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想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节选自《明皇杂录》)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怀慎A崇B同为相C自D以才不及E崇F每事G推之H时人I谓之J“伴食宰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在文中是“请假”的意思,姚崇为了给儿了办丧事请了十多天假。
B.“一”在文中是“全、都”,与《阿房宫赋》中“六王毕,四海一”的意思不同。
C.“固”在文中的意思是“固执(保位)”,与《离骚》中“固前圣之所厚”的“固”意思相同。
D.“疾”在文中是“疾病”的意思,与《劝学》中“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定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
B.司马光与“时人”的观点不一样,认为唐明皇的盛世基业,是姚崇和卢怀慎两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对卢怀慎给予了肯定。
C.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儿女还经常挨饿受冻,所以他的亲朋好友经常慷慨地接济他们。
D.卢怀慎为国事操劳,忠于朝廷,这从他在弥留之际不忘告诫宋璟、卢从愿以及推荐他们并给皇帝上表可以看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2)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
2023-10-12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乃使张仪往楚。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绝约于齐,则楚弧。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萄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是复言,以待雾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仅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写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泰。泰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想,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以略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奏,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发兵而使将军屈句击秦。秦齐共攻楚,杀屈匀,遂取丹阳、汉中之地。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张仪欺楚怀王,陈轸谏言可谓善矣。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地于秦,取赏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以相印A授B张仪C厚赂之D于是遂绝约E于齐F使G一将军H随张仪。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亲,指合纵相亲,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结为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侵略的策略。
B.北,指在北方、在北边,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北”用法相同。
C.卒,是最终、最后之意,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中的“卒”词义不相同。
D.亡,指丢失、丧失,其中的“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为攻打齐国派张仪到楚国,张仪以六百里的土地和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做为诱饵,诱惑楚王与齐国断绝关系,楚王答应了张仪。
B.楚国大臣们都在庆贺时,只有陈轸看透了张仪的阴谋,他劝说楚王不要轻信张仪,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楚王没有听从陈轸建议。
C.张仪回到秦国,假装掉下车,三个月不上朝,楚王以为张仪对自己不满,就派人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于是与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D.楚使者被张仪欺骗后,报告楚王,楚王要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认为不能攻打,而应贿赂秦国,让秦国单独攻打齐国,楚王不听建议。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绝约于齐,则楚孤。
(2)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
2023-10-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芒,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甫A又B善C陈D时E事F律G切H精I深J至K千L言M不N少0衰P世Q号R诗S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是一样的。
B.“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意思相同。
C.“未有如子美者”的“如”可理解为“比得上”,与《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不同。
D.“《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是杜审言的后人,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不能养活自己,在吴、越、齐、赵之地漂泊。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严武因为和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他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暗地里却怀恨在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
(2)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5.杜甫在给皇帝的赋颂中,认为自己该受重用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邑。及长,尝为季氏吏,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序号写在答题卡上。
孔子A长B九尺C有D六寸E人F皆G谓之H长人I而异之J鲁K复L善待M由N是O反P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粥羔豚者”的“粥”同“鬻”,意思是贩卖,与《五石之瓠》“今一朝而鬻技百金”的“鬻”相同。
B.“莫能兴”的“兴”意思是起来,与《论语·阳货》“《诗》可以兴”的“兴”相同。
C.唐虞即唐尧虞舜。相传尧舜执政时期,天下太平,古人常以唐虞来指称明君。
D.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和牲畜繁殖的小吏。
B.孔子重视教化,治国能力突出。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孔子临危不乱,坚守节操。他在遭遇陈蔡两国围困时,仍然坚持教学,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君子风度。
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5.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
2023-09-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十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粲宇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宝。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说,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椽,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国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杷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列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司徒辟A诏B除黄门侍郎C以西D京E扰乱F皆G不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古代有客人的总称、门客、别国来的使者、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等意。现代汉语只保留客人的意思。
B.侍中,古代官职名。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元以后废止。
C.下车,有官吏到任、从车辆上下来等意,文中指官吏到任。
D.“善属文”中的“属”意思是撰写,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何进因为王谦是公卿望族的后代,于是想要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王谦的儿子王粲,但王谦没有答应。
B.蔡邕赞赏王粲有特异的才能,即使蔡邕的才学有很大名气,在朝廷中地位显贵,他还是见得自己比不上王粲。
C.刘表因为王粲相貌丑陋,身体瘦弱,行为不拘小节,不很器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附太祖。
D.王粲学识广博,有问必答。当时旧的礼仪制度荒废破坏,恢复建立新的礼仪制度,都是由王粲一直主持这件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2)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杷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2023-09-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岁殽之事,韩为中军,与诸侯攻秦。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吾将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令韩阳告上党之守靳悬曰:“秦起军临韩,韩不能有。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悬曰:“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王曰:“吾始已诺矣,今不与,是欺之也。”乃使冯亭代靳悬。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赵王喜,召赵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皆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若?”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何谓‘无故’乎?”对曰:“秦固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死士皆列之于上党,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对曰:“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冯亭谓韩王日:“赵已发兵取上党矣。”韩告秦,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龁以兵遇赵于长平。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起A兵B韩C恐D使阳城君人E谢于秦F请效上党之G地以H为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将伐之”与“齐师伐我”(《曹刿论战》)两句中的“伐”字含义相同。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赵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C.“人怀吾义”与“亡去不义”(《鸿门宴》)两句中的“义”字含义相同。
D.所以,文中是表示事件发生的原因,现在一般表示事件的结果,二者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认为韩国曾经作为主力部队与诸侯联合攻打秦国,还曾经在秦、楚之战中违背盟约,背叛秦国,因此想要攻打韩国,得到了公子他的赞同。
B.上党太守靳悬不认同将上党献给秦国的做法,韩阳将此事报告给韩王,韩王认为自己已答应此事,不能欺骗秦国,于是派冯亭取代了靳悬。
C.冯亭想将上党献给赵王,赵王非常高兴,他认为得到城池不易,一定要抓住此机会得到上党。
D.赵胜、赵禹二人认为接收上党对韩赵两国都有利,赵王派赵胜前去接收上党。秦王得知上党已被赵国接收,非常生气,派兵与赵国在长平交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
(2)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
5.赵豹认为赵国不能接收上党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节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吏椎A呼之B奴C醉骂D兢大E怒F畏宪G不H敢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编辑,编撰,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意思不同。
B.阙,古代宫殿、祠庙门前两边可供瞭望的楼台,常借指皇帝所居之处、朝廷。
C.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和诸侯传记,始于司马迁《史记》。
D.闻,听到,听说,与《桃花源记》中“村中闻有此人”的“闻”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奋好学,他广泛阅读大量古籍,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续写的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国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班固因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2)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5.班固因私修国史下狱,为什么最终反被任命为兰台令史?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五年,康国请归附。时太宗谓侍臣曰:“前代帝王,大有务广土地,以求身后之虚名,无益于身,其民甚困。假令于身有益于百姓有损朕必不为况求虚名而损百姓乎?康国既来归朝,有急难不得不救;兵行万里,岂得无于民?若劳民求名,非朕所欲。所请归附,不须纳也。”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伐高昌,及师次柳谷,候骑言:“高昌王麴文泰死,克日将葬,国人集,以二千轻骑袭之,可尽得也。”副将薛万均、姜行本皆以为然。君集曰:“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恭行天诛。乃于墟墓间以袭其葬,不足称武,此非问罪之师也。”遂按兵以待葬毕,然后进军,遂平其国。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北狄世为寇乱,今延陀倔强,须早为之所。朕熟思之,惟有二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涤除凶丑,百年无患。若遂其来请,与之为婚媾。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断可知矣。以此而言,边境足得三十年来无事。举此二策,何者为先?”司空房玄龄对曰:“遭隋室大乱之后,户口太半未复,兵凶战危,圣人所慎,和亲之策,实天下甚。”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盖苏文弑其主而夺其国政,诚不可忍。今日国家兵力,取之不难,朕未能即动兵众,且令契丹、靺鞨搅扰之,何如?”房玄龄对曰:“昔汉武帝屡伐匈奴,隋主三征辽左,人贫国败,实此之由,惟陛下详察。”太宗曰:“善!”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职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征伐》)

