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 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 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
B.孔子善于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
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
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
4.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5.你最喜欢孔子或《论语》里的哪句(段)话,请写出原文和理由。
2023-10-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十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续耳。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于是遂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          啖:吃B.杀人如不能       举:举起
C.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D.沛公起       如: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起,立饮之                 劳苦功高如此
B.夫秦王有虎狼          此亡秦续耳
C.待大王来                    项王未有
D.我为鱼肉,何辞          之奈何
3.下列句子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B.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泰伯》)
4.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B.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非常紧急的事情。
C.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非常紧急的事情。
D.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023-10-16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厅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岂(     )     (2)咸(     )     (3)伐(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
(2)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10-09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梅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困厄归者,倾费赀护无吝。吏调真源令。士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赫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

至德元年七月,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夏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大乱,焚垒遁,追奔十余里。

至德二年,巡引兵入睢阳。威兵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贼知外援绝,困急,众议东奔,巡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江、淮,必亡,遂守睢阳。十月癸丑,城陷,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

(《旧唐书·张巡传》,有删改)

[注]①擢(zhuó):拔,提升。②繇(yóu):通从。③通事舍入:官职名,掌传达令旨,内外启奏。④困厄:困苦危难。⑤赀():通,资财。⑥备:防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潮大乱                  ②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细柳。
B.①以黑衣                  ②军士吏甲,锐兵刃
C.①知外援绝,困     ②曾其所不能。
D.①遂守睢阳               ②其将可袭而掳也
2.下列几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或困厄归者/请军礼见B.巡下车,依法诛/己而细柳军
C.久知其稿人/于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D.潮军大乱,焚垒遁/成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刻线句子。
(1)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
(2)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
4.读了选文,你认为张巡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人物形象。
2023-10-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白居易传(节选)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黜为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初A以勋B庸C暴露不宜D实无E他肠F怫怒奸党G遂失志。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光上国,顾况   谒:拜见
B.恃才少所推可,因之曰     谑:开玩笑
C.规时事,流闻禁中   讽:讽刺
D.科头箕踞,谈禅咏古     尝:曾经
3.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人十八岁称“弱冠”,也叫“加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乐府: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六义:一般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分类和内容题材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疏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黜为江州司马。
(2)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2023-09-2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郡,不求声誉,宽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 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③便:安逸、安适。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凡历        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
B.纵为宽        人多书假余
C.而民受其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D.宽而不扰     桃核修狭者为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2023-09-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乙】

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史馆校勘谢枋得素慕之,欲详其事,乃过弃疾墓,宿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烛作文。旦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弃疾少师,谥忠敏。

(宋史《辛弃疾传》)

【丙】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芒太露。然其才情富艳,思力采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二公之词,不可同日语也。后人以粗豪学稼轩,非徒无其才,并无其情。稼轩固是才大,然情至处,后人万不能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弃疾善长短句   雅:向来B.弃疾墓        过:访问
C.烛作文          秉:拿着,举着D.旦祭之        且:将要
2.“徒”字有以下常见义项,丙文中“非徒无其才”中的“徒”的意思是________ (填序号)。
徒:①<动词>步行。《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②<名词>党徒;同一类人。《论积贮疏》:“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③<名词>门徒;弟子;学生。《齐桓晋文之事》:“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④<名词>役徒;被罚服役的人。《过秦论》:“然陈涉翁牖绳枢之子,旷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⑤<副词>白白地。《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⑥<副词>只;仅仅。《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翻译以下句子:   
(1)史馆校勘谢枋得素慕之,欲详其事,乃过弃疾墓,宿旁僧舍。
(2)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
4.请说明谢枋得为辛弃疾“请于朝”的原因。
5.(1)请默写完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可怜白发生!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2023-09-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初高衔接素养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式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B.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C.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D.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谥号,含贬义,体现了后人对其恶政伤民的评价。
B.起居注,是指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修史的重要依据,常设专官来掌管。
C.庚辰,在文中是纪日,按天干地支排序,庚辰前一位是己卯,后一位是辛巳。
D.践祚,也称践胙,指走上阼阶主位,文中是登基的意思,与“受禅”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从正面指出尧、舜广开言路而知晓恶人恶行,可谓“兼听则明”;也从反面列举了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人“偏听则暗”的悲剧结局。
B.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中原的华夏民族,轻视少数民族,唐太宗却做到了平等地爱护他们,是他创造盛世、使“四方服悦”的原因之一。
C.褚遂良不同意唐太宗查看起居注中的言行记录,他认为史官应该“不虚美,不隐恶”,对君主言行如实记载,但唐太宗一开始并不认可这样做。
D.唐太宗与大臣们的议论会经常聚焦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避免重蹈前朝的治政之失;在与大臣们的论治中,太宗能够做到兼听众议,从谏如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2)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
5.魏征曾经劝谏太宗要“简能而任之”,即选择有才能的人任用他们,对此唐太宗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说明。
2023-09-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周庄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       多识广              义勇为       各抒己
B.小未孚       言而有        杳无音       手拈来
C.公与之       风破浪           虚而入       兴而来
D.遂逐齐       未捷              百万雄       仁义之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2023-09-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之,以为寡人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②衽:衣襟。③哑: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乐为人君”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的第一个“乐”字含义相同。
B.“援琴”是“拿琴”,“援”与《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的“援”字含义相同。
C.“释之”指“放了他”,“释”与成语“如释重负”的“释”字含义相同。
D.“以为寡人戒”指的是“把它作为我的警戒”,“戒”与“孟母戒子”的“戒”字含义不同。
2.下列对倒装句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之违”正确的语序是“莫违之”,宾语前置句。
B.“师旷侍坐于前”正确的语序是“师旷于前侍坐”,状语后置句。
C.“太师谁撞”正确的语序是“太师撞谁”,宾语前置句。
D.“今有小人言侧者”正确的语序是“今有(于)侧言小人者”,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
3.下列对人物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旷听到国君言辞不当就“援琴撞之”,正面写出了师旷的目无君主、胆大妄为。
B.当晋平公问他“撞谁”,他说“今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写出了师旷的机智镇静。
C.当晋平公承认是自己失言,师旷进一步指出“是非君人者之言也”,更凸显了师旷进谏的勇敢正直。
D.当身边大臣都建议惩办师旷,晋平公却说“释之,以为寡人戒”,可见晋平公知错就改,善于纳谏。
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2023-09-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