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 焚庐舍而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对应字母写在答题卡。
攻城A数月不下B闻C魏救D将至E众F请发G为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指宋文帝的年号。文中“元嘉二十六年”是年号纪年法,与《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纪年方法不同。
B.文中“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与《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中的“明年”含义相同。
C.鞞鼓,古代用于祀神之鼓或军中所用之鼓。文中“鞞鼓”应为军中所用之鼓,与《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一片神鸦社鼓”中“社鼓”的作用不同。
D.六夷,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文帝想要北伐,群臣争相逢迎讨好,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
B.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
C.魏主拓跋焘渡过黄河后,王玄谟退兵逃走,伤亡惨重。到达瓜步后,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渡过长江后,建康城内震惊恐惧。
D.宋文帝答应用封爵、金帛之赏悬赏魏主和王公首级,又计划用毒酒毒死魏国人,但没有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
(2)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
5.宋文帝为何急欲北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辛弃疾传(节选)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酬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弃疾因论南北形势,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司农寺主薄,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诏委以规画(飞虎军),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选项是(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A数沮B挠之,弃疾行愈力C卒D不能夺E经度费钜万F计G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乾道四年,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帝王在位年间用所取的年号来纪年的一种方式。乾道,是宋孝宗的年号,四年,是孝宗改年号为乾道后的第四年。文中的绍兴三十二年,也是用这个方法来纪年。
C.美芹,本谓农夫以水芹为美味,欲献于他人,后喻以微物献给别人。文中“美芹”是辛弃疾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
D.授、出、辟、迁、调,这些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其中“授、辟”是任以官职,“调”是改任调动官职,“出”是京官外放,“迁”是削降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形式。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作者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但无论哪一类,一般都不能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本文是一篇以史事为主的史传。
B.僧人义端窃得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去杀辛弃疾,是因为辛弃疾和义端有来往,且是辛弃疾推荐义端做了自己的下属。
C.宋高宗召见了辛弃疾,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并封他的主帅耿京为天平节度使,召他南归。但后因耿京被张安国杀害,朝廷就撤销了授予辛弃疾的官职。
D.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府时,面对滁州数次遭罹兵火的悲惨景象,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很快就扭转了局面,这显示了辛弃疾非凡的政治才能,也表现了他勤政爱民的崇高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②时虞允文当国,弃疾因论南北形势,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5.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在选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试加以概括。
2024-03-19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表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时虞允文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止拨属A密院B专听C帅臣D节制E调度F庶使G夷獠知H有军威I望风慑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在这里的意思是交游、交往,与“故国神游”中“游”意思不同。
B.当,掌管之意,与《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当”意思不相同。
C.长短句,宋以后成为词的别称,辛弃疾一向擅长写词,与苏轼合称“苏辛”。
D.“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中的“绝”和《劝学》中“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成长于金人入侵的战火之中,他胆识过人,曾经追杀叛逃的义端和尚,耿京也更加看重他。
B.辛弃疾被宋高宗召见,他论述南北形势,用历史劝说皇帝,但因为当时虞允文擅权,建议未被采纳。
C.辛弃疾在湖南任职时,建议设立飞虎军以平息当地獠人骚扰,尽管遇到阻挠,他最终还是完成任务。
D.辛弃疾不仅是一代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坛上更是以擅长写豪放词而著称,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2)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5.辛弃疾是怎样成功创建飞虎军的?请简要说明。
2024-03-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

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日: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女。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语未卒,卫律还,颇闻佘语,曰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入秦,今何语之亲也!罢去。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材料二: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倫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男儿死A则葬蛮夷中B谁C复能屈身D稽颡E还F向北阙G使刀笔之H吏弄其文墨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的最高首领称为“单于”,相当于汉族天子。
B.牛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文中指犒劳汉使的佳肴美酒。
C.“谢女”与《苏武传》中“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两句中的“谢”意思相同。
D.“因罢去”与《过秦论》中“因遗策”“因利乘便”三句中的“因”含义都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敖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了李陵在教匈奴练兵的消息,汉帝大怒并因此将李家灭族,但实际教匈奴练兵的人是李绪。
B.李陵面对老友任立政的邀请,虽沉默不回应但其实内心有归汉之意,但因其对话意外被卫律听到,他有所忌惮而选择拒绝。
C.李陵认为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人,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实意,实在迫不得已,只是因为汉帝负德,并不顾念有罪之人的难处。
D.李陵认为汉朝对没有死节的自己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这很难让臣子们为国奔走效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
(2)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5.李陵在兵败投降匈奴后,对汉朝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
2024-03-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

