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大略》

上面的文字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

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焉,则谁不可诛邪?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瞿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答段缝》王安石

材料二:

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1.下列文中加波浪线断句正确的是(     
A.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
B.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
C.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
D.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
2.下列对原文加粗加点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盘庚迁都,是指殷王为了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亳。本文是为了引用历史证明变法的决心。
B.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发展和改造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的理论,提出了仁政,是孔子的弟子。
C.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种是公文,可记叙可议论。著名的书有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一种是信,如《答段缝书》。
D.足下:古代敬称,一般用在下对上或者同辈之间,表示客气。与“小人”完全相同。
3.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理解,正确的是(  )
A.“举”,意为施行,和“杀人如不能举”中的“举”意思相同。
B.“诛”,意为诛杀,和“洎牧以谗诛”中的“诛”意思相同。
C.“罪”,意为归罪,和“则某知罪”中的“罪”意思相同。
D.“怨”,意为怨恨,和“以致天下怨谤也”中的“怨”意思相同。
4.根据文章内容,哪一项不是正确的(  )
A.王安石钦佩和敬重曾巩的才学,与他结交做了朋友,但他也承认曾巩有不足之处,认为曾巩过于苛严,以致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
B.王安石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巩作为兄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过失,但瑕不掩瑜,曾巩仍然可称是贤明之人。
C.贤明的人多被攻击,因为愚昧的人嫉妒甚至仇视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这样愚昧之人就带着妒忌和怨恨之心造谣,攻击贤明的人。
D.王安石以先贤孔子和孟子不轻信他人的评价为例,说明考察真伪再做论断的重要性,并且以此来告诫段缝不要随便议论曾巩,也借给段缝的这封书信表达了对嫉妒贤者,诽谤贤者的不良风气的不满。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2)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
6.段缝收到王安石回信后,内心一直嘀咕:吾与君实同友,然言风异也,于吾苛矣,何也?结合《答司马谏议书》分析介甫是否言风有异。
2024-06-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认识自我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是(     
A.《差不多先生传》以传记体例安排,先介绍人物,再叙述人物事迹或者故事,让故事的主角一再重演同样的错误,以达到荒谬好笑目的。
B.两篇文章在笔法上,都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映衬、反讽等修辞法,以浅显生动的语言,达到因事见理的目的。
C.文章的第一至三段是“纲”,总写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及特质,首段先用疑问句型“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来设置悬念。
D.《认识自我》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
2.在六单元中,《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都运用了讽刺手法。请鉴赏选文这两篇小说的讽刺手法。
2024-06-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笑子路。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劝皇帝身居高位更不能忘谦虚,不能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园》中,杜丽娘看到花园繁花似锦,在无人欣赏的感叹中夹杂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过洞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天人合一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6)《登岳阳楼》中杜甫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晚年孤独飘零的悲凉处境。

2024-06-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插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插画设计相结合的产物。相较于外国插画,中国古风插画(     )。对中国传统绘画构图、造型、笔墨的借鉴,极大丰富了古风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一些作品从传统文人画中汲取营养,以水墨淡彩表达情感,营构意境;一些作品则继承传统工笔画的艺术精髓,以细腻的线条和雅致的色彩绘出(     )的人物形象;还有一些作品,延续传统中国画散点构图方式,注重以留白的手法传递画面情绪,使插画尽显传统美学意蕴。在中国传统色彩语言、创作观念中生长起来的古风插画,                     

对中国传统图案、民间故事、建筑元素的灵活运用,也是古风插画的鲜明特色。不少插画师从传统造物中提取文化符号,并对其进行全新(     ),使古风插画的表现内容更加多元,风格日趋多样,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此外,在产品包装、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等领域,越来越多的古风插画应用其中,不少传统文化形象被转化为时尚符号,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别具一格                           活灵活现                                 诠释
B.独树一帜                           栩栩如生                                 诠释
C.别具一格                           栩栩如生                                 演绎
D.独树一帜                           活灵活现                                 演绎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饱含气韵之美,也促进了插画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B.饱含气韵之美,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插画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C.在促进了插画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的同时,饱含气韵之美,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饱含气韵之美,在促进了插画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的同时,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06-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典籍关于香蕉食用的详细记载可见于《齐民要术》:剥其上皮,色黄白,味似蒲萄,甜而脆,亦饱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有食用蕉,但食用口感似乎与人们平常吃的香蕉相去甚远。这就奇怪了,     ①     ,和古籍记载的不是一回事?这是因为香蕉被驯化了。

尽管驯化后的香蕉风味更佳,       ②      。这种情况并非只存在于香蕉中,多数野生作物在驯化过程中往往均表现出抗病性的下降,这是由于驯化过程中遗传成分逐渐单一化。特别是对香蕉而言,由于特殊的无性繁殖模式,全世界范围内的巴西蕉可能都源自同一个个体,具有相同的一套基因。如果个体表现为对某种病易感,       ③ 。枯萎病就是一个例子,导致上一代全球流行的大麦客品种淡出市场。

