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韩愈,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镇大梁,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世务,授四门博士,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裴均:宦官的养子,名声不好,人所不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     寻:不久B.其旧事        摭:拾取
C.之颇厚        馆:管理D.每退公之     隙:空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拙世务/师不必贤弟子
B.俄有不悦愈/曰师曰弟子云
C.功授刑部侍郎/作《师说》贻之
D.如平昔/圣心备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B.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C.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D.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调”“转”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
B.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C.元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
D.谈宴,指边宴饮边叙谈;与曹操《短歌行》“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句中的意思相同。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听取,他就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B.韩愈很有才能,史才突出。他仕途不顺、多彼贬黜,就写《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C.韩愈很重感情,记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顾,裴均虽为大不齿,但他在赠序中仍尊称其字;做裴度的行军司马,撰写《平淮西碑》时多记裴度的事迹。
D.韩愈宽宏通达,待人如一。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待人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交往的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2024-03-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苦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

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朋也。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B.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易二之计也
C.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D.与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境,指四方疆界,文中与《六国论》中“起视四境”意义相同,都代指全国。
B.庙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本文中指祭于宗庙。
C.“重其币”中“币”指礼物,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的“币”意义相同。
D.“邑”原指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本文中“敝邑”是楚王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韩大战,韩国告急,韩王派公仲朋出使与秦求和,以此来缓解与秦的矛盾,并将祸水引向楚国,果然引起了楚王的不安。
B.陈轸为楚王献计,在楚国国内戒严,派遣军队和使者制造救韩的声势,迷惑韩王,借此来破坏韩秦的关系,使楚国免于大患。
C.韩王不听公仲明的规劝,最终没有与秦联合,引起秦国大怒,秦国发动军队攻打韩国,楚国虽然来救,但因实力太弱,最终韩国大败。
D.作者认为,韩国实力并不弱,最终却落了个军队被俘,谋略被耻笑的下场,主要是因为韩王误信陈轸的狂言,没有采纳公仲朋的计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
(2)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
5.公仲朋劝韩王不要轻信楚国救韩而取消与秦联合,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1-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综合评价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宣帝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为谏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项。民得其利,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远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共张,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泰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立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删改》)

1.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府县吏家A子弟B好游敖C不以田D作为事E辄斥罢之F甚者G案其不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管治民、进贤、决讼等。
B.迁,本指向上移动,也可以指官职的升迁或贬谪,文中指的是召信臣的官职调动。
C.“畜积有余”中的“畜”与《苏武传》中“马畜弥山”的“畜”意思相同。
D.什器,指各种日常生活用具或生产用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有治理功绩的太守,汉宣帝要么给其增俸赐金,要么授予其关内侯的爵位,召信臣治理功勋卓著,多次被增俸赐金。
B.召信臣为官注重农业生产,他常亲自去农田查看耕种之事,少有安闲。他所治理的郡县富庶,官吏百姓们尊称他为召父。
C.召信臣提倡节俭,他上奏不再修缮距离偏远且皇上不常前往的宫殿,减省宫内娱乐活动,并奏请不再种植不合时节的蔬菜。
D.召信臣过世之后,与文翁一起被选上百官卿士中为民做过益事的人,享有每年由官员祭祀行礼的殊荣,且在南阳立有祠庙。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5.清代齐召南评述说: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对邺县(引漳灌溉)的贡献媲美。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
2024-01-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及为婴儿,体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钟爱。帝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是日,诏曰:“皇纲已正,紫禁方严,凡事内官,不合更居外地。诏诸道应有内官,不计高低,逐一并家口发遣赴,不得辄有停滞。”帝龙潜时,寺人数已及五百,至是合诸道赴阙者,约千余人,皆给赐优赡,服玩华侈,委之事务,付以腹心。唐时宦官为内诸司使务、诸镇监军,出纳王命,造作威福,昭宗以此亡国。及帝奄有天下,当知戒彼前车,以为殷鉴,一朝复兴兹弊,议者惜之。同光二年夏五月壬寅,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高季兴,从梁祖平青州,改知宿州事,擢为荆南兵马留后。

及庄宗定天下,季兴来朝于洛阳,加兼中书令。谓宾佐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手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如此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节选自《旧五代史》)

文本二: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那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B.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C.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D.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代,古代对辞官或者卸任的委婉说法,有厌恶官场事物之意。
B.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赴阙的意思是入朝,指朝见皇帝。
C.少牢,指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庄宗年少时能文能武,精通音律,略通《春秋》大意,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因此受到武皇的钟爱。
B.文本一中,高季兴曾对他的手下评说庄宗,说庄宗曾对功勋大臣夸耀他曾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手指说“我从手指头上得到天下”,像这样那就是功劳全在他一人了,哪里还有大臣的辅佐之功。
C.文本二中,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文本二中,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能强大起来,主要在于他“忧劳”,而其破灭,原因又在其“逸豫”,阐释了成败由人的道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段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昭睢与子兰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被扣留。
C.楚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D.楚怀王去世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2)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
3.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实。
2024-01-1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先生年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而李丞相、孔给事亦以此见称于士大夫。先生讳复,宇明复,姓孙低,晋州平阳人也。少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著《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以弟子事之。

