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说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秋水(节选)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五石之瓠

《庄子》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注】①泾流:无阻的水流。②涘:河岸。③河伯:河神。若:海神的名字。④虚:同“墟”,指所居之处。⑤尾闾:泄海水之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语,指民间传闻或私人杜撰之言。庄子率性,喜爱自创俗语,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B.大方,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或有专长的人。与“贻笑大方”中的“大方”意义相同。
C.洴澼絖,指在水上漂洗棉絮,文中的宋人世世代代以此为业,这是他见识短浅的主要原因。
D.蓬之心,指如蓬草一般的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这里表达了庄子对惠子“大而无用”的批评。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水》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想象的,表达了庄子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海神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
B.《秋水》写了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事物认知的相对性,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
C.老庄都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老子以车轮、埏埴、户牖为喻,强调了“无”的用处,庄子则进一步肯定“无用之用”的才是“大用”。
D.《五石之瓠》中的“大故事”和“小故事”有相通之处,庄子借“宋人与客”对价值的评判,点明世人多看重世俗小利,从而批评了惠子的固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2)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3)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2023-08-31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三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