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材料二:

上(周世宗)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已丑,加王溥门下侍郎,与范质皆参加枢密院事。以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上性严急近职有忤旨者仁浦多引罪归己以救之。所全活什七八,故中起刀笔吏,致位宰相,时人不以为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

材料三:

故方其(庄宗)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仁浦虽处A权要B而能谦谨C上性严急D近职有忤E旨者F仁浦G多引罪归己H以救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视其所不为”与“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中“穷”字含义相同。
B.刀笔吏,古代记事最早用刀刻,后来才有笔。所以刀笔并称,指用刀笔主办文案的官吏。
C.“时人不以为忝”中“忝”是“耻辱”的意思,与成语“忝列门墙”中的用法不相同。
D.“为天下笑”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句式相同,都是被动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李克对选任宰相人选并没有做出明确回答,但他委婉建议从五个方面来对人才作长期而全面的考察。
B.翟璜急于探听消息,落选后不服气要一比高低,动作情态由变了脸色生气地询问发展到徘徊不安地自嘲。
C.周世宗力排众议,重用魏仁浦,魏仁浦果然不负所望,以其谦谨的品德、卓越的才干赢得了时人的认同。
D.五代主要以科举取士,非进士出身的官吏往往被人轻视,世宗要任用魏仁浦担任要职,遭到众臣的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2)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
5.简要概括三则材料中李克、世宗、庄宗的人才选用标准分别是什么。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下A将乱B非命C世之才D不能E济也F能安G之者H其在君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避讳,称已故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重。
B.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明清时也用作对举人的雅称。
C.迁,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
D.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乙未”和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的“壬戌”一样,都是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顾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B.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C.曹操仁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范纯仁,字尧夫,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父没,始出仕,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慕,后呼为“著作林”。

②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③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④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怒己之心怒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有删节)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捕一人(       )             (2)擅发常平粟(       )
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诏遣使视(       
A.巡视          B.查办          C.抑制          D.依照
(2)囚常满(       
A.连接          B.关系          C.关押          D.挂念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
4.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停顿,请用“/”线标出。
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
5.简要概括表现范纯仁勤政爱民的具体事迹。
6.依据对第④画线句的理解,比较范纯仁的观点与孔子所谈“恕”道的异同。

4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始皇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仍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吏,系诸阳周。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太子胡亥袭位,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材料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赵高既雅得A幸于胡亥B又怨蒙氏C乃说D胡亥E请诈以始皇命F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为干支之一,在文中是用来纪日的一种方式,它的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B.文中的“属”通“嘱”,意思是“劝请”,和《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相同。
C.“会”在文中是“恰巧、恰逢”的意思,与《苏武传》中“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的“会”意思相同。
D.敲扑:行刑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长的叫“扑”这里指严酷的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氏兄弟受到秦始皇宠信,都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其他朝臣都不敢与他们一争高下,受宠于胡亥的赵高有罪也交给蒙毅处置。
B.赵高见到李斯,说皇帝把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暂时留在胡亥处,只需要李斯和自己告诉天下即可,而李斯却认为这是亡国言论。
C.扶苏自杀后,蒙恬不肯就死,被囚禁起来。胡亥本想释放蒙恬,听赵高几句谗言后反而把蒙毅杀了。
D.子婴劝谏胡亥不能杀蒙氏兄弟,认为杀掉忠臣而重用节操品行不端的入,对内会失去群臣信任,对外会消解将士的斗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5.赵高从哪几个方面说服李斯同意自己的阴谋,请简要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

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女。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语未卒,卫律还,颇闻余语,曰: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入秦,今何语之亲也!罢去。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材料二: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这三处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多涂无效。
男儿A死B则C葬D蛮夷E中F谁G复H能I屈J身K稽L颡M还N向O北P阙Q使R刀S笔T之吏U弄V其W文墨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行匈奴”与《燕歌行》中“男儿本自重横行”两句中的“横行”意思相同。
B.典属国:秦汉时负责属国的官员,职权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主要负责对外事务,同周边的少数民族各国的具体交往。
C.“谢女”与《苏武传》中“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两句中的“谢”意思相同。
D.“因罢去”与《过秦论》中“因遗策”“因利乘便”三句中的“因”含义都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敖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了李陵在教匈奴练兵的消息,汉帝大怒并因此将李家灭族,但实际教匈奴练兵的人是李绪。
B.李陵面对老友任立政的邀请,虽沉默不回应但其实内心有归汉之意,但因其对话意外被卫律听到,他有所忌惮而选择拒绝。
C.李陵认为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人,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实意,实在迫不得已,只是因为汉帝负德,并不顾念有罪之人的难处。
D.李陵认为汉朝对没有死节的自己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这很难让臣子们为国奔走效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
(2)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5.李陵在兵败投降匈奴后,对汉朝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言至公也。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孔子曰: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之。此盖人君之公也。

