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B.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C.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D.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兄:伯父或叔父的儿子,而年长于已的堂兄;作为称谓,单独时用可辨辈分、性别、长幼,亲疏。
B.博士:官名,秦代兼有礼官性质并典守图籍,汉武帝时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唐置国子、四门等博士。
C.字:又叫表字,本名以外表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冠礼、女子16岁笄礼后取字。
D.禁中: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也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也作“禁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出生不幸,但学习刻苦。他三岁丧父,寄养在亲戚家;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很自觉刻苦,不需要奖励督促,后中进土。
B.韩愈任职多地,因进言被贬。他历职多地:曾镇守大梁、为徐州宾佐、任江陵掾曹等,上书千言而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C.韩愈仕途不顺,但还被赏识。他多次遭受排挤贬黜,但宰相同情赏识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改任他为编写史书之职。
D.韩愈傲权兴教,常资助亲朋。他傲视权门豪士,把兴名教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亲朋的孤女多达近十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洎举进土,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②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2023-08-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徐侨字崇甫,婺州义乌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调上饶主簿,始登朱熹之门,熹称其明白刚直,命以“毅”名斋。入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直宝谟阁、江东提点刑狱,以迕丞相史弥远劾罢。宝庆初,葛洪、乔行简代为请祠,迄不受禄。端平初,与诸贤俱被召,迁秘书少监、太常少卿。趣入觐,手疏数千言,皆感愤剀切,上劘主阙,下逮群臣,分别黑白,无所回隐。帝数慰谕之,顾见其衣履垢敝,愀然谓曰:“卿可谓清贫。”侨对曰:“臣不贫,陛下乃贫耳。”帝曰:“朕何为贫?”侨曰:“陛下国本未建,疆宇日蹙;权幸用事,将帅非材;旱蝗相仍,盗贼并起;经用无艺,帑藏空虚;民困于横敛,军怨于掊克;群臣养交而天子孤立,国势阽危而陛下不悟:臣不贫,陛下乃贫耳。”又言:“今女谒、阉宦相为囊橐,诞为二竖,以处国膏肓,而执政大臣又无和、缓之术,陛下此之不虑而耽乐是从,世有扁鹊,将望见而却走矣。”时贵妃阎氏方有宠,而内侍董宋臣表里用事,故侨论及之。帝为之感动改容,咨嗟太息。明日手诏罢边帅之尤无状者申儆群臣以朋党为之戒命有司裁节中外浮费而赐侨金帛甚厚,侨固辞不受。

侍讲,开陈友爱大义,用是复皇子竑爵,请从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以赵汝愚侑食宁宗,帝皆如其请。金使至,侨以无国书宜馆之于外,如叔向辞郑故事。迕丞相意,力丐休致,帝谕留甚勤。迁工部侍郎,辞益坚,遂命以内祠侍读,不得已就职。遇事尽言。以疾申前请,乃以宝谟阁待制奉祠。卒,谥文清。侨尝言:“比年熹之书满天下,不过割裂掇拾,以为进取之资,求其专精笃实,能得其所言者盖鲜。”故其学一以真践实履为尚。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一》

【注释】①请祠:宋朝在各地宫观均设有官职,统称宫观官,亦称祠禄官。宋初,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亦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因祠禄官主管祭祀,故充任祠禄官称“奉祠”,自请充任祠禄官、以处闲散之地称“请祠”“乞祠”或“丐祠”。②从祀:附祭,一般指以儒之贤者配享孔子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手诏罢边帅之/尤无状者申儆群臣/以朋党为之戒/命有司裁节中外浮费/而赐侨金帛甚厚
B.明日/手诏罢边帅之尤无状者/申儆群臣/以朋党为之戒/命有司裁节中外浮费/而赐侨金帛甚厚
C.明日/手诏罢边帅之/尤无状者/申儆群臣以朋党为之戒/命有司裁节中外浮费/而赐侨金帛甚厚
D.明日/手诏罢边帅之尤无状者/申儆群臣以朋党为之戒/命有司裁节中外浮费/而赐侨金帛甚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学官名,始置于北宋庆历年间,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B.国本,既可指立国的基础、根本,又可指确立的皇位继承人,文中指后者。
C.侑食,“有”有“劝,陪侍”之意,文中“侑食”指准备丰盛的食物以规劝尊长进食。
D.待制,唐时指随侍皇帝身边的顾问,宋因唐制,在殿、阁亦设此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侨清廉朴素,甘于清贫。徐侨一生俭朴,不在意衣服素淡破旧;罢官居家期间,葛洪、乔行简代为请求祠禄,他坚决拒绝。
B.徐侨正直刚毅,不畏权贵。他直言朝廷的各种弊病,直陈宠妃和内侍相互勾结,导致国家处境危险的局面,毫不避讳。
C.徐侨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为官期间,皇帝听取并采纳了他所有的进言;当他提出告老还乡时,皇帝再三挽留。
D.徐侨推崇朱熹,信奉理学。徐侨早年崇拜、敬仰朱熹,朱熹去世后他向皇帝请求让朱熹配享孔庙,恢复“理学”的声誉地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此之不虑而耽乐是从,世有扁鹊,将望见而却走矣。
(2)金使至,侨以无国书宜馆之于外,如叔向辞郑故事。
2023-03-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诛诸吕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户、赐金各有差。绛侯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郎中安陵袁盎谏曰:诸吕悖逆,大臣相与共诛之。是时丞相为太尉,本兵柄,适会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十二月,诏曰: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奴朕甚不取其除收奴诸相坐律令!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粥)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贾谊说上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上感谊言,春,正月,丁亥,诏开籍田,上亲耕以率天下之民。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1.下列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奴/朕甚不取/其除收奴诸相坐律令
