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9-11题。

文段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死。

文段二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形容:身形面容
B.而蒙世俗之温蠖          温蠖:尘垢
C.会论虞常                       会论:会面讨论
D.副有罪,当相坐             相坐:相连治罪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被发行吟泽                    不顾恩义,主背亲
B.是以                           何以汝为
C.又安能皓皓之白             遂自投汨罗
D.生,何面目以归汉        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3.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2024-01-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选自《孝经》,有删改)

材料二:

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天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业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

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敬臣更进馆粥。服除迁秘书郎。休沐,阖门诵书。监虞世南器其人,岁终,书上考,辞。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府西阁祭酒。当代,王再表留,进朝请郎。举制科,推许王文学。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太子舍人。

(选自《新唐书·任敬臣传》,有删改)


【注】曾子,名参,字子舆,曾点之子,亦是孔子弟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宗圣”。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爱A敬尽于B事亲C而德教D加E于百姓F刑于四海G盖天子H之孝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之本也”与“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本”字含义不同。
B.大雅,与《小雅》都属于《诗经》中“雅”的部分。《诗经》被视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服除指守丧期满,脱下丧服,文中指任敬臣为去世的父亲守丧期满而脱下丧服。
D.“固”意为坚定、坚决,与“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告诉曾子,一个人要特别爱护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而不损坏伤及它们,这是孝的开始。
B.孔子认为孝从侍奉父母做起,中间阶段是建立功绩和成名立业,最终则要效忠君王而扬名于后世,使父母荣耀显赫。
C.孔子说天子能够爱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天子能够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D.任敬臣五岁时因丧母哀痛而损伤身体,完全出于天性;后丧父时几次昏倒,听从继母不能悲伤过度的劝告而改喝粥食。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2)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
5.材料二中任敬臣是如何践行材料一中孔子关于孝的理念的?请简要说明。
2023-10-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子十二月,上(汉文帝刘恒)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律令。”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上曰:“朕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灾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丐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选自《史记·汉文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
B.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
C.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
D.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收帑诸相坐律令”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坐”字含义不同。
B.股肱,本义是大腿和胳膊,文中用来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C.“直百金”与“木直中绳”(《荀子·劝学》)两句中“直”字含义不相同。
D.先帝,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祖先,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认为相坐法令不妥,但有关官员认为相坐法令可以震慑犯罪之人,在汉文帝阐述完自己的看法后,有关官员废除了相坐法令。
B.汉文帝下令废除了现行法令中诽谤朝廷、妖言惑众罪,认为这样的律令会让皇帝没有办法了解自己的过失,无法招来贤良之士。
C.汉文帝非常重视农业,视农业为天下的根本:汉文帝关爱百姓,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D.汉文帝非常俭朴,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平时穿的经常是质地粗厚的衣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
②朕既不能远德,故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
2023-03-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后汉书·党锢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B.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C.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D.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禄四行:考试从官,以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项品行作为选拔任用的标准。
B.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C.举谣言: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以此来判别官员好坏的一种制度。
D.北寺狱:东汉黄门署属下的监狱。主要用来拘禁将相大臣。因官署在宫省北,故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品行高洁,志向远大。从小就磨砺出高洁的节操,被推荐为孝廉和光禄四行,冀州赴任时,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之志。
B.范滂为人清高,不媚上司。升迁为光禄勋主事时,去参见陈蕃,陈蕃接受了跪拜之礼。范滂心中觉得很生气,打算弃官而去。
C.范滂不畏权贵,敢做敢当。劾奏刺史,尽管备受尚书的怀疑,也不屈从,甘愿以死谢罪。
D.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认为外甥不适合作官,宗资虽然生气,也只能无奈作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②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2022-10-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唐公李渊娶于神武肃公窦毅,生四男: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

晋阳宫监猗氏裴寂、晋阳令武功刘文静相与同宿,见城上烽火,寂叹曰:“贫贱如此,复逢乱离,何以自存?”文静笑曰:“时事可知,吾二人相得,何忧贫贱?”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深自结纳,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寂初未然之。

文静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文静曰:“天下大乱,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世民曰:“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我来相省,非儿女子之情,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文静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万数,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世民笑曰:“君言正合我意。”乃阴部署宾客,渊不之知也。世民恐渊不从,犹豫久之,不敢言。

