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初仕隋,为隰城尉。坐事,除名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结,各致死力。累授秦王府记室,兼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隐太子巢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及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召玄龄、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谋议。及事平,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左庶子。贞观元年,迁中书令。三年,拜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既总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论者称为良相焉。十三年,加太子少师。玄龄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频抗表辞位,优诏不许。十六年,进拜司空,仍总朝政,依旧监修国史。玄龄复以年老请致仕,太宗遣使谓曰: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闻。玄龄遂止。太宗又尝追思王业之艰难,佐命之匡弼,乃作《威凤赋》以自喻,因赐玄龄,其称类如此。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第三》)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隐太子/巢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
B.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隐太子/巢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
C.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隐太子/巢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
D.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隐太子/巢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名,意为开除官籍,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犯罪官吏的一种处罚方法。
B.渭北,渭河之北。渭河,黄河主要支流之一,汉唐时期的关中漕运要道。
C.国史,原指当时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
D.“其见称类如此”的“见”意为被,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的“见”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投靠太宗,一见如故。隋时,房玄龄已经步入仕途,但并没有受到重用,唐太宗到渭北之时,他便前往军门拜谒,太宗一见,对他大为赏识。
B.房玄龄辅佐太宗,网罗人才。在平定贼寇时,众人都搜集金银珠宝,房玄龄却关注人才,将他们招揽过来,太宗因此得到了大量的谋臣猛将。
C.房玄龄主持朝政,多次请辞。太宗即位后,房玄龄担任宰相一职,总揽朝政,被人称为“良相”。他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未被太宗批准。
D.房玄龄深受信任,屡受称赞。当房玄龄以年老为由请求辞去官职时,太宗派遣使者前往挽留慰问。之后,太宗又作《威凤赋》来称赞房玄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召玄龄、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谋议。
(2)玄龄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频抗表辞位,优诏不许。
5.房玄龄被人称为“良相”,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3-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文节。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墙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B.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C.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D.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门客”与“长跪而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
B.崩,本义是指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王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故常用来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C.“孝宗不”与“俟其欣”(《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悦”含义相同。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
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5.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举例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