B.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奴/朕甚不取其/除收奴诸相坐律令
C.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奴/朕甚不取其/除收奴诸相坐律令
D.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奴/朕甚不取/其除收奴诸相坐律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月,古代序数纪月法。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并以此来纪月。
B.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郡守又称郡丞。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而有此称。
C.高庙,可指宗庙,又可指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文中取后一义,借指汉高祖刘邦。
D.藉田,即“籍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借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亲自到此田耕作,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皇帝重视有识之士,善于纳谏。袁盎劝谏皇帝要坚守君臣礼节,也曾拉着马缰绳对皇帝的冒险行为进行劝阻,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B.孝文皇帝施行仁政,宽厚爱民。他下令赈济那些鳏寡孤独的穷困之人;他体恤年老百姓,诏令二千石官员巡视督察所属各县,并对失职者加以责罚。
C.孝文皇帝提倡节俭,反对侈糜。当时有人进献千里马,他退还了宝马并给送马人旅费,下诏说自己不接受贡献之物,让全国不要请求前来进献。
D.孝文皇帝重视农业,躬耕垂范。贾谊提出重视积贮,让百姓回归农业、附着于本业的主张,皇帝被他的话打动,亲自耕作来给天下臣民做表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奇夫、令史致。
(2)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
2023-03-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B.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C.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D.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官名,唐睿宗始设,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所辖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宋初解除其兵权。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出师表》千古流传。
C.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D.长短句,词的别称。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其别称还有曲子词、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京聚兵山东之时,辛弃疾担任掌书记。辛弃疾和义端有交往,并劝他归顺了耿京,后义端叛逃,辛弃疾杀了义端。
B.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任司农寺主簿时,适逢滁州战乱,民生凋敝,他出台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和训练民兵等政策。
C.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櫂歌》;他的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D.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曾经写文章祭祀辛弃疾;德祐初年,又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2)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023-03-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赈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B.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C.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D.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即弱冠,指还未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未满二十者,因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制策,皇帝有事情写在竹简上以询问臣子,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C.宰相,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一君之下可设一人至多人。
D.薄葬,古代丧葬文化之一,指人去世后埋葬时使用的葬具和随葬品节俭,丧葬仪式简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极富才华,受到人们称赞。顾况倚仗才华很少推重称赞别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却大加称赞。白居易的数千篇诗文在当时被士人争相传诵。
B.白居易见解深远,维护皇帝声誉。白居易反对李师道进献私钱为魏征的孙子赎回旧宅,主张大臣不当掠君之美,应当由皇上做这件事,受到皇帝认可。
C.白居易心系百姓,上奏赦免囚犯。有囚犯拘禁在狱中,经三次大赦没有得到宽免,白居易上奏说父死、子囚、妻改嫁,债务偿还无期,请求赦免该囚犯,皇帝随即应允了他的请求。
D.白居易刚正耿直,获得同僚支持。白居易在殿中辩论时刚正鲠直,触怒皇帝;大臣李绛认为这有利于开启言路,此劝谏缓和了紧张的君臣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②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
2023-03-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挨,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乃西入关。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尽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宫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B.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C.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D.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游说之术,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