理解作物的驯化过程并不简单。三倍体香蕉基因组的成功解析为香蕉遗传学和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能否确定栽培香蕉的驯化祖先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人们剖析香蕉多样性的形成途径很关键。

1.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6-10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节选)

王剑冰

一早就起了晨雾。薄薄的雾气给这座城市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朦胧中,看到墙内高高盘立的竹木架子。进去之前,没有人明白那是什么。

在这个芳草丰茂之地,竟然有着一口口盐井,它们色调斑驳,泛着岁月的包浆。一丛丛井架,曾经架起城市的信心与希望,川府之地的风水,因此雍容华贵。

井架像一枝干枯的花,透着骨子里的硬。碓房、车房和灶房,叶子样烘托在周围。我们已经知道,这是最年长也是唯一留存的一座古盐井——燊海井。它是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体现着古代井盐劳动者的智慧及钻井技术的成就。别以为是一座废墟,实际上,它还在发挥着作用,每天都在出卤,并且被加工成盐。盐在前台,卖得极好。

站在盐井前,说是往下看,实际上满含仰望之情

出卤的一刻,千万朵白浪从细长的竹筒中迸出,像一群躲藏万年的活物四下里奔突,一会儿便又变成本色的汁液。食盐晶纯,容不下杂质,它最初的浆水竟如此悲悯,含有对众生的温爱与仁慈。我不能做到语言与思想的同步,只能睁大眼睛精心记下这个时刻。小心地伸手接上几滴,放在舌尖,盐的美妙味道霎时弥散在味蕾间。这是没有经过任何程序的自然物质,带有着大地的体温。

想起小时候,母亲每次让去买盐,内心都会发痒,捡起一颗灰灰的盐粒,用舌尖轻轻舔触,一丝莫可名状的味觉泛上来,点染了无数清淡寡欲。盐紧张时,是要排队购买的,而且限定了购买的数量。有人挎着硕大的笆斗篮筐,有人肩了一条布袋,最终却只能得到小小的一点。那个时候,盐就像思想,让生活有了寄托与希望。

提取卤水的管道是用楠竹做成。楠竹的竹节被一节节打通,形成一个竹管,将一个个竹管接起来,就成为一个探入一两千米地底的工具。竹筒的底部以熟皮做启闭阀门,下去时是张开的,提上来又是关闭状态,卤水就是这样装满了竹筒。提上来后,用钩子猛然钩起机关,卤水即可瞬间涌出。

每次上来的卤水都有一百多斤。据说由于井架林立,自贡盐场的竹筑管道可翻山越岭,连绵起伏,把卤水和天然气输往数十里之外的晒卤台和煮盐灶房,景象十分壮观。

提卤水车距离盐井有一定距离,这样可以更好地操作。开始是人工推磨一般将绳索卷拉起来,缠绕在卷扬机上。后来用牛代替。一千多米深的盐井,牛拉车差不多半个时辰。

转圈的石道上,牛的脚印还印在那里。牛拉着木杠转着无尽的圈,木杠连着挠机,挠机上的绳索拉动细而长的竹管,一次次抽取、倒出,抽取、倒出。似乎它只做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卤水汇于一处,等待着一见天日。我摸着那结实而浑圆的楠木杠子,它推转了多少辛劳,多少岁月?

绳子上都有结做的记号,一旦到了那个记号,就开始打信号,直至最后刹车。实践培养了古人的聪敏。

由此扩大了盐井区域牛的生意。壮牛用来做工,老了的牛加工牛肉。还有加工牛皮的店家。牛的善良与贡献在这里体现到了极致。

光线暗下来,在一个密闭的棚子里,我看到了制盐的盐工。气息缭绕,热浪漫卷,穿得很少的汉子,与盐共舞。平锅一溜排开,下面是熊熊的火焰。油亮的脊背在烟雾中晃动,煮好的盐正在出锅,他们挥动着铲子在翻动,将盐安妥在另一个器皿中,以便进行下一道工序。然后刷锅,使它再次发挥作用。水在锅中鼎沸,膨胀出热气。盐工完全隐在其中。广大的工作间,一天会有多少卤水变成被称为盐的物质?