(节选自《汉书·匈奴传》)

材料二:

王昭君者,齐国王襄女也。昭君年十七时,颜色皎洁,闻于国中,求之皆不。献于孝元帝。以地远,既不幸纳,叨备后宫。积五六年,昭君心有怨旷,伪不饰其形容。元帝每历后宫,疏略不过其处。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倡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不得侍列乃更修饰善妆盛服,形容光晖而出。俱列坐,元帝谓使者曰:“单于何所愿乐?”对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备。唯妇人丑陋,不如中国。”帝乃问后宫,欲以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于是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得备在后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愿得行。”时单于使者在旁,帝大惊,悔之不得复止。良久,太息曰:“朕已误矣!”遂以与之。

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遣使者报汉,送白璧一双,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遇,心思不乐,心念乡土,乃作《怨旷思惟歌》曰:……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幽沉,不得颉颃。虽得馁食,心有徘徨,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昭君有子曰世违,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昭君问世违:“汝为汉也,为胡也?”世违曰:“欲为胡耳。”昭君乃吞药自杀。单于葬之。胡中多白草,而此冢独青。

(节选自蔡邕《琴操·怨旷思惟歌》)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昭君怨A恚B日久C不得D侍列E乃更F修饰G善妆H盛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指给予,与《屈原列传》中“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的“与”字意思相同。
B.幸,在文中的意思是侥幸,与《苏武传》中“幸蒙其赏赐”的“幸”字意思相同。
C.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的“见”字意思不同。
D.举,在文中的意思是全、皆,与《五石之》中“其坚不能自举也”的“举”字意思不同。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加点词语不同的一项是(     
例: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A.天下集响应B.天
C.梁君臣之首D.我之成而实五石
4.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闻于国中
A.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昭君的美丽远近闻名,被选入宫中五六年,连元帝的面也不得见,后作为和亲女子,被赐给单于,万里投荒,思乡思亲,最终独留青冢,怨恨贯穿一生。
B.王昭君出塞是个人命运的不幸,但促成了汉朝和匈奴关系的和好,从材料二中的死后隆重下葬和两则材料都提及的单于喜悦来看,昭君获得了匈奴人的敬重。
C.在汉元帝选拔后宫女子去和亲时,王昭君主动起身上前,并极力丑化自己,这实是讽刺元帝有眼无珠,元帝后悔,但因昭君去意已决,出塞的命运无法改变。
D.材料一中的王昭君只是一个人名,于国有功,却不见具体形象,而材料二中的王昭君有情感,有言行,神、形和传奇色彩兼备。这是由两则材料的不同主题决定的。
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珍奇怪物,皆悉自备。唯妇人丑陋,不如中国。
(2)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
7.昭君出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作答。
2024-02-28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语未绝,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

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张巡,蒲州河东人。兄晓,开元中监察御史。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巡聪悟有才干举进士三以书判拔萃入等调授清河令。有能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贵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选自《旧唐书》)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巡聪【A】悟有【B】才干【C】举进士【D】三以书【E】判拔【F】萃【G】入等【H】调授清河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巡幸,可指皇帝亲临某地,与“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中的“幸”字含义相同。
B.阳,假装,与“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登泰山记》)中的“阳”字含义不同。
C.劝,鼓励、勉励,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中的“劝”字含义不同。
D.缒,用绳子拴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与“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缒”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把守雍丘四十多日,朝廷声问不通,敌方实力强大,守城十分困难。但他不动摇,并斩杀了劝降的六位将领,可见张巡忠义爱国。
B.雍丘城中弓箭不足,张巡于是夜缒披着黑衣的草人于城下,获得数十万支箭。继而又夜缒士兵袭击敌人军营,获得胜利,可见张巡足智多谋。
C.张巡部下郎将雷万春,遭受敌人的弓箭射击,面中六支箭而挺立不动,致使敌人认为是木人。雷万春临危不退,可见张巡军令严明。
D.敌人七千余众屯兵白沙涡,张巡深夜袭击,虽然袭击失败,但归途中擒敌救兵,分别其众,民众归顺者颇多,可见张巡正直善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
(2)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5.雍丘之战获胜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或)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此天下之所明也。秦之有燕而伐赵,有赵而伐燕;有梁而伐赵,有赵而伐梁;有楚而伐韩,有韩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见也。然山东不能易其路,兵弱也。弱而不能相壹是何秦之知山东之愚也是臣所为山东之忧也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今山东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两而归其国于秦,知不如禽远矣!愿王熟虑之也。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惟寐亡之。今南攻楚者,恶三晋之大合也。今攻楚休而复之,已五年矣,攘地千余里。今谓楚王:‘苟来举玉趾而见寡人,必与楚为兄弟之国,必为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楚王秦之语,怒韩、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有谋发使之赵,以燕饵赵,而离三晋。

