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航天精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目前,在太空运行着两个空间站,一个是将于2022年完全建成的中国“天宫”空间站,一个是计划于2024年退役停营的国际空间站。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空间站初建,中国申请加入,被拒之门外; 2011年,美国通过“沃尔夫条款”,全面禁止中美两国太空领域的合作。1992年,中国制定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2003年,中国成功实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2011年,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神舟12号首次入住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从此打开,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人打破国外长期封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锲而不舍的又一辉煌成果,再一次让世人见证了中国智慧和创造。孔子说:“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君子也。”


请结合材料,以“自强与笃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执行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任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在英雄辈出的中国航天员中,还有一位看似默默无闻却毫不逊色的传奇人物,他叫邓清明,23年前就已经入选首批航天员,但直到现在还是备份,无缘“飞天”。虽然是备份,但他训练不打折,内容、强度与“主份”完全一样。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微博发了一条博文,引发网友热议。1964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3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21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


这看似极为巧合,但巧合中又有着深刻的必然。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智者孜孜探索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20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事业艰难起步;20世纪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祝融号火星车飞过广袤的太空,着陆神秘的火星;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进入太空,在中国空间站出差3个月并顺利返回;2021年10月16日,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再次进入太空,预计在中国空间站出差6个月……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探索,攻坚克难,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上材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庆三部曲”的第三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最近在各大影院上映,其中章子怡执导的《诗》获得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章子怡把目光对准了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第一代航天人,以一个母亲的视角回望奋斗岁月,既独自承受丧夫(丈夫在一次升空试验中因发动机爆炸而死)的痛楚,又用瘦弱的肩膀承担两个孩子的抚养(其中一个孩子是另一位丧生的火箭工程师的孩子)责任,与此同时还继续孜孜不倦于她火药雕刻师的工作。

在这一代人的努力下,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中国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开创了航天史的新纪元。

电影中的一首诗诠释了航天员的意义:“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请你结合小诗内涵,以宇航员的身份或宇航员孩子的身份,给你的父辈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11-1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句声音清晰、沉着冷静的北京明白,让他在神舟十二号网络直播中迅速蹿红。他就是神十二航天飞行的北京总调度、90后小伙儿高健。高健从小就对航天感兴趣,九岁那年,看着航天英雄杨利伟搭乘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内心激动无比,从此播下航天的种子。因为心中有梦,读小学时的高健就显得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放学后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耍,他就在家捧着航天科普类书籍看很久,还总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梦之不系,从小学到大学,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绝对自律,把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也取得了不俗的学习成绩。然而在成绩面前,他却这样说:我从来不是天赋异禀、智商超高,只是在平日里付出了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

材料二:

2021年,是中国的航天之年——天问一号带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空间站在轨驻留三个月的神十二成功返回地球,神十三已载着三位宇航员开始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之旅。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正不断积蓄力量,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无数航天成就的背后,凝聚着的是几代航天人不断传承的航天精神。高健的故事,恰是航天精神具体生动的展现。航天精神犹如奋进的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向前。


由我校举办的“弘扬航天精神,争做有为青年”的演讲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请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993年,美国集齐了国际最顶尖技术,联合欧盟、日本等开启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申请加入,却惨遭美国拒绝;之后在美国主持的诸多国际航天交流上,中国的学者、航天企业都被拒之门外;美国还出台相关法律,切断中美两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交流,避免中国从美国获得关键技术。

25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航天技术科学家们发愤图强,自主研发。从无到有,中国已先后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并发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中国航天,后来居上,一雪前耻。

2022年前后,中国首个自建空间站“天宫”将正式建成,而且中国将成为世界唯一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

美国诸多媒体已经开始呼吁美国加强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欧洲宇航员也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希望未来上中国空间站能用上……


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