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小题。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安人。年十三,嫔于太宗。隋大业中,常归宁于永兴里。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齐献公。太宗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以佐命元勋,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大将军、吏部尚书。有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献公之薨也,后及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杀之,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遂得减死。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谏,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八年,染疾危慑,太子承乾密启后曰:“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以告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遣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慎勿处之权要。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但请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B.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C.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D.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宁,为古代礼俗,指已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视父母。
B.出降,指帝王之女出嫁。帝王为天下至尊,公主下嫁臣子称“降”,臣子娶公主称“尚”。
C.“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皇帝死叫“崩”,皇后、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即位后,长孙皇后身居后宫,不愿干预朝廷政事。太宗准备提拔长孙皇后的兄长,她多次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
B.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同父异母的兄长,品行不端,薄情寡义,曾置养护弟妹的责任。于不顾。长孙皇后并不介怀,反在他获罪时救他一命。
C.唐太宗宠爱长乐公主,出嫁时给她的赏赐超出了礼法规定,大臣魏征正言指出这一做法的错误。对于魏征的直谏,长孙皇后大加肯定。
D.长孙皇后病危之际,太子欲上奏太宗大赦囚徒以祈求福佑,长孙皇后为太子孝心和朝臣的诚意所打动,只好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
(2)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
2022-08-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扎B.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失其所与,不       知:知道D.且君尝为晋君       赐:恩惠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且于楚也B.晋函陵,秦军氾南
C.朝济而设版焉D.越国以鄙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022-07-28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王之乎     许:认可
B.王请            度:思量
C.欲土地,朝秦、楚       辟:开辟
D.我虽不,请尝试之       敏:敏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钧”,古代重量单位,四十斤为一钧,成语“千钧一发”中的“千钧”和本文中的“百钧”都是表示力量非常沉重。
B.“诗”,即《诗经》,西汉汉武帝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先秦诸子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其中的句子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后泛指天下,本文也是此意。
D.“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即京城、国都,后来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的地方则称为“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急于在战国的纷争中成就一番霸业。他一见孟子就提出齐桓晋文的话题,表现出他渴望向“春秋五霸”学习如何施仁政而夺天下。
B.齐宣王在向孟子求教时态度谦虚而且真诚。他开始有问必答,后来“笑而不言”,这其实反映了他欲霸天下而又不那么理直气壮的心态。
C.孟子使用设喻类比的方法成功说服齐宣王。他用“举百钧”和“察秋毫”的比喻,让齐宣王真正明白了统一天下必须推恩到百姓的道理。
D.孟子说理始终抓住齐宣王欲王天下的心理。他首先呈现了“莫之能御”的美好结果,然后说明行王道并不难,最后指出霸道带来的危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2022-07-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赤泉侯:汉将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后封赤泉侯。②船待:使船靠岸等待。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营垒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过错
D.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摩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里听到四面的楚歌声,感到大势已去,于是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022-06-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B.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走投无路
2.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B.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C.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D.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022-04-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军B.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以乱       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       赐:恩惠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大物
C.贰于楚也                    君尝为晋君赐矣
D.以其无礼                    佚之狐言郑伯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且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氾南
C.朝济而设版焉D.越国以鄙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022-04-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鸿门宴

(节选)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内,通“纳”,接纳
B.目视项王        瞋,瞪大眼睛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详细地说明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跽曰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2022-04-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祖孺,秘书正字。父居晦,为农。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高祖再镇并州,位至节度判官。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知太原府事,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乡,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未几,移镇华州,岁余入为开封尹。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复莹相位。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护丧而还。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B.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C.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D.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本义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指贫贱之人;“解褐”,指卸下官职成为平民。
B.阙下,官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常借指朝廷,古人常有“献书阙下”之说。
C.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D.节度使,唐代始设的地方军政长官,初仅设于边境,后地方武官亦常署此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追随高祖,深受重用。他随高祖镇守各地,曾多次被委派进宫朝见皇上;契丹车驾进入洛阳,他作为高祖的使者,携带书信前去答谢。
B.赵莹勤勉实干,任人唯能。监修国史,他出力最多,因唐代历史残缺,他任命有才能的人担当相关职务,撰修的二百卷正史流传于当时。
C.赵莹体恤民情,颇受好评。少帝时天下蝗虫为害严重,他下令在境内捕杀一斗蝗虫就供给一斗粟米,使饥饿的人得以渡过难关。
D.赵莹见微知著,善于识人。商议派兵对付赵延寿时,他认为杜重威是皇室至亲,所求不曾如愿,心中不快,不能给予兵权,而推荐李守贞担任将领。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乡,人或短之。
5.请把《逍遥游》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2022-04-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1-200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课本上的句子)忳郁悒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课本上的句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022-03-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1-20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裁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己亥,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颣,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夏五月,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装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寂遂归蒲州。未几,又坐狂人信行言寂有天命,寂不以闻,当死。流静州。会山羌作乱,或言劫寂为主。上曰:寂当死,我生之,必不然也。俄闻寂率家僮破贼。上思其佐命之功,征入朝,会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
B.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
C.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
D.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B.顿首,文中指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又作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C.御史大夫,官名,秦朝始设,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历代沿用,但职掌有异;明废。
D.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中国古代另有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武力与文德随时势的变化各有妙用,基于此,他否定了封德彝“文不如武”的观点。
B.唐太宗颁布命令从制度上保障谏官进谏纠偏的权利,对大臣意识到谏言非当而自省,他表示赞赏。
C.唐太宗主张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他明确表示不会像一些前代帝王那样用权谋小计来对待臣下。
D.唐太宗有知人之明且大度,如对待裴寂,因坚信他不会为叛贼所用,故未判死刑,而仅将其流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
(2)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2022-03-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高中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