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9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韩愈,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镇大梁,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世务,授四门博士,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裴均:宦官的养子,名声不好,人所不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     寻:不久B.其旧事        摭:拾取
C.之颇厚        馆:管理D.每退公之     隙:空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拙世务/师不必贤弟子
B.俄有不悦愈/曰师曰弟子云
C.功授刑部侍郎/作《师说》贻之
D.如平昔/圣心备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B.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C.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D.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调”“转”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
B.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C.元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
D.谈宴,指边宴饮边叙谈;与曹操《短歌行》“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句中的意思相同。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听取,他就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B.韩愈很有才能,史才突出。他仕途不顺、多彼贬黜,就写《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C.韩愈很重感情,记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顾,裴均虽为大不齿,但他在赠序中仍尊称其字;做裴度的行军司马,撰写《平淮西碑》时多记裴度的事迹。
D.韩愈宽宏通达,待人如一。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待人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交往的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2024-03-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纲请造战车,曰:“虏以铁骑胜中国,其说有三,而非车不足以制之。步兵不足以当其驰突,一也,用车则驰突可御。骑兵、马弗如之,二也,用车则骑兵在后,度便乃出。战卒多怯,见敌辄溃,虽有长技,不得而施,三也,用车则人有所依,可施其力,部伍有束,不得而逃。则车可以制胜明矣。

靖康间,献车制者甚众,独总制官张行中者可取。其造车之法,用两竿双轮,推竿则轮转。两竿之间,以横木莞之,设架以载巨弩。其上施皮篱以捍矢石,绘神兽之象,弩矢发于口中,而其目以望敌。其下施甲裙以卫人足。其前施枪刃两重,上长而下短,长者以御人也,短者以御马也。其两旁以铁为钩索,止则联属以为营。

其布阵之法,则每军二千五百人,凡五百人为将佐卫兵及辎重之属,余二千人为车八十乘。欲布方阵,则面各用车二十乘,车相联,而步卒弥缝于其间。前者其车向敌,后者其车倒行,左右者其车顺行,贼攻左右而掩后,则随所攻而向之,其变可以无穷,而将佐卫兵及辎重之属,皆处其中,方圆曲直,随地之便,行则鳞次以为阵,止则钩联以为营不必开沟堑筑营垒最为简便而完固。”

先臣余子俊言:“大同宣抚地方,地多旷衍,车战为宜。器械干粮,不烦马驮,运有用之城,不饲之马。”因献图本,及兵部造试,所费不赀,而迟重难行,率归于废。故有“鹧鸪车”之号,谓“行不得”也。夫古人战皆用车,何便于昔而不便于今?殆考之未精,制之未善,而当事者遂以一试弃之耳。且如秦筑长城,万世为利;而今之筑堡筑垣者,皆云沙浮易圯。是皆无实心任事之人,合群策以求万全故也!法曷故哉?呜呼!苟无实心任事之人,即尽圣祖神宗之法制,皆题之曰“鹧鸪”可也!

(节选自《智囊》)

【注】①谓“行不得”也:鹧鸪叫声,似云“行不得也哥哥”。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止则钩A联以B为营C不必开D沟堑E筑F营垒G最为简H便而完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指有利的时机,与《过秦论》中“因利乘便”的“便”意思相同。
B.窍,孔穴,与成语“财迷心窍”“七窍生烟”中的“窍”意思、用法相同。
C.策,驾驭,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的“策”意思不同。
D.圣祖,帝王的先祖和皇帝的庙号,多特指开国的高祖,也是对老子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认为,面对胡人骑兵优势,必须利用战车,才能更好发挥骑兵、步兵的战力,否则不足以制服胡人,因此建议朝廷制造战车。
B.总制官张行中所呈车图上,战车前方上下各装设有长短不等的枪,上面是长枪,下面是短枪,分别用来抵御人和马。
C.使用总制官张行中所呈车图制造的战车布阵时,无论地形如何,都保持方阵,每面有二十辆战车,车车相连,非常方便坚固。
D.作者认为,古人作战时战车能有效使用,今天却不适用,这可能有考证不精、制作不完善的原因,另外负责这件事的人也没有反复尝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献图本,及兵部造试,所费不赀,而迟重难行,率归于废。
(2)是皆无实心任事之人,合群策以求万全故也!
2024-02-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苦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