B.结发,古代男子成童始束发,因指童年或年轻为“结发”;也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髻的古礼。
C.五鼎食,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
D.国除,封国被废,指汉代诸侯王、列侯因罪、死亡或无继嗣而被剥夺或撤销封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父偃久经困厄,一朝飞黄腾达。他在齐国时遭人排挤鄙弃,游历各国时不被赏识任用;绝境中他上书朝廷,获得皇帝宠信,屡获升迁。
B.主父偃谋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诸侯国或骄奢淫乱或恃强反叛的形势,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应改以法削藩为推恩分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C.主父偃飞扬跋扈,讥讽世态炎凉。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对他人劝告,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施;他衣锦还乡时,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与之断交。
D.主父偃受人畏忌,终致灭族之祸。他因揭发燕王罪行立功,群臣无不畏惧;他任齐相时派人以乱伦罪触动齐王,齐王畏惧自杀,他因此被治罪,后遭灭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2023-03-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闺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竞破齐,湣王出走。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选自《史记·苏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B.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C.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D.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衡,即纵横,合纵与连横。本文中苏氏兄弟的纵横之术指的是合纵之术。
B.鄙人,是一种谦辞,对人称自己,不能用于指称他人,这里指地位低下的人。
C.长城,秦统一后开始大规模地修建,把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绵延万里。
D.质子,即“以人为质”,诸侯国之间常以王子为质,来对双方关系加以约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代受兄影响,志向远大。看到兄长实现了自己的志向,苏代也发奋学习纵横之术,他最先求见的是燕王,并进行了游说。
B.苏代尽心竭力,助燕灭齐。苏代指出了燕王的过失,认为燕王听得进意见,真心诚意想要助力燕王灭掉齐国,成就一番霸业。
C.苏代富有谋略,善于进谏。苏代劝谏燕王不要以“质子”为羞耻,结果燕王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做人质,还派苏代去侍奉公子。
D.苏代终受重用,实现抱负。燕昭王召回苏代,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齐国战败。苏代还联络各国合纵,声名远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②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2023-03-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顗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秀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顗,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顗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

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顗宽裕友爱,弟嵩尝醉酒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烛投之。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导甚重之,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及王敦构逆,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年未更事。人主自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顗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帝召顗,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顗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或劝其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詈贼不绝,祈速杀敦。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遇害,时年五十四。

(编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注】①顗:(yǐ)多用于人名。②乐广:晋贤士,《晋书》云其“名重于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顷雅道陵迟   陵迟:衰落
B.复门生斫伤人   坐:因……犯罪
C.诸人咸以君乐广   方:比拟
D.何乃得重名   横:强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古代的官职名称,始于四千多年前的唐、虞之置,负责管理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等事情,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
B.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C.太子少傅,官名,为“三公九卿”中“三公”之一,由夏朝始设,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
D.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每年天下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顗在当时以雅望获海内盛名,文中贲嵩和庾亮的话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贲嵩认为周顗能够使国家风气清正。
B.周顗奉诏去见王敦时,王敦认为周顗辜负了自己,这主要是因为王敦举兵犯上时,周顗曾亲自率军与他对抗。
C.文中周顗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反映了周顗虽身处官场但敢于直言的性格。