突厥寇马邑,渊遣高君雅将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仁恭、君雅战不利,渊恐并获罪,甚忧之,世民乘间屏人说渊曰:“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渊大惊,明日,世民复说渊。渊乃叹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
B.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
C.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
D.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公,指唐国公李渊,公是他的爵位,古代爵位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突厥,中国古代民族,隋时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后先后被唐所灭。
C.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D.大人,指居高位者,也可用于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尊称,文中属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心怀天下,胆识过人,眼见隋王朝天下大乱,他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得到了他们的拥戴。
B.刘文静认为李世民有像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那样的气概,是治世之才,裴寂却不同意他的看法。
C.刘文静不仅善于识人,还知晓天下大势,他在狱中为李世民分析局势,出谋划策,深得李世民赞赏。
D.李渊虽担心因战事失利而获罪,但开始并未决意造反,后在李世民的一再劝说之下才决定举兵起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静坐与李密的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
(2)乃阴部署宾客,渊不之知也。世民恐渊不从,犹豫久之,不敢言。
2021-12-15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十六年。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苏秦乃去,说燕文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奏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公从之,资苏秦车马,以说赵肃侯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秦之所害亦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臣以天下之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秦成则其身富荣,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猲诸侯,以求割地,故愿大王熟计之也。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为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结盟,约曰:‘秦攻一国,五国各出锐师,或挠秦,或救之。有不如约者,五国共伐之!’诸侯从亲以摈秦,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肃侯大说,厚待苏秦,尊宠赐赉之,以约于诸侯。

会秦使犀首伐魏,大败其师四万余人,禽将龙贾,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至赵而败从约,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以为不及也。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仪怒,念诸侯独秦能苦赵,遂入秦。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舍人辞去,曰:“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
B.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
C.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
D.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春秋时期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一位。
B.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C.结盟,诸侯国通过立誓缔约的方式结成同盟,结盟时杀牲歃血以向神立誓。
D.从约,即合纵,春秋战国时的一种政治谋略,事一强以攻诸弱为“合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不远千里前去攻打燕国,苏秦前往游说燕文公,认为燕国只有与赵国结为盟友,共同对抗秦国,燕国才不会受到秦国的攻击。
B.苏秦建议赵肃侯与韩、魏、齐、楚、燕五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赵肃侯听了之后非常高兴,派苏秦去联合各诸侯国。
C.苏秦担心秦兵攻打赵国会破坏各国联合一致对付秦国的计划,便故意将张仪召回并加以羞辱,激怒张仪,让张仪前往秦国。
D.张仪在与苏秦派来的人告辞时才明白了苏秦让他到秦国的用意,不由得感叹自己不如苏秦,并请求苏秦派来的人转达自己对苏秦的忠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秦使犀首伐魏,大败其师四万余人,禽将龙贾,且欲东兵。,
(2)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
2021-11-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请辞……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率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注]①烝烝:孝德之厚美;纯一宽厚貌。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有造诣。③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B.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C.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D.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醮:旧时婚俗之一。醮,古代原系酌酒之意,指单方面的敬酒,再醮即第二次敬酒。周代作为礼俗除行于加冠礼和及笄礼外,亦为婚礼仪式之一。改醮(改嫁),再醮(再婚)。
B.东堂:东厢的厅堂或殿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此处指官舍。
C.安乐公:蜀汉后主刘禅。刘禅投降后,在一次宴会中,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广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所以被封为“安乐公”。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蠃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藉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B.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C.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D.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屯田二十四                                          道之存。师之所存也
C.受材瓦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
D.上言丹立祠堂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C.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以财:身往劝督。
(2)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2020-03-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神庆传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时,累迁莱州刺史。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因谓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准仪注: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则天甚然之。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而竟宽其罪。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   枌榆:泛指故乡、故里。   ②仪注:制度,仪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庆到州 /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 /文书下州 /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B.神庆到 /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 /敕文书下 /州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C.神庆到 /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 /文书下州 /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D.神庆到州 /有豪富伪作改钱文 /敕文书下 /州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即通晓经学。所谓“经”,原指先秦经典,自汉武帝尊崇儒学就专指儒家经典。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
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满床笏”这一典故比喻家门昌盛,做高官的很多。
C.缌麻,指用较细的熟麻布做成的丧服。中国古代以亲疏为标准分丧服为五等,其中齐衰最重,缌麻最轻。
D.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滕王阁序》一文中,都督阎公出行便是如此。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彰和赏赐。
C.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其他的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2)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敦。”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误,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B.足下,古代下级称谓上级,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2)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2020-01-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