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初,燕将攻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

齐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

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有三行之过,然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光照邻国。有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丧地千里。然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节,死小耻也,以为杀身绝世,功名不立,非知也。公其图之!

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因罢兵A而去B故C解齐国D之围E救百姓F之死G仲连之H说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指给予、送给,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吾遗恨也”中的“遗”词义不同。
B.文中“杀身亡聊城”和“以为亡南阳之害”的两处“亡”的用法与含义都相同。
C.“期年”文中指满一年,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的“期年”词义相同。
D.“颜色不变”与《琵琶行》中的“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颜色”都是“脸色”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将领田单进攻聊城,一年多仍未能攻下,鲁仲连把信绑在箭上射给燕将,想以此劝服他们。
B.鲁仲连谈及墨翟、孙膑、吴起等人,意在夸奖燕将善于防守和用兵,打消燕将休战回国的顾虑。
C.鲁仲连在信中为燕将指出两条明路:一是归国报效齐王,安享富贵;二是投奔燕国,功成名就。
D.燕国大将被鲁仲连劝服,于是撤军回国,鲁仲连帮助齐国攻克了聊城,也使百姓免遭战乱之祸。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
(2)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
5.请结合文本,概括鲁仲连说服燕将应放弃守城的理由。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材料二:

上(周世宗)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已丑,加王溥门下侍郎,与范质皆参加枢密院事。以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上性严急近职有忤旨者仁浦多引罪归己以救之。所全活什七八,故中起刀笔吏,致位宰相,时人不以为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

材料三:

故方其(庄宗)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仁浦虽处A权要B而能谦谨C上性严急D近职有忤E旨者F仁浦G多引罪归己H以救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视其所不为”与“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中“穷”字含义相同。
B.刀笔吏,古代记事最早用刀刻,后来才有笔。所以刀笔并称,指用刀笔主办文案的官吏。
C.“时人不以为忝”中“忝”是“耻辱”的意思,与成语“忝列门墙”中的用法不相同。
D.“为天下笑”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句式相同,都是被动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李克对选任宰相人选并没有做出明确回答,但他委婉建议从五个方面来对人才作长期而全面的考察。
B.翟璜急于探听消息,落选后不服气要一比高低,动作情态由变了脸色生气地询问发展到徘徊不安地自嘲。
C.周世宗力排众议,重用魏仁浦,魏仁浦果然不负所望,以其谦谨的品德、卓越的才干赢得了时人的认同。
D.五代主要以科举取士,非进士出身的官吏往往被人轻视,世宗要任用魏仁浦担任要职,遭到众臣的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2)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
5.简要概括三则材料中李克、世宗、庄宗的人才选用标准分别是什么。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镐,博州人也。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少时师事吴兢,兢甚重之。天宝末,杨国忠以声名自高,搜天下奇杰。闻镐名,召见荐之,自褐衣拜左拾遗。及禄山阻兵,国忠屡以军国事咨于镐,镐举赞善大夫来瑱可当方面之寄。数月,玄宗幸蜀,镐自山谷徒步扈从。肃宗即位,玄宗遣镐赴行在所。镐至凤翔,奏识多有弘益。时方兴军戎,帝注意将帅,以镐有文武才,寻命兼河南节度使,持节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镐既发,会张巡宋州围急,倍道兼进,传檄濠州刺史闾丘晓引兵出救。晓素愎戾,驭下少恩,好独任己。及镐信至,略无禀命,逗留不进。镐至淮口宋州已陷镐怒晓即杖杀之。镐自入仕凡三年,致位宰相。居身清廉,不资产,谦恭下士,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虽考秩至浅,推为旧德云。

(节选自《旧唐书·张镐传》)

材料二:

震泽王蘋少师事龟山,高宗宿闻其名,又以诸郎官力荐,驾幸吴门,起召赐对,以布衣赐进士出身、正字中秘。制曰:“朕于一时人才,苟得其名目,稍有自见,往往至于屡试,而治不加进。于是从而求所未试者,至于岩穴之士,庶几有称意焉。尔学有师承,亲闻道要。行谊克修,溢于朕听。延见访问,辞约而指深。师友渊源,朕所嘉尚。赐之高第。”王既入馆,犹子谊年方十四岁,于书塾拈纸作御批,曰:“可斩秦桧以天下。”为仆所持,索千金,王之父不能从。族子谓之曰:“予金则返批,批返而后别议仆罪,千金可返也。”其父亦不能从,仆遂持以告有司。 有司惧桧耳目,不敢隐,驿闻于朝。诏赴廷尉,狱具,伏罪当诛。桧阅其牍,审知年十四,翌日言之上。上赦其幼,编置象台。蘋本将阶大用,以犹子故,旋以他事为言者所列,坐废于家云

