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开皇元年,除主客侍郎,赐爵安阳县。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 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人或谏之曰:“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父老遽相晓曰:“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仁寿元年,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公义答曰:“奉诏不敢有私。”及至扬州,皆无所纵合,暕衔之。及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因言公义之短,竟去官。吏人守阙诉冤,相继不绝。 后数岁,帝悟,除内史侍郎。丁母忧。未几,起为司隶大夫。从征至柳城郡卒,时年六十二。

(节选自《隋书·辛公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
B.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
C.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
D.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B.武帝,谥号名。谥号是人死后,后人给予的赞颂性评价的文字。“武”即威武而睿智。
C.男,爵位名。爵位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一般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
D.丁母忧,指遭逢母亲去世。丁忧,原指遇到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刻苦学习,颇有才学。他初召入太学后,以勤奋刻苦出名;在露门学的时候,他和那些大儒们讲学论道,他的见解常常被大儒们叹服。
B.辛公义心地仁慈爱护百姓。他到岷州后发现病人多死,就派人把境内的病人抬到刺史府,他拿出自己的薪水为病人买药,请医生为其治病。
C.辛公义不辞劳苦,勤于公事。他刚到牟州上任,就到狱中审理案件,直到把案子审完才回去。他的勤劳认真感动了罪犯,也感动了当地百姓。
D.辛公义性情耿直,不徇私情。他任扬州道黜陟大使时,豫章王杨暕亲自找他请其照顾扬州官员,他予以拒绝,后来对犯法官员果然严惩不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2)其父老遽相晓曰:“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5.辛公义是怎样矫正岷州百姓“畏病”风气的?
2021-04-19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适应性训练(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