D.王敦构逆,周顗审时度势,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周顗被捕后,在经过太庙时,痛骂奸逆,触怒王敦,招来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昙庆,吴兴武康人,侍中怀文从父兄也。父发,员外散骑侍郎,早卒,吴兴太守王韶之为之诔焉。昙庆初主薄、本州从事、西曹主薄、长沙王义欣后军镇军主薄。遭母忧,哀毁致称,本县令诸葛阐之公解言上。服释,复为主薄。义欣又请为镇军记室参军。出为余杭令,迁司徒主薄、江夏王义恭太尉录事参军、尚书右丞。时岁有水旱,昙庆议立常平仓以救民疾,太祖纳其言,而事不行。领本邑中正、少府、扬州治中从事史、始兴王睿卫军长史。元凶弑立,世祖入讨,劭遣昙庆还东募人,安东将军随王诞收付永兴县狱,久之,被原。世祖践阼,除东海王祎抚军长史,入为尚书吏部郎、江夏王义恭大司马长史、南东海太守、左卫将军。大明元年,督徐兖二州及梁郡诸军事、辅国将军、徐州刺史。时殿中员外将军裴景仁助戍彭城,本伧人,多悉戎荒事。昙庆使撰《秦记》十卷,叙苻氏僭伪本末,其书传于世。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常谓子弟曰:“吾处世无才能,政图作大老子耳。”世以长者称之。

史臣曰: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而田家作苦,役难利薄,亘岁从务,无或一日非农,而经税横赋之资,养生送死之具,莫不咸出于此。穰岁粜贱,粜贱则稼苦;饥年籴贵,余贵则商倍。常平之议,行于汉世。元嘉十三年,东土潦浸,民命棘矣。太祖省费减用,开仓廪以振之,病而不凶,盖此力也。大明之末,积旱成灾,虽敞同往困,而救非昔主,所以病未半古,死已倍之。若常平之计,兴于中年,遂切扶患,或不至是。若笼以平价,则官苦民优,议屈当时,盖由于此。

(摘编自《宋书·沈昙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
B.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
C.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
D.明年/复征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领本州大中正/三年/迁祠部尚书/其年卒/时年五十七/追赠本官/昙庆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官府召见并授予官职。文中表示官职任命的词有:除、征、加、出、入。
B.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C.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了调节粮价,备荒救灾而在全国各地设置的粮仓。
D.大司马,古代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的称呼。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为三公之一,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昙庆恪尽孝道。深受时贤赏识。其父早逝,母亲去世时,他悲痛万分,哀毁至极,获得时人称赞,当时县令诸葛阐之向上报告他的孝行。
B.沈昙庆直面水旱,解救受灾百姓。他在担任尚书右丞时,恰逢百姓遭遇水旱灾害,他提出设立常平仓库赈灾的建议,最终解救受灾百姓。
C.沈昙庆独具慧眼,善于任用人才。他发现协助戍守彭城的裴景仁将军来自北方,熟悉北方事务,就让他撰述《秦记》十卷,后来这本书广为流传。
D.沈昙庆谦虚谨慎,颇受百姓称赞。他历经几代国君,辗转各地做官,在任上声名远传,但却对后人说自己无才,只是忠厚而已,世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2)若常平之计,兴于中年,遂切扶患,或不至是。
2023-03-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皇帝世民,高祖次子也。方四岁,有书生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其年几,必能济世安民。”高祖乃名之曰世民。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时年十六,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虏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突厥候骑果驰告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太宗有大志,知隋必亡,乃结纳豪杰。高祖起兵,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唐兵攻长安,遂克之。武德元年,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呆将宗罗喉击实太定弈悬出甚后罗喉败走太宗追之至甚城下仁杲乃出降。献捷太庙,拜右武候大将军。五年正月,讨刘黑闼于洛州。黑闼既降,已而复反。高祖怒,命太子建成取山东男子十五以上悉坑之。太宗切谏,以为不可,遂已。及取天下,太宗功益高,而高祖屡许以为太子。太子建成惧废,与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未发。九年六月,大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节选自《新唐书·太宗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喉击实/太宗率兵出其后/罗喉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
B.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喉击实太宗/率兵出其后/罗喉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
C.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喉击实太宗/率兵出其后/罗喉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
D.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喉击实/太宗率兵出其后/罗喉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不可直接说出或写出尊长的名字,所以用讳代指他们的名字。
B.冠,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所以“冠”可以表示男子成年或满二十岁。
C.秦王,是李世民的官职。隋唐时期的地方官职有国王、郡王、国公、郡公等,李世民曾任秦王。
D.太庙,是我国封建时代帝王供奉祖先的宫庙。文中的“太庙”指的是供奉李唐宗室祖先的庙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天赋异禀,幼时受到称赞。他四岁时,有位书生就说他禀赋不凡,将来必定能济世安民,唐高祖因此给他起名为“世民”。
B.李世民善于用兵,献计解救炀帝。他应隋炀帝招募,率众大张旗鼓向雁门关进军,迫使突厥军队撤退,解救了被围困的隋炀帝。
C.李世民胸有大志,善于审时度势。高祖起兵后,在将至霍邑时遇阻,欲退回太原,李世民极力说服高祖继续进军,最终夺取了天下。
D.李世民处事冷静,反对滥杀无辜。刘黑闼降而复反,唐高祖要坑杀山东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李世民认为不妥,最终没有实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
(2)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昼见旌旗,夜闻征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
2023-03-12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