其后介为学官,语于朝曰:“先生非隐者也,欲仕而未得其方也。”庆历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富弼言其道德经术宜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

七年,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坐贬监处州商税。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上言:“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监直讲。居三岁,以嘉祐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

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文本二

张孝先曰:“传道授业必有师,古之学者莫不然,而后世鲜有行之者泗以下,伊洛盛矣。二程之吟风,游杨之立雪,师弟子之义,至今犹令人景慕。乃余观孙明复隐居泰山,石介师礼事之。宾客至,介侍立执杖屦甚恭谨。鲁人皆嗟叹,谓乃今复见师弟子礼。此在周、程未起时,亦宋朝道学之盛有开必先耶!余感古道而识于此。”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注】游杨:“游”指游酢,“杨”指杨时,均为北宋著名理学家。

1.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涂好正确的选项:

枢密使韩琦言之A天子B选书吏C给纸笔D命其门人祖无择E就其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年逾四十”的“逾”,指超过,越过,与“客逾庖而宴”“年逾花甲”的“逾”意思大致相同。
B.学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又称教官、祭酒、博士、提学、学政、教授和教谕等。
C.“少举进士不中”的“举”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举”意思相同。
D.洙泗,即洙水和泗水,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曾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以“洙泗”代称孔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复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进士,于是在泰山南面隐居,著书立说。
B.孙复学问渊博。他担任侍讲官,被皇帝召到迩英阁说诗,遭人诋毁而停讲。
C.孙复因孔直温狂妄不当的谋划而受到牵连,后因赵概等人上书才免于被贬。
D.孙复治学严谨。他研究《春秋》,不迷于传注,不曲解经义,探得经之本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
(2)传道授业必有师,古之学者莫不然,而后世鲜有行之者。
2024-01-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璞,字仲玉,临漳人。永乐九年举于乡,入国学。选授御史。正统初,历任江西按察使。三年逸囚,降副使。璞善断疑狱。民娶妇,三日归宁,失之,妇翁讼婿杀女,诬服论死。璞祷于神,梦神示以麦字。璞曰:麦者,两人夹一人也。比明,械囚趣行刑。未出,一童子窥门屏间。捕入,则道士徒也。叱曰:尔师令尔侦事乎?童子首实,果二道士匿妇槁麦中。立捕,论如法。在江西数年,风纪整肃,虽妇竖无不知石宪使者。七年山西布政使、明年,以朝廷岁用物料,有司科派扰民,请于折粮银内岁存千两,令官买办,庶官用可完,民亦不扰。从之。已而景帝嗣位。论功,兼大理寺卿。寻出募天下义勇,还朝。会中官金英下狱,法司劾璞尝赂英,遂并下璞狱,当斩,特宥之,河决沙湾,命治之。

璞以决口未易塞,别浚渠。自黑洋山至徐州,以通漕艘,而决口如故。乃命内官黎贤等偕御史彭谊助之。于沙湾筑石堤以御决河,开月河二,引水益运河以杀水势,决乃塞。璞还言:京师盗贼多出军伍。间有获者,辄云‘粮饷亏减,妻孥饥冻故’。又闻畿、山东、河南被灾穷民多事剽掠,不及今拊循,恐方来之忧甚于边患。口外守军,夜行昼伏,艰苦万状。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盗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帝深纳其言。沙湾复决,璞再往治之。以母忧归,起复。六年改兵部尚书,与于谦协理部事。明年,湖广苗乱,命璞总督军务,与南和伯方瑛讨之。天顺元年以捷闻,召还,命致仕。既而论功,赐钞币,四年冬用李贤荐,召为南京左都御史。时璞已老聩,不能任事,归卒。

(节选自《明史·石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盗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B.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盗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C.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盗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D.今边疆未靖/宜增饷以作士气/乃反减其月粮此实/启盗误国之端/非节财足用之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B.迁,古代指变动或调动官职,左迁指贬官,右迁是升官的意思,此文中指官职调动。
C.两畿,指两座都城及周边之地,明朝有北京和南京两座都城。畿,指京城周边之地。
D.文中“三年坐逸囚”的“坐”与《赤壁赋》中“正襟危坐”的“坐”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璞为政江西数年,整顿社会秩序,成绩斐然,当地即使是妇女小孩都知道他。
B.石璞因为中官金英而被弹劾下狱,但因为需要他去治理沙湾,所以朝廷宽免了他。
C.为解决地方盗贼剽掠问题,石璞提出了许多建议,都被皇帝采纳。
D.退休之后,石璞又被李贤举荐而担任官职,但因为年老糊涂,不能胜任而回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娶妇,三日归宁,失之,妇翁讼婿杀女,诬服论死。
(2)天顺元年以捷闻,召还,命致仕。既而论功,赐钞币。
2024-01-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资为军费。至元十五年,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 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之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质,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材料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闳,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

