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小阅读-课外 | 较易(0.85) |
名校
1 . 以下不属于鲁迅笔下“看客”的一项是?(     
A.《狂人日记》中的赵贵翁B.《药》中的华小栓
C.《阿Q正传》中的吴妈D.《示众》中的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
2024-04-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学段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
2 . 本文语言严密、准确,富于思辨性。请赏析下列各句。
(1)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2)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
(3)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2024-01-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封地称“国”,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家”。《兼爱》中“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即是此意。
B.《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
C.《别了,不列颠尼亚》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并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表达了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心情。
D.《大战中的插曲》通过记述百团大战期间救助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彰显了中国人民军队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又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2023-10-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选自《楚辞》,是楚辞的代表作品,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B.《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全诗叙事线索清楚,人物形象鲜活,描写生动细腻,情感变化明晰,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C.《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又称柳七,是北宋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D.《玩偶之家》的“玩偶”在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2023-09-0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石之瓠》中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哲学道理。庄子对惠子所说的故事内容虽是讲药方和葫芦的用途问题,言外之意却是在人心、境界的追求上。
B.《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了交接仪式现场的庄严,欢庆回归的人们的激动心情。在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对历史的回顾,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C.《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象征一种硬汉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拥有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永远激励着人们。
D.《百年孤独》中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失眠症,寓意拉美人民由于无法摆脱封闭、孤独、与世隔绝的生活,正在遗忘历史,遗忘自己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
2023-08-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赫留朵夫迫不及待地想把玛丝洛娃减刑的好消息告诉她。于是,获得了典狱长的批准后他带着御前办公室的减刑公文副本去探监。
B.玛丝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玛丝洛娃伸冤,聂赫留朵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聂赫留朵夫决定陪他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
C.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的人。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
D.玛丝洛娃认为自己同聂赫留朵夫结合会毁掉他的一生,而跟西蒙松一起,就可以使聂赫留朵夫恢复自由。所以出于对聂赫留朵夫的爱,她选择了西蒙松。
7 . 下列对莫泊桑小说写作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小说中作者经常直接站出来议论抒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发个人的感情,或是借助小说中的人物抒情和议论,所以作品的抒情性特别浓厚。
B.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片段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地反映普遍的社会真实。
C.作者以有限的篇幅、少许的人物和比较单纯的背景及事件,高度凝练地集中到几个场景和场面中,去反映时代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本质。
D.他的短篇小说里许多人物之所以能够“立起来”给人留下经久不灭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跟他在细节描写的处理上既准确又传神有关。
2023-06-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汪水云诗卷

祖惟和①

北去南来策蹇驴,偶然过我古玄都。

虽无千树桃花赋,却有三秋桂子图。

贺老挂冠方赐剡,张翰命驾已归吴。

酒边说尽兴亡事,空羡陶朱据五湖。

[注]①祖惟和:宋遗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骑着一匹跛蹇驽弱的驴子南来北往,偶然来到玄都观,“古”字意蕴丰富。
B.颔联诗人化用刘禹锡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和柳永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C.颈联诗人连用贺知章年老病重,皇帝赐其剡川一曲和张翰思乡归吴的典故,耐人寻味。
D.本诗结构严谨,语言委婉含蓄,感情深沉而又真挚,结尾以景结情,极具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9 . 在下列《红楼梦》相关内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玫瑰露失窃”一事中,平儿没有将偷窃者彩云送交凤姐发落,而是任宝玉承担了“罪名”,这体现了平儿心地的善良。
B.《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两句分别写的是薛宝钗、林黛玉。其中“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极言黛玉的才华出众。
C.《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暗示了惜春的悲惨命运。
D.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里,秋爽斋中成立的海棠诗社成员有:李纨、黛玉、宝钗、宝玉、探春、迎春、惜春。李纨自取别号“稻香老农”。
2023-02-18更新 | 3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下列对《红楼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个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包括进去了:有实,有虚,有成,有幻,有有,有无。
B.本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全书的总纲作用。
C.刘姥姥进贾府情节中,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写出了贾府的繁华奢侈,衬托贾府中所有人作威作福、高高在上、虚伪无耻的嘴脸,并为后面贾府败落后刘姥姥感恩救巧姐做铺垫。
D.通过葫芦僧错判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尊贵奢靡,以及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揭示了腐败的官场和黑暗的社会现实。
2023-01-28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