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朋也。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B.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易二之计也
C.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D.与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境,指四方疆界,文中与《六国论》中“起视四境”意义相同,都代指全国。
B.庙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本文中指祭于宗庙。
C.“重其币”中“币”指礼物,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的“币”意义相同。
D.“邑”原指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本文中“敝邑”是楚王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韩大战,韩国告急,韩王派公仲朋出使与秦求和,以此来缓解与秦的矛盾,并将祸水引向楚国,果然引起了楚王的不安。
B.陈轸为楚王献计,在楚国国内戒严,派遣军队和使者制造救韩的声势,迷惑韩王,借此来破坏韩秦的关系,使楚国免于大患。
C.韩王不听公仲明的规劝,最终没有与秦联合,引起秦国大怒,秦国发动军队攻打韩国,楚国虽然来救,但因实力太弱,最终韩国大败。
D.作者认为,韩国实力并不弱,最终却落了个军队被俘,谋略被耻笑的下场,主要是因为韩王误信陈轸的狂言,没有采纳公仲朋的计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
(2)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
5.公仲朋劝韩王不要轻信楚国救韩而取消与秦联合,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1-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综合评价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欲割平邑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蓝诸君患之。张登谓蓝诸君曰:“公何患于齐?”蓝诸君曰:“齐强,耻与中山侔名,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燕、赵好位而贪地,吾恐其不吾据也。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张登曰:“请令燕、赵固辅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公欲之乎?”蓝诸君曰:“此所欲也。”张登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蓝诸君曰:“愿闻其说。”登曰:“王之所以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实欲废中山之王也。王曰:‘然’。然则王之为费且危。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王必曰:‘子之奈何?’”蓝诸君曰:“然则子之道奈何?”张登曰:“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中山恐燕赵之不己据也,必遁燕、赵,与王相见。燕、赵闻之,怒绝之,王亦绝之,是中山孤,孤何得无废。以此说齐王,齐王听乎?”蓝诸君曰:“是则必听矣,此所以废之,何在其所存之矣?”张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齐以是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于燕、赵。燕、赵必曰:‘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非欲废中山之王也,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虽百平邑,燕、赵必不受也。”蓝诸君曰:“善。”遣张登往,果以是辞来。中山因告燕、赵而不往,燕、赵果俱辅中山而使其王。事遂定。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注】①蓝诸君:中山国相。②张登:战国时期的政治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
B.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
C.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
D.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之道奈何”与“悔相道之不察兮”(《离骚》)两句中的“道”字含义相同。
B.“王苟举趾以见寡人”与“举手长劳劳”(《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C.“齐以是辞来”与“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不同。
D.“以积厚于燕、赵”与“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对中山国和燕、赵国君互相称王的这一做法强烈不满,不屑和中山这样的小国并驾齐驱,想要贿赂燕、赵,出兵讨伐中山国。
B.蓝诸君认为如果燕、赵受赂而不帮助中山国,那么中山国非但不能保存王号,还会使国家面临覆亡的危机,所以心中十分恐慌。
C.在蓝诸君极度焦虑的情况下,张登假扮齐王并进行模拟游说,指出齐国想要废除中山王号的做法不仅耗费巨大而且会有危险。
D.燕、赵两国在得知齐王有关中山国言论之后,果然共同辅助中山国君,让他称王,齐国的阻挠计划宣告破灭,事情终于得以平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山恐燕赵之不己据也,必遁燕、赵,与王相见。
(2)是则必听矣,此所以废之,何在其所存之矣?
2024-01-20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9-11题。