(节选自杨士奇《文丞相祠重修记》)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陈继A周发郡中B豪杰C并D结溪峒蛮E使F方兴召G吉州兵H诸豪杰皆应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效法、遵循,与《屈原列传》中“然皆祖屈原从容辞令”的“祖”意思相同。
B.奇,意动用法,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一致。
C.其,一定,表期望,与《伶官传序》中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其”意思相同。
D.以,凭借……的身份,与《苏武传》中的“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的“以”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幼年时看到学宫里供奉着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塑像,他们谥号都含“忠”,就非常仰慕他们。
B.文天祥到潮阳后,元人让他叩拜张弘范,他拒绝了。但张弘范并不生气,因非常敬佩他的仁义,故以宾客之礼相待。
C.文天祥不仅仪表堂堂,也才华出众,皇帝亲自选为第一。宋亡后元帝急求有才的宋朝人,王积翁积极推荐了他。
D.文天祥虽然抗元最终失败,但他能忠于国家,英勇无畏,舍生取义,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质,可不谓之仁哉!
(2)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
5.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2024-01-0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郢①之登徒②,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戍曰:“诺。”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五国英杰③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君勿受。”孟尝君曰:“诺。”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④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曰:“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材料二: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注】①郢:楚都。②登徒:复姓,楚官也。③英杰:才出万人曰“英”,千人曰“杰”。④文:孟尝君,姓田,名文。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孙戍A趋B而去C未出D至中E闺F君G召而返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一段中“直送之”与“象床之直千金”两句中加点的“直”意义和用法均不同。
B.说,通“悦”,指高兴、喜悦,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中的“说”字,意义不同。
C.愿,希望,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中的“愿”字,意义相同。
D.当,对等、抵得上,与“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当”字,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的大臣登徒先生不愿承担运送象牙床给孟尝君的差事,原因有二:价值昂贵,担心损坏受责;预知孟尝君不会接受。
B.公孙戍认为楚国等五国君主听说孟尝君拥有在齐地振达贫穷、帮助诸侯存亡继绝的道义,仰慕其仁义廉洁的美德,因而委托以国事。
C.孟尝君吩咐公孙戍赶紧收下登徒先生允诺的祖传宝剑,在他看来,相较而言,门客帮他扬名阻止犯错事大,收人珍宝事小。
D.孟尝君对公孙戍与鲁连的话都用“善”字作了评价:前者是对公孙戍所言内容的肯定,后者是对鲁连之谏语的认可。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
(2)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
5.公孙戍劝谏孟尝君不要接受楚王的馈赠、鲁连劝谏孟尝君不要驱逐自己不喜欢的舍人,都达到了劝谏的目的,但劝谏方法有别,请概括说明。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无限度。及匈奴绝和亲,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财赂衰耗而不赡。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数。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天子之,下巴蜀粟以振之。元封元年,桑弘羊领大农。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一岁之中,太仓满。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亨弘羊,天雨。”

(节选自《史记平准书》)

文本二:

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立淮、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言:“今浙、淮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诏以发运使薛向领均输平准。范纯仁言:“今乃效桑弘羊行均输之法,而使小人掊克生灵,怨基祸。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憸佞所乘。”留章不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B.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C.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叮校/
D.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胜数”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
B.“天子怜之”与“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怜”字含义不同。
C.“天乃雨”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
D.“敛怨基祸”与“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两句中的“敛”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中框内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旧时“京”单用,亦可指国都。
B.“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C.太仓,既指京城和各地的储粮的仓库,还可以是官名,掌管仓廪出纳。
D.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永遇乐》:“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奢侈攀比、连年征战等问题使西汉再次陷入立国之初财用匮乏的困境,当政者积极应对,通过财政方面的改革较快扭转了被动困窘的局面。
B.西汉朝廷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国家统一铸造,并废除各郡国所铸的钱,基本解决了民间私铸、盗铸钱币的问题,币制归于统一。
C.桑弘羊建议增设大农部丞负责调剂物资运输,设立平准官平抑物价,有效打击了富商的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物价,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
D.王安石效仿桑弘羊的均输政策在淮、浙六路推行均输法,由发运使总管赋税收入,成效显著,百姓不但不用增交赋税,而且财富得以充盈。
5.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
(2)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憸佞所乘。
2023-12-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