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离骚》中多次使用“香草美人”的意象,“香草”象征品德和人格的高洁,“美人”比喻君王,或是自喻,“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中的“众女”是指贤臣。
B.“地崩山摧壮十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一句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艰难以及人们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C.“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二十四桥仍在,只有孤独清冷的月亮倒映在清凉的水中,如此冷落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D.“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等诗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女子纯真、热情、痴情的形象,使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2022-04-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声赋》是作者晚年所作。虽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作者的心情也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也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
B.《送李愿归盘谷序》本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800年,韩愈来长安求官,一直未能如愿。他心情沉重,牢骚满腹,借写这篇临别赠言来吐露他的抑郁心情,表达他对官场丑恶的憎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文章主旨,是通过对李愿归隐盘谷的叙述间接表现出来的。
C.《祭十二郎文》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亲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
D.《种树郭橐驼传》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2021-05-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