(节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镐至A淮口B宋州C已陷D镐怒E晓F即G杖杀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意,指留意,与现在所说的“注意时间”中的“注意”词义相同。
B.营,指经营,与《促织》“百计营谋不能脱”中的“营”词义不相同。
C.屡试,指多次考试,与成语“屡试不爽”中的“屡试”词义完全相同。
D.谢,指谢罪,与《孔雀东南飞》“谢家来贵门”中的“谢”词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镐年轻时拜吴兢为师,深得吴兢的器重。安禄山叛乱,唐玄宗逃往蜀地,张镐从山谷徒步随从;唐肃宗即位,他便被派往唐肃宗所在之地。
B.驻守宋州的张巡被叛军围困,情况紧急,张镐晓谕濠州刺史闾丘晓,让他出兵救援,否则就要征伐他,闾丘晓向来专横跋扈,终未出兵救援。
C.宋高宗在给王藏的诏书中极力赞赏他:说他学问有师承,能够亲聆学问精义;说他注重道德品行的修养;说他回答问题言辞简约、旨趣深奥。
D.王谊是王蘋的侄子,在纸张上以皇帝的口气写下杀秦桧以谢天下的话,他的仆人取过纸张进行要挟,经过几番辗转,王谊被免去死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恭下士,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虽考秩至浅,推为旧德云。
(2)蘋本将阶大用,以犹子故,旋以他事为言者所列,坐废于家云。
5.张镐和王蘋均以布衣身份踏上仕途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4-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上以金兵迫,禅位于太子桓。时天下皆知蔡京等误国,而事者多受其荐引,莫肯为帝明言之。于是太学生陈东率诸生上书曰: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贼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聚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从而构衅于二虏,创开边隙,使天下之势危如丝发。此六者,异名同罪,愿陛下肆诸市朝,传首四方,以天下!先是,太上皇起崔鶠通判宁化军,召为殿中侍御史,既至而帝即位,授右正言。鶠上疏曰:数十年来,王公卿相皆自蔡京出,要使一门生死则一门生用,一故吏逐则一故吏来,持政柄,无一人害己者。此京之本谋也,安得实是之言闻于陛下哉!谏议大夫冯澥近上章曰:‘士无异论,太学之盛也。’澥尚敢为此奸言乎!王安石除异己之人,著三经之说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于大乱,此无异论之效也。京又以学校之法驭士人如军法之驭卒伍一有异论累及学官。若苏轼、黄庭坚之文章,范镇、沈括之杂说,悉以严刑重赏禁其收藏,其苛锢多士亦已密矣,而澥犹以为太学之盛,欺罔不已甚乎!原京与澥之罪,乃天地否泰所系,国家治乱由之以分,不可忽也。仁宗、英宗选敦朴敢言之士以遗子孙,安石目为流俗,一切逐去,司马光复起而用之,元祐之治,天下安于泰山。及章惇、蔡京倡为绍述之论以欺人主,绍述一道德而天下一于谄佞,绍述同风俗而天下同于欺罔,绍述理财而公私竭,绍述造士而人才衰,绍述开边而塞尘犯阙矣。元符应诏上书者数千人,京遣腹心考定之,同己为正,异己为邪。与京同者也,故列于正。京之术破坏天下,于兹极矣,尚忍使其余蠹再破坏耶!京奸邪之计大类王莽,而朋党之众则又过之。愿斩之以谢天下!