文段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死。

文段二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形容:身形面容
B.而蒙世俗之温蠖          温蠖:尘垢
C.会论虞常                       会论:会面讨论
D.副有罪,当相坐             相坐:相连治罪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被发行吟泽                    不顾恩义,主背亲
B.是以                           何以汝为
C.又安能皓皓之白             遂自投汨罗
D.生,何面目以归汉        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3.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2024-01-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论项籍有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克有济。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于巨鹿也,见其虑之不长,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巨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巨鹿之战也。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劲兵尽于巨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关,与沛公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关,与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则亡秦之守,籍不能入哉?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后曰险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节选自苏洵《项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
B.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
C.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
D.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与“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取”字含义不同。
B.“可以据咸阳”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两句中的“据”字含义相同。
C.“常先图所守”与“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图”字含义相同。
D.“吾知其无能为也”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项羽之败,开篇以曹操、刘备作陪衬,认为曹操无取天下之量、刘备无取天下之才,而项羽无取天下之虑,因此三人终其一生都没成功。
B.苏洵认为,项羽之死早有预兆。他应在巨鹿之战获得胜利后急率军进入咸阳,控制天下,而不应在河南新安间徘徊不进,以致失去天下之势。
C.针对有人对项羽“必能入秦乎”的疑问,苏洵从秦将章邯有轻敌之心、刘邦和项羽的力量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项羽一定能入秦的结论。
D.苏洵认为,西蜀虽有剑门之险,却不足以作为争霸中原的凭借,诸葛亮放弃荆州而去西蜀是不可取的;同样,项羽放弃秦汉故都也是不可取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克有济。
(2)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
2024-0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伤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至是乃诏曰: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五月壬申,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时方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术。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成《武学规矩》一卷,进呈。时议难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B.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C.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D.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学”与“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两句中的“劝”字含义相同。
B.“生三万人”与“郯子之”(《师说》)两句中的“徒”字含义相同。
C.“时方词赋”与“谢公宿处今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尚”字含义相同。
D.“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之”与“六艺经传皆通之”(《师说》)两句中的“习”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仁宗与众位大臣讨论办学时,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意见不一致,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而宋祁等则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办学校。
B.宋仁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大力兴办州县等地方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务求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C.胡瑗在湖州教授学生,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之礼仪,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一定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
D.胡瑗上书宋仁宗建议兴武学,他撰写了一卷《武学规矩》进献给宋仁宗,又提出请梅尧臣等人来讲习《孙子》《论语》,教授制胜御敌之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
(2)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5.为什么仁宗在太学谒孔子时要行再拜之礼?
2024-01-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闰三月甲戌朔,明太祖起兵濠梁。初,入濠州,抵门,门者疑为谍,执见郭子兴。子兴奇其状貌,与语,大之,取为亲兵。凡有攻伐,命之往,辄胜。子兴故抚宿州马公女为己女,遂妻焉。军中威呼为朱公子。

九月,元丞相脱脱既破徐州,赵均用、彭早住帅余党奔濠,脱脱命贾鲁追围之。时子兴屈己彭、赵,遂为所制。彭、赵据濠称王,一日,执子兴于,太祖曰:“吾受郭氏深恩,可不赴乎!”遂入子兴家。明日,彭、赵闻,释之。

十三年春,元将贾鲁死,围解,濠军士亦多折伤。太祖虽在甥馆,每有大,乃归乡里,募兵得七百人,濠人徐达、汤和等皆往归焉。

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寨”者,孤军乏食,欲来降,未决,太祖曰:“此机不可失也。”乃选骑士费聚等从行,至定远界,其营中遣二将出,大呼曰:“来者何为?”聚恐,请益人。太祖曰:“多人无益,滋之疑耳。”直前下马,渡水而往。其帅出见,太祖曰:“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帅许纳之,请留物示信。太祖解佩囊与之,彼以牛脯为献,请诸军促装,且申密约。太祖还,留聚俟之。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太祖即率兵三百人抵营,诱执其帅。于是营兵焚旧垒,悉降,得壮士三千人。又招降秦把头,得八百余人。定远缪大亨以义兵二万屯横涧山,太祖命花云夜袭破之,亨举众降。