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则挈马俛[注]而西走。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移于梁矣。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则挈马俛而西走。秦与梁为上交,秦祸安移于赵矣。以强秦之有韩、梁、楚,与燕之怒,割必深矣,国之举此,臣之所为来,臣故曰‘事有可急为者’。

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若楚王入,秦见三晋之大合而坚也,必不出楚王,即多割,是秦祸不离楚也,有利于三晋,愿王之熟计之也!

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秦见三晋之坚也,果不出楚王而多求地。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俛fǔ,同“俯”。屈身:低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弱而不能【A】相壹【B】是何【C】秦之知【D】山东之【E】愚也【F】是【G】臣所为【H】山东之忧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
B.山东,战国时期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本文中代指崤山以东六国。
C.“两敝而归其国于秦”与成语“敝帚自珍”中的“敝”字含义相同。
D.“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与“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美”字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赵国谋臣认为,赵、韩、魏要联合抗秦,绝不可与秦联合,那样只会落得个被秦逐一击破的下场。
B.文中赵国谋臣以老虎与一般鸟兽做比喻,形象地指出秦的强大和野心,以及六国君主的不明智。
C.文中赵国谋臣认为,秦向南进攻楚国,目的是借此阻止赵、魏、韩三国联合,实现取周而代之的理想。
D.秦王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不断侵略其他诸侯国,却想要与楚国联手,攻打韩、魏,收回楚国的失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
②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
5.文中导致赵国谋臣所说“事有可急为者”的原因有哪些?
2024-01-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居易所以不避A死亡之诛B事无巨细C必言者D盖酬E陛下F特力拔擢G耳H非轻言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后进:现代义为“进步比较慢”,指“落后”;文中意为“后辈”。
B.不觉:现代义为“没有觉察”;文中意为“不禁,不由得”。
C.所以:可译为“……原因”,也可译为“所用,用来”,文中是前者。
D.执政:可理解为“掌握政权”,或“执掌政权的人”,文中是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非常擅长诗歌创作,他写了几十上百篇优秀的诗歌,当时的读书人都非常欣赏他所创作的诗歌。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替魏征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说应由朝廷来做这件事,宪宗认为很正确。
C.对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一事,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武元衡的冤屈,请求抓紧时间抓捕贼人来一雪国耻。
D.白居易多次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最终触怒皇帝,再次遭到贬谪流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
(2)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
5.请简要概括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2024-01-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明朝凡遇水旱灾,则免租税,或遣官赈济。太祖祖训:天下承平,四方有水旱等灾,验国之所积,于被灾去处,优免税粮。若丰稔之岁,虽无灾伤,亦当验国之所积,稍有附馀,择地瘦民贫优免之,特不为常例。

洪武初,诏鳏、寡、孤、独、废疾民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年七十以上,许一丁侍养,免其科繇五年。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民不能自生,许入院赡养,月给米三斗,薪三十斤。

永乐三年,苏湖被水,民饥求食他郡,命所在官司善加抚绥。候水退令复业无粮食种子者并官给之。八年,以去年江北水患,遣副都御史虞谦、给事中杜钦视军民疾苦赈恤,谦等寻告请发廪赈贷。十年,山东稷山等县耆老言:“岁歉民饥,采蒺藜、掘蒲根以食。”命户部遣官赈济,其布政司及所属郡县官蔽不以闻者,悉械送京师论罪。

(节选自《古今治平略》)

材料二:

明太祖凡岁灾,尽蠲二税,甚者贷以米,又甚者赐之米,若布若钞。又命各州县设预备仓四所于境内东西南北居民丛集之处,贸米储备,遇荒歉赈给。太祖在位三十馀年,所赐予布钞数百万,米百馀万,所蠲租税无万数。