这里的领班叫游强,他的外公、父母都曾在这里工作,他从小就跟着父母上班,可以说游强是闻着盐卤气息长大。读完盐校,他也进入了燊海井烧盐车间,成为一名烧盐匠。随着燊海井被世界越来越多地关注,游强和其他的八名师傅、成为目前全国仅有的传统盐工,他们的身上,传递着古代卤盐的精致与韵味。

(有删改)

文本二: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摘编自王剑冰《绝版的周庄》)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盐井时,用“泛着岁月的包浆”突出其悠久的历史;写井架时,用“架起城市的信心与希望”凸显其对城市的重要作用。
B.作者关于卤水的描写极其生动,不仅有视觉之态,更有味觉之美,同时还有心灵之感,甚至勾起作者童年的美好记忆。
C.作者认为传统盐工身上“传递着古代卤盐的精致与韵味”,一语双关,赞美盐工的同时赋予盐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光芒。
D.作者以敏锐的目光、跳跃的笔触向我们再现了盐的制作过程,与现代化制盐技术进行了详细对比,意在赞美传统技艺的精湛。
2.关于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比较阅读,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文本都属于文化游记,文本一表达了对川府之地雍容华贵的赞美,文木二表达了对周庄纯秀、古典之美的赞美。
B.作者对修辞使用驾轻就熟,例如两则文本都用到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但前者更多哲思之美,后者更具柔婉之美。
C.文本一使用第一人称,以作者见闻为线索,夹叙夹议抒情;文本二采用第二人称,将周庄拟成女子,使其极具灵性。
D.文本一中的盐井色调斑驳,文本二中的周庄也已历尽沧桑,它们都猝不及防地被现代人打破了清静和孤寂。
3.“站在盐井前,说是往下看,实际上满含仰望之情。”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画线的这句话的理解。
4.文本一主要写的是“盐”,但作者却花很多笔墨写了牛和牛的生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的意图。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二月,丁未,朗陵公何曾卒。曾厚自奉养,过于人主。司隶校尉东莱刘毅数劾奏曾侈汰无度,帝以其重臣,不问。及卒,博士新兴秦秀议曰:曾骄奢过度,名被九域。宰相大臣,人之表仪,若生极其情,死又无贬,王公贵人复何畏哉!谨按谥法名与实曰缪怙乱肆行曰丑宜谥缪丑公。帝策谥曰孝。

绥,曾之孙也。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谓诸子曰:主上开创大业,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乎!汝辈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属必及于难。及绥死,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圣乎!曾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子劭,日食二万。绥及弟机、羡,汰侈尤甚,与人书疏,词礼简傲。河内王尼见绥书,谓人曰:伯蔚居乱世而矜豪乃尔,其能免乎!人曰:伯蔚闻卿言,必危害。尼曰:伯蔚比闻我言,自己死矣。及永嘉之末,何氏无遗种。

臣光曰:何曾讥武帝偷惰,取过目前,不为远虑,知天下将乱,子孙必与其忧,何其明也!然身为僭侈,使子孙承流,卒以骄奢亡族,其明安在哉!且身为宰相,知其君之过,不以告而私语于家,非忠臣也。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字母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谨A按B谥C法D名E与F实G爽H曰I缪J怙K乱L肆M行N曰O丑P宜Q谥R缪S丑T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意为违背,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中的“爽”意思不同。
B.“殆”,意为大概,与“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中“殆”意思相同。
C.“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相”的意思相同。
D.“博士”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曾生前生活奢侈无度,多次遭到弹劾,但皇帝都因其已然去世而不查问追究。
B.何曾子孙后代更加奢侈,且为人十分傲慢,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直至子孙灭绝。
C.河内王尼断言何绥的德行有亏,必定命不长久,自己直言批评也不可能被何绥伤害。
D.司马光认为何曾缺乏真正的智慧,同时私德不检,缺乏作为一个臣子的忠正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伯蔚居乱世而矜豪乃尔,其能免乎!
②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5.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与《训俭示康》中均对“侈”发表议论,但论述方法有异,请简析之。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潦倒年年愧不才,春风披拂冻云开。

穷途已尽行焉往?青眼忽逢涕欲来。

一字褒疑华衮赐②,千秋业付后人猜。

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

【注】①本诗约作于康熙二十七年,时蒲松龄屡试不第,且所著《聊斋志异》 多受非议。诗人王士祺串亲访友期间与蒲松龄会面,对蒲的才学十分赞赏。 ②一字褒,用《春秋·谷梁传》中一字一褒,宠逾华衮之赐的典故。华衮,王公贵族的服装。疑,同,比、类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先写自己科考失意的“潦倒”之状,后通过“春风”“冻云”的状态表达心情的转变。
B.“穷途”是蒲松龄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概括,“涕”写出了诗人为自己悲苦的命运而落泪。
C.颈联诗人说自己所著的《聊斋志异》让后人去评论吧,传达出诗人豁达、释然的心理。
D.诗人在表达遇到知己的激动心情的同时,也能体现出个人的抱负和理性的思考。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而从曾皙的一个动作细节“______”可以看出他谦恭守礼。

(2)“舟”是水路交通工具,也是诗词的重要意象。杜甫的《登岳阳楼》 “______”和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______”均提及“舟”。

(3)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谏言献策。有直言进谏的,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直言君王应当居安思危且“______”;有借古讽今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警戒君王莫要被久积的威势所胁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