楚共王出猎而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子胥将之吴,辞其友中包胥曰:后三年,楚不亡,吾不见子矣。中包胥曰:子其勉之!一吾未可以助子,助子是宗庙也,止子是无以为友。后三年,吴师伐楚,昭王出走,中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哀公曰:诺,吾固将图之。中包胥不罢朝,立于泰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声。哀公曰:有臣如此,可不救乎?兴师敕楚。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中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仇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义。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此有空。子羔入,追者罢。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刚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欲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揪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既君也。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B.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C.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D.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尧则之”的“则”字是效法的意思,与《岳阳楼记》中“此则岳阳楼……”的“则”字含义相同。
B.“出猎而遗其弓”的“遗”字是丢失的意思,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字含义不同。
C.“伐宗庙”的“伐”字是进攻、攻打的意思,与《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的“伐”字含义相同。
D.“君岂私臣”的“私”字是偏爱的意思,与《琵琶行》中“小弦切切如私语”的“私”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尧把帝位传给舜的行为大加赞赏,而对楚共王“楚人遗弓,楚人得之”的说法持有微词。
B.吴师伐楚之时申包胥向秦王哭求援助,他的忠诚感动了秦王,救亡成功后他却谢绝了楚王的封赏。
C.咎犯“不以私事害公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大公无私的干部楷模,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D.卫国君臣之间发生了矛盾,子羔出逃的时候遇到他曾经处以刖刑的人在守门,这个人救助了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
②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陛下春秋A高B法C令亡常D大臣亡罪E夷灭者F数十家G安危H不可知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与“举匏樽以相属”“单于召会武官属”中的“属”词义均不同。
B.膏,滋润,与“头县北阙”的“县”字用法相同,皆名词活用为动词。
C.因,与《过秦论》“因遗策”“因利乘便”句中的“因”词义均不同。
D.汤镬,这里代指烹刑,“汤”与“固若金汤”中的“汤”字本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责骂卫律不仅缺失为人臣子的恩德道义,而且有意引发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又援引历史上杀害使者的国家没好下场的事例来警示匈奴。
B.李陵与苏武向来交往甚厚,李陵投降后的第二年,一直不敢访求苏武。又过了好多年,单于才派他到北海,去劝说苏武投降。
C.李陵刚投降匈奴之时,终日精神恍惚,像发了疯,自认为辜负了汉朝,心里有愧,当时其母还被关押着,投降又可说是不孝的。
D.苏武认为自己父子四人没有功劳恩德,所有的官爵都靠皇帝恩赐给予,本来就想以死效忠,现有机会以身殉节,是心甘情愿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5.简析卫律和李陵劝降策略的不同之处。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节选自刘向《说苑·介子推不受禄》)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人召之A则亡B遂求其所C在D闻其入绵上山中E于是文公表绵F上山中G而封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君在矣”与“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唯”字含义不同。
B.“身之文也”的“文”为文饰、修饰之意,与“义过饰非”的“文”含义不同。
C.悬书,指把情况和意见要求写在缣帛上悬挂出来,多是对当局者的批评和指责,后发展成为“揭帖”。
D.表,指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文中“表”则不同,为立石碑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流亡归国后酬劳功臣,唯独把介子推遗漏了,但介子推认为晋文公当上国君,实为天意,功臣不应邀功求赏。
B.文中用不少的笔墨刻画了介子推母亲,她的三番设问,并不是催促儿子去追求名利,而是想考验儿子的意志是否坚决。
C.两文都谈到介子推对漏赏无怨的至纯、介母对其的支持;关于文公,材料一偏重赞文公,材料二偏重写文公悔愧情。
D.材料二较材料一多了“龙蛇之事”,以此借代君臣,既表现众人对介子推的同情,又赞美晋文公爱贤改过的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2)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5.后人评价介子推为“士君子”,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节选自《旧唐书·僧一行》,有删改)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聚且千余人。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钟梵既作,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字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其游学。”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

(节选自《酉阳杂俎》,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武三思慕一行A学行B就请C与结交D一行E逃匿F以避之G寻H出家为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掖庭,古代既指宫中旁舍,也指宫中官署名,负责掌管宫廷事务。文中指后者。
B.“如素所习读”与“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两句中的“素”含义相同。
C.“当从其游学”与“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两句中的“从”含义相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疾”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以生病为由推辞唐睿宗的征召,之后前往荆州当阳山,跟随悟真和尚学习梵律。
B.一行将只看了一遍的宫人名册就都背诵出来了,唐玄宗十分佩服他,并称他为圣人。
C.一行跟随普寂学习期间,普寂曾大会僧侣,连居住在几百里之外的人都如期前来赴会。
D.一行向扬雄借阅《太玄经》,数日后便完全掌握书中奥义,并撰写了《大衍玄图》《义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
(2)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
5.卢鸿对一行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食。
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
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
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