲜明对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
(2)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5.两则材料中,昭奚恤、王孙圉所谈到的“楚之宝”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4-04-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田光见太子,太子侧阶迎,迎而再拜。

坐定,太子丹曰:今燕国僻在北隆,比于蛮域,而先生不羞之。丹得侍左右,斯乃上世神灵保枯燕国。田光曰:结发立身,以至于今,徒慕太子之高行,太子之令名耳。太子将何以教之?太子膝行而前,曰: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思欲复之。论众则秦多,计强则燕弱。欲曰合从,心复不能。常食不识味,寝不安席。纵令燕秦同日而亡,则为死灰复燃,白骨更生。愿先生图之。

于是舍光上馆。太子三时进食,存问不绝,如是三月。太子怪其无说,就光,辟左右,问曰:先生既垂哀恤,许惠嘉谋。侧身倾听,三月于斯,先生岂有意软?田光曰:微太子言,固将竭之。

臣闻骐骥之少,力轻千里,及其罢朽,不能取道。太子闻臣时已老矣。欲为太子良谋,则太子不能;欲奋筋力,则臣不能。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光所知荆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构小节,欲立大功。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

太子下席再拜曰:若因先生之灵,得交于荆君,则燕国社攫长为不灭。唯先生成之。田光遂行。太子自送,执光手曰:此国事,愿勿泄之!遂见荆轲,曰:光自度不肖,达足下于太子。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田光谓荆轲曰:盖闻士不为人所疑。太子送光之时,言此国事,愿勿泄,此疑光也。是疑而生于世,光所羞也。向轲吞舌而死。轲遂之燕。

(节选自《燕丹子》)

材料二: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乃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其弗就也非不幸。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轲不晓而当之,陋矣。

(节选自李翱《李文公集·题燕太子丹传后》)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欲促槛车A驾B秦王C以如D燕E童子F妇人G且明其不能H而轲行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中为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与《六国论》中“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的“而”意思不同。
B.结发,文中指男子成年束发,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中的“结发”意思不同。
C.美,文中指“以……为美”,与《离骚》中“高余冠之岌岌兮”的“高”用法相同。
D.三时,文中指早、午、晚,与《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的“三时”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对秦国怀恨已久,甘愿燕国与秦国与之同归于尽。因此对田光倍加礼遇,期待他能为自己献出好的计谋。
B.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荐了荆柯后,亲自前往游说,表示燕太子丹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值得为之效劳。
C.田光用骏马年轻时,奔驰千里都是容易事;而到了老年衰朽,连行路都困难来类比自己,为后文推举荆轲做了铺垫。
D.田光见荆轲后告诉他自己虽没有能力,但却是值得被信任的人。他为了证明自己绝不会泄露计划而自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思欲复之。
(2)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
5.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李翱是如何评价荆轲的。
2024-04-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謟,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国。’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

(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材料二: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固有之乎?对曰:有之。国将兴,其君斋明中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焉,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将亡,其君贪冒僻邪,淫佚荒怠,芜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而民有远意。民神痛怨,无所依怀,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愿而降之祸。是以或见神而兴,亦有以亡。昔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于亭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宣王于镐。是皆明神之纪者也。王曰:今是何神也?对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是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冯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是监烛周之子孙而祸福之。夫一神不远徙迁,若由是观之,其丹朱耶?王曰:其谁受之?对曰:在虢。王曰:然则何为?对曰:臣闻之,道而得神,是谓丰福;淫而得神,是谓贪祸。今虢少荒,其亡也?王曰:吾其奈何?对曰:使太宰以祝史率狸姓,奉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王曰:虢其几何?对曰:不过五年。王使太宰己父率傅氏及祝,奉牺牲玉觞往献焉。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请土焉。内史过归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民必违之。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今虢公动匮百姓,以逞其违。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十九年,晋取虢也。

(选自《说苑·辨物》)

【注】①鸑鷟(yuè zhuó):凤的别名。

1.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无A所监B夏后C及商D用乱之E故F民G卒H流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指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和《论语》中“且知方也”中的“方”词义相同。
B.“内史”,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事务,春秋时沿置。
C.“信”,古时作战或田猎,临时住两宿为信,两宿以上为次,此处都是停留的意思。
D.“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有彗星”解释事件起因,“齐侯使禳之”可见齐景公迷信神灵,晏子在劝谏时善于运用假设、对比、引用、反问等方式,达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
B.周惠王十五年,有神灵降临到虢国莘地,惠王向内史过询问可有先例,内史过列举了祝融、回禄、梼杌、杜伯、夷羊、鸑鷟等史籍上记载的神灵。
C.内史过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国君的政治秽恶,有才能的人不能被任用,老百姓流离失所,无所依靠,所以神灵也会离开。
D.周惠王派太宰已父,率领傅氏族人及祝史,奉上牺牲、玉器前去祭献神灵,内史过跟随到了虢国,由虢国国君所为,断言虢国将要灭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德之秽,禳之何损?
(2)今虢公动匮百姓,以逞其违。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
5.请比较文中晏子和内史过关于国君祭祀神灵观点的不同。
2024-04-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