钦宗靖康元年春正月,王黼诛,李彦赐死,梁师成赐死。秋七月乙酉,蔡京死于潭州。辛卯,遣监察御史张征诛童贯。九月,朱勔伏诛。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群奸之窜》)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京又以学校之法A驭B士人C如军法D之驭E卒伍F一有异论G累及H学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指掌握、把控,与《劝学》“用心一也”中的“用”词义不相同。
B.文中“梁师成阴贼于内”和“此六贼者”的“贼”用法与含义都相同。
C.谢,指谢罪,与“脚著谢公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谢”含义不同。
D.“更持政柄”与《琵琶行》中的“莫辞更坐弹一曲”中的“更”都是“再”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生陈东上书直陈六贼暴行,认为这六个人虽不同名,但罪孽相同,希望皇上能严惩这些人。
B.崔鶠被宋徽宗授予宁化军通判一职,后又被其追加为殿中侍御史、右正言,他上疏痛斥谏议大夫。
C.崔鶠批评王安石为推行新法而排除异己、著三经之说来取士,认为蔡京的做法与之类似。
D.宋钦宗在崔鶠上书奏议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流放、赐死和诛杀之举,王黼、李彦等人都死于非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京之本谋也,安得实是之言闻于陛下哉!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朋党,指同类的恶人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崔鶠所说的“朋党”在文中是指哪些人?他说“朋党之众则又过之”的目的是什么?
2024-04-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缪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伤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居三年,吾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缪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也。鲍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蘧伯玉得罪于卫君,走而之晋,晋大夫有木门子高者,蘧伯玉其家。居二年,卫君救其罪而反之。木门子高使其子送之至于境,蘧伯玉曰:鄙夫子,子反矣。木门子高后得罪于晋君,归蘧伯玉。伯玉言之卫君曰:晋之贤大夫木门子高得罪于晋君,愿君礼之。于是卫君郊迎之,竟以为卿。

吴起为魏将,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子自吮其脓。其母泣之,旁人曰:将军于尔子如是,尚何为泣?对曰:吴子吮此子父之创而杀之于泾水之战,战不旋踵而死;今又吮之,安知是子何战而死,是以哭之矣!

(节选自《说苑·复恩》)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鲍子A尝与我有所说B王者C而三D不见听E鲍子不以我为F不肖G知我之H不遇明君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持施以牧下”与“自牧归荑”(《静女》)中的“牧”含义不同。
B.“杀马者皆惭而去”与“去日苦多”(《短歌行》)中的“去”含义不同。
C.“非夫子所知也”与“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中的“知”含义相同。
D.“蘧伯玉舍其家”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中的“舍”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孔子的论述,认为施予恩惠的人贵在不求回报,而承受恩德的人崇尚有恩必报,因此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
B.秦缪公看到有人把他的马杀了吃肉,不仅没有惩罚他们,反而给他们酒喝,这帮人也知恩图报,后来解救了秦缪公。
C.鲍叔死后,管仲痛哭流涕,是因为鲍叔能在其穷困时理解他的难处,肯定他的才能,继续支持他,帮助他。
D.蘧伯玉得罪卫君之时,晋国大夫木门子高帮助了他;木门子高得罪晋君之后,蘧伯玉也对木门子高施以援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卫君郊迎之,竟以为卿。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5.吴起为得病的士兵吮脓,士兵母亲听说后为什么会伤心流泪?请简要概括其原因。
2024-04-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之曰:齐宣王何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厚任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曰:不如以国让子之。人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由必不受,有让天下之名,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举国子之,子之大重。

或曰: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子之。

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将军市被、太子平谋,将攻子之。储子谓齐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谓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

太子因数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已殉,国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燕人恫怨,百姓离意。

孟轲谓齐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王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

(节选自《战国策·燕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B.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C.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D.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信任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信”含义相同。
B.相,指古代辅佐君主的大臣,与《论语·侍坐》“愿为小相焉”的“相”字含义不同。
C.属,意思是托付,与《赤壁赋》“举匏樽以相属”的“属”字含义不相同。
D.都,指大邑、城市,与《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都”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代替齐国到燕国出使,借燕王哙打听齐宣王的机会,对燕王哙说齐宣王不可能称霸,因为他不信任自己的大臣,其目的是让燕王哙重用子之。
B.鹿毛寿建议燕王哙让出王权给子之,说尧让出天下而许由不接受,结果尧得美名;如果让出王权而子之一定也不敢接受,燕王哙也会得到美名。
C.有人建议燕王哙,说禹让启做伯益的官吏,名义上是把天下传给伯益,实际上却让启自己夺取天下;现在把王权交给子之,实际上是让太子执政。
D.燕王哙听从劝告,把王权让给了贤臣子之,并表现出对他的充分信任,但是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却争权夺势,引来齐国相攻,给燕国带来了灾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子之。
(2)寡人之国小,不足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
5.燕国为什么会被齐国打败?请简要说明。
2024-04-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说以告在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以何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上车执辔,御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定公曰:“善。可少。”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