定远人冯国用与弟国胜率众归附。太祖奇之,曰:“尔被服若是,其儒生耶?顾定天下,计将安出?”国用对曰:“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愿先拔金陵,定鼎,然后命将四出,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迩,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难定也。”太祖大悦。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
B.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
C.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
D.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悦之”和“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悦”字含义不同。
B.“时子兴屈己下彭、赵”和“下江陵”(《赤壁赋》)两句中的“下”字含义不同。
C.“执子兴于狱”和“小大之狱”(《曹刿论战》)两句中的“狱”字含义相同。
D.“每有大志”和“舅夺母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志”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子兴见到太祖后,对其与众不同的形貌颇感惊奇,交谈之后,让他做自己的随从。
B.赵均用、彭早住等将郭子兴投进监狱,但太祖重情重义,依然前往郭子兴家中探望。
C.徐达、汤和等人受到太祖宏图大志的感召,在其回乡招募新军时,纷纷前往归附。
D.太祖征战张家堡、横涧山时,都是先诱擒敌帅,再招降其兵,最终招降了超过两万的士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
(2)尔被服若是,其儒生耶?顾定天下,计将安出?
2024-01-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宣帝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为谏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项。民得其利,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远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共张,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泰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立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删改》)

1.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府县吏家A子弟B好游敖C不以田D作为事E辄斥罢之F甚者G案其不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管治民、进贤、决讼等。
B.迁,本指向上移动,也可以指官职的升迁或贬谪,文中指的是召信臣的官职调动。
C.“畜积有余”中的“畜”与《苏武传》中“马畜弥山”的“畜”意思相同。
D.什器,指各种日常生活用具或生产用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有治理功绩的太守,汉宣帝要么给其增俸赐金,要么授予其关内侯的爵位,召信臣治理功勋卓著,多次被增俸赐金。
B.召信臣为官注重农业生产,他常亲自去农田查看耕种之事,少有安闲。他所治理的郡县富庶,官吏百姓们尊称他为召父。
C.召信臣提倡节俭,他上奏不再修缮距离偏远且皇上不常前往的宫殿,减省宫内娱乐活动,并奏请不再种植不合时节的蔬菜。
D.召信臣过世之后,与文翁一起被选上百官卿士中为民做过益事的人,享有每年由官员祭祀行礼的殊荣,且在南阳立有祠庙。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5.清代齐召南评述说: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对邺县(引漳灌溉)的贡献媲美。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
2024-01-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及为婴儿,体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钟爱。帝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是日,诏曰:“皇纲已正,紫禁方严,凡事内官,不合更居外地。诏诸道应有内官,不计高低,逐一并家口发遣赴,不得辄有停滞。”帝龙潜时,寺人数已及五百,至是合诸道赴阙者,约千余人,皆给赐优赡,服玩华侈,委之事务,付以腹心。唐时宦官为内诸司使务、诸镇监军,出纳王命,造作威福,昭宗以此亡国。及帝奄有天下,当知戒彼前车,以为殷鉴,一朝复兴兹弊,议者惜之。同光二年夏五月壬寅,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高季兴,从梁祖平青州,改知宿州事,擢为荆南兵马留后。

及庄宗定天下,季兴来朝于洛阳,加兼中书令。谓宾佐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手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如此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节选自《旧五代史》)

文本二: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那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B.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C.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D.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代,古代对辞官或者卸任的委婉说法,有厌恶官场事物之意。
B.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赴阙的意思是入朝,指朝见皇帝。
C.少牢,指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庄宗年少时能文能武,精通音律,略通《春秋》大意,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因此受到武皇的钟爱。
B.文本一中,高季兴曾对他的手下评说庄宗,说庄宗曾对功勋大臣夸耀他曾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手指说“我从手指头上得到天下”,像这样那就是功劳全在他一人了,哪里还有大臣的辅佐之功。
C.文本二中,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文本二中,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能强大起来,主要在于他“忧劳”,而其破灭,原因又在其“逸豫”,阐释了成败由人的道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