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生

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自言一世为缙绅,行多玷。六十二岁而殁,初见冥王,待如乡先生礼,赐坐,饮以茶。觑冥王盏中,茶色清彻,己盏中,浊如胶。暗疑迷魂汤得勿此乎。乘冥王他顾,以盏就案角泻之,伪为尽者。

俄顷,稽前生恶录,怒,命群鬼捽下,罚作马。即有厉鬼絷去。行至一家,门限甚高,不可逾。方趑趄间,鬼力楚之,痛甚而蹶。自顾,则身已在枥下矣。但闻人曰:“骊马生驹矣,牡也。”心甚明了,但不能言。觉大馁,不得已,就牝马求乳。逾四五年间,体修伟。主人骑,必障泥,缓辔徐徐,犹不甚苦;惟奴仆圉人,不加鞯装行,两踝夹击,痛彻心腑。于是愤甚,三日不食,遂死。

至冥司,冥王查其罚限未满,责其规避,剥其皮革,罚为犬。意懊丧,不欲行。群鬼乱挞之,痛极而窜于野。自念不如死,愤投绝壁,颠莫能起。自顾,则身伏窦中,牝犬舐之,乃知身已复生于人世矣。稍长,见便液亦知秽,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为犬经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规避。而主人又豢养,不肯戮。故啮主人脱股肉,主人怒,杖杀之。

冥王状,怒其狂猘,笞数百,俾作蛇。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积年余,每思自尽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也。一日,卧草中,闻车过,遽出路,车驰压之,断为两。

冥王讶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无罪见杀,原之,准其满限复为人,是为刘公。公生而能言,文章书史,过辄成诵。辛酉举孝廉。每劝人:乘马必厚其障泥,股夹之刑,胜于鞭楚也。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言一世为缙绅                      缙绅:乡绅
B.主人骑,必障泥                  覆:加上
C.冥王                                鞫:审讯
D.遽出                                当:把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啮主人脱股肉/平明,汉军觉之
B.害人死又不可/襟三江带五湖
C.不加鞯装行/木欣欣向荣
D.股夹刑/臣进退,实为狼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
B.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
C.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
D.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
4.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投胎为马前,刘孝廉看到门槛很高,迈不过去,犹豫间遭到了恶鬼的抽打。
B.主人和奴仆们骑马时,都不加鞍垫,两腿一夹就叫它跑,使刘孝廉非常痛苦。
C.刘孝廉一生很会说话,诗文书史,过目成诵。辛酉年被地方官推举为孝廉。
D.小说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反而削弱了“劝人行善”的这一主旨的力量。
2018-05-0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 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

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 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 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 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 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 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 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 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 是之谓乎。”

1.下列各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亟请于武公                           亟:急切
B.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法度、规定
C.缮甲兵,具卒乘                  具:准备
D.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赐予
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郑武公娶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B.虢叔死,他邑唯命             君何患焉
C.谁曰不然                           其乐也融融
D.请制                              闻之,有献于公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从正面表现庄公有孝心的一组是(       
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②姜氏欲之,焉辟害。③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④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⑤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过其母姜氏,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 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 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 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 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3)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2018-01-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C.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2.与“夫晋,何厌之有”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沛公安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寡人之过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大得多。
4.翻译下面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018-01-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感谢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还柱                  倚柱
B.乃引匕首提秦王            还也
C.是寡人过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次进                         身翼蔽沛公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图穷而匕首见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4.下列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群臣
A.太子迟之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吾得兄事之。D.函封之
5.下列对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大喜”“见燕使者”,照应前文荆轲所说的献首、献图“必说见臣”的话。说明荆轲料事准确, 突显其“智”。
B.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反衬了荆轲的勇敢,说明荆轲“有所待”的必要性,千钧一发之际,荆轲镇静自若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弭了危机,更突出了荆轲的沉勇机智。
C.廷刺秦王时,秦王袖绝而命不绝,惊、起、绝、拔、操、急,六字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反应敏捷,身手不凡的王者特点。
D.刺杀失败,荆轲两脚张开像箕一样坐在地上,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突出了荆轲蔑视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017-12-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十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 子 辞 千 金

晏子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晏子                 方:正               B .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C .是臣代君民也       君:统治。        D .以百姓             振:使……振作
2.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者反,言之公--— 使者回去后,把这些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B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的家庭要是真的那样贫穷的话
C .请以奉宾客--— 请求让他用(千金和市租)来供奉宾客
D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愚蠢的人考虑多了,必定也会有可取之处
2017-12-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十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 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默解与之,车而                        挽:牵引
B.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C.乃诣府送马,叩头             谢:感谢
D.吏顾不当威力强请求耳             乘: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吏人亲爱不忍欺之                         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B.凡人所以贵禽兽者                       冰,水为之,而寒
C.故有经纪礼义相交接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3.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B.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C.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D.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茂任密县县令期间,十分爱护当地吏民。当有人告发他属下的亭长接受馈赠时,他很谨慎地问明情况,并用礼义教育告发者,妥善解决了此事。
B.卓茂斥责告发者是“敝人”,因为告发者话中有话地指责他没有管好属下官吏,他觉得告发者的行为如同禽兽,毫无仁爱可言。
C.卓茂认为那亭长向来是好官吏,如果百姓出于敬爱而赠送他礼物,他也可以接受,虽然法律禁止此类事情,但这样做是顺从人情,并不违背礼义。
D.卓茂教育告发者的一番话,也表明了他为政的基本思想,那就是与人为善,慎用刑法,注重以礼义教化百姓。
5.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2)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3)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2017-11-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父爵,山阴令。              任命B.,为司徒左长史。          期满
C.下车,孔文举。             征召D.国子博士。                       统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C.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
(2)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2017-11-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语文试题
10-11高一下·河南新乡·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                 愉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家庐江寻阳焉            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访同姓名者        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应访     访作长岐枨距之
D.弘大掷宝物城外        又破之,奔临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2)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2016-11-18更新 | 58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