材料二: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汤、武者,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爵服赏庆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生民则致宽,使民则綦理。辨政令制度,所以接天下之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愉者,无它故焉,道德诚明,利泽诚厚也。

(选自《荀子》,有删减)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定公不说A以告B左右C曰D闻君子E不谮F人G君子H亦谮人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向前,前进,“时时而间进”的“进”指进言、献言,两者词义不同。
B.穷,困窘,走投无路,与《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中“穷”的用法相同。
C.赤子,刚出生的婴儿,与现在所说的“赤子之心”中“赤子”的本义相同。
D.豪末,同“毫末”,亳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与《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毫末”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在台上陪侍鲁定公,看东野毕表演驾车,鲁定公对东野毕的驾车技术表示赞叹。
B.从前舜帝擅长用人,造父擅长用马,与东野毕御马的态度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所以最后结果也不同。
C.君王要根据时节安排百姓的劳动,减轻百姓的负担,广泛普遍地庇护他们,养育他们。
D.制定政令制度要从百姓的角度考虑,如果制度不合理,连鳏寡孤独之人也不会执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
(2)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
5.材料一文末写“善御之谓也”,用自己的话分析“善御”的道理。
2024-04-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盟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之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辟阳侯:审食其。②往税:前去赠送。税:赠送,特指以财务助人办丧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吕太后崩A大臣B诛C诸吕D辟阳侯E于诸吕F至深G而H卒不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指友好、交好,与《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中“善”的意思相同。
B.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另外三者是指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齐国的孟尝君。
C.“倍”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若火之始然”中“然”都是通假字。
D.而,指你们,与《<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如礼何”中“而”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建曾担任过淮南王黥布的国相,但因有罪而离去,后又重新在黥布手下干事。
B.黥布想造反时,问朱建怎样看此事,朱建极力反对,但黥布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C.朱建家境贫寒,连给母亲出殡送丧的钱都没有,陆生借钱给朱建,让他可以为母发丧。
D.朱建的儿子后来出使匈奴,由于单于悖慢无礼,他大骂单于,死在了匈奴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
(2)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
5.朱建的刚正不阿、坚守道义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4-04-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嘿:同。②涓人:中涓,掌管 宫 中 扫除之役。此指国君近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C.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D.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意为寡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主常“称孤道寡”。
B.“三晋”是战国时赵、韩、魏的合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故有此称。
C.“追北”指追逐打了败仗向北逃亡的敌兵,追北的“北”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意义相同。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天子、诸侯、大夫、士立庙仪制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他知道国力弱小,难以轻易洗雪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策。
B.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
C.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愿。后来他的一位侍从花五百金买回一匹已死千里马的头,结果不满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
D.在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燕国士兵变得极为勇猛,他们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把财宝尽数取去。最后齐国只剩两座城池未被攻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5.《孙子兵法》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燕昭王为了复仇,是怎样“谋定而后动”的?请根据选文加以概括。
2024-04-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派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陈蔡大夫)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贡而问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焱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何谓无受人益难?”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

“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节选自《庄子·山木》)

【注】①社稷:指鸟巢。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目之所A不宜B处C不给D视E虽落F其实G弃之H而走。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尔多财:使,假使,与《墨子》中“若使天下兼相爱”的“使”意思相同。
B.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广,使广大,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前一个“明”的用法相同。
C.而况乎所以待天乎:所以,用来……的办法,与《孟子》“所以谓人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所以”意思不同。
D.知其所终:焉,怎么,与《论语》中“见贤思齐焉”的“焉”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记载孔子一行人被陈蔡大夫围困在野外,粮食断绝了,随从人员都站不起来了,情况非常危急。
B.材料一中,孔子先后向子贡、颜回问了相同的问题,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他对颜回的回答很满意。
C.材料二展示了孔子教育学生的场景,孔子与颜回师生二人一问一答,在这种互动中,完成了一次教学活动。
D.材料二中,孔子指出,初被任用时做什么事都很顺利,爵禄并至,这是外物提供了便利而非自己努力的结果。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2)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5.两则材料中的孔子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述。
2024-01-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