成祖闻河南饥,有司匿不以闻,逮治之。因谓都御史陈瑛曰:“国之本在民,民无食是伤其本。朕每岁春初及农隙之时,敕郡县浚河渠,修筑圩岸陂池,捕蝗蝝。遇有饥荒,即加赈济。比者河南郡县,荐罹旱涝,有司匿不以闻,此朕任用匪人之过也。其榜谕天下,有司自今民间水旱灾伤不以闻者,必罪不宥。”又敕朝廷遣巡视官,自今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下狱。

太祖时报灾不拘时限。弘治,始限夏灾不得过五月终,秋灾不得过九月终。万历,又分近地五月、七月,边地七月、九月。

(节选自《学庵类稿》)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候水A退B令C复D业E无F粮食种子G者H并I官给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耆老,文中指六七十岁的老人,古时六十曰耆,七十曰老,现在泛指老年人。
B.户部,六部之一,主管全国赋税、户籍等,明朝时在户部下按地区分设各司。
C.比者,文中指近来,其中的“比”字与成语“无与伦比”的“比”意思不同。
D.岁,文中指每年,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的“岁”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年间,明朝建立了弱势人群救助制度,如年龄在七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除法律规定的五年徭役。
B.永乐十年,山东稷山等地歉收,百姓采蒺藜、掘蒲根为食,朝廷下令赈济百姓并逮捕隐瞒实情的官员。
C.明成祖关注民情,每年春初和农事闲暇时都下令各郡县疏通河道,兴修水利,捕捉害虫,做好防护措施。
D.明朝不断调整灾情的上报时限。太祖时不设限,弘治时期以季节为限,万历时期又根据地域远近进一步调整。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湖被水,民饥求食他郡,命所在官司善加抚绥。
(2)成祖闻河南饥,有司匿不以闻,逮治之。
5.明朝地方政府防灾救灾的做法有哪些?
2024-01-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无害于人。百姓何苦尔,而文学何忧也?”

文学曰:“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且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谓之百倍此计之失者也。无异于愚人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夫李梅实多者,来年为之衰;新谷熟而旧谷为之亏。自天地不能两盈,而况于人事乎?故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吴起长兵攻取,楚人搔动,相与泣悼王。其后楚日以危,秦日以弱。故利蓄而怨积,地广而祸构,恶在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人不苦也?今商鞅之册任于内,吴起之兵用于外,行者勤于路,居者匮室,老母号泣,怨女叹息;文学虽欲无忧,其可得也?”

大夫曰:“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及二世之时,邪臣擅断,公道不行,诸侯叛弛,宗庙亡。《春秋》曰:‘末言尔,祭仲亡也。’夫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作者使人绍其功。周道之成,周公之力也。虽有裨谌之草创,无子产之润色,有文、武之规矩,而无周、吕凿枘,则功业不成。今以赵高之亡秦而非商鞅,犹以崇虎乱殷而非伊尹也。”

(选自《盐铁论·非鞅》有删改)

[注]①裨谌、子产,郑国大夫。②文、武:周文王和周武王。周、吕:周公和姜子牙。③《盐铁论》:西汉桓宽据“盐铁会议”而撰述之史书。是一部对话体书籍。双方参加辩论的人物分别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主的朝堂一方,和以贤良文学(有德之士和儒生)为主的民间一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A从B地C出D一E取F之G民H间I谓J之K百L倍M此N计O之P失Q者R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通“返”,意思是“返回”。文中“反裘”指的是为了背柴把皮衣送回去。
B.“居者匮于室”中“于”意思是“在”。与“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于”意思并不相同。
C.隳,文中意思是毁坏,与“隳名城”(《过秦论》)中的“隳”字含义相同。
D.凿,榫眼。枘,榫头。比如说“方凿圆枘”。文中“凿枘”连用比喻互相配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一方认为,商君在秦国制定的朝廷内和朝廷外的政策都很合适,既注重法制建设又注重政治教化,又实施强有力的经济政策。
B.大夫一方是赞成盐铁官营的,他们认为盐铁官营可以帮助老百姓解决急需的问题,还可以让军费开支充足,对国家有益,对民众无害。
C.文学一方认为,天地也不能做到两全其美,就像李子梅子今年果实结得多,来年肯定结得少,新谷成熟时候,旧谷就要减少很多了。
D.文学一方认为,商鞅和吴起分别搞乱了秦国和楚国,削弱了两个国家的实力,使国家财物耗尽,丢失国土,所以不能实行他们的政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
(2)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
2024-01-1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