【注】①延陀:北方部族名、②内政:由妻室主政,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假令A于身B有C益D于百姓E有F损G朕H必I不J为K况L求虚名M而N损百姓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中的“劳”意思不同。
B.咸,理解为全、都,与《桃花源记》“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不同。
C.幸,指幸运,与《阿房宫赋》“而望幸焉”中的“幸”意思不同。
D.殆,指懈怠,与《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殆”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康国请求归顺这件事,唐太宗不愿像前代帝王一样贪图虚名,而是从军队和百姓的利益出发指出危害,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B.侯君集讨伐高昌,有人提议趁高昌王葬礼进行突袭,两位副将都表示反对,侯君集也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武德,不是正义之举。
C.对于如何处置北方延陀部的问题,唐太宗认为,要么主战,派大军征讨;要么与之和亲,实施安抚策略。房玄龄赞成和亲之策。
D.唐太宗对盖苏文弑主夺权的举动非常气愤,但是唐太宗没有打算立即出兵征讨盖苏文,而是计划暂且令契丹、靺鞨去搅扰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按兵以待葬毕,然后进军,遂平其国。
(2)选徒十万,击而虏之,涤除凶丑,百年无患。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

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不忠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选自《韩非子·难三》,有删改)

材料二: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戲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

(选自《贞观政要·忠义》,有删改)


【注】祛,袖口,文中指衣袖。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立A出身B事主C期之D效命E当战F之G日H无所顾惮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弃置,放弃。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出置前窗下”的“置”意思相同。
B.寺人,古代宫中近侍。春秋时各国都设置,类似于后代的宦官。
C.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用来代指太子。
D.犯,抵御,与《苏武传》中“见犯乃死,重负国”的“犯”意思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文公,文公差点被寺人披杀害,后来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但是也没有抓获文公。
B.文公返回晋国后,寺人披来求见,文公先是拒绝召见寺人披,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文公还是召见了寺人披。
C.冯立为了感谢唐太宗的不杀之恩,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英勇奋战,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受到了唐太宗的赞扬。
D.谢叔方担任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在玄武门战斗中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直到看到李元吉被杀后,谢叔方才离开了军队逃走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
(2)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
2023-09-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面约之
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西周春秋时期爵位名称,晋侯和留侯中的侯都是爵位。
B.“然郑亡”与“亡去不义”(《鸿门宴》)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C.“乃见韩、魏之君”与“百姓之不见保”(《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见”字含义相同。
D.“人孰知之者乎”与“孰能为之大”(《侍坐》)中的“孰”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烛之武说秦伯而退晋师,可谓一箭双雕,文章最后一段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机智与出色的辞令。
B.文段二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
C.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挺身而出,一个夜缒而出,一个涉水出城,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D.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两人都以纾解国难为重,有胆识,有智慧,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5.赵襄子赏有功之臣,众大臣认为首要的功劳是谁的?为什么赵襄子却首先奖赏高赫?
2023-09-15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清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