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杭州亚运会用诗画江南之秀向亚洲发出邀约,以活力浙江之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用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打造了一场属于亚洲的体育文化盛宴,这是杭州人的浪漫,是今日中国的自信与从容。

如今的贵州村超红红火火,BA”热热闹闹,路边音乐会如火如荼,网上热议,网友点赞,本地居民倍感骄傲,外地来宾沉浸其中,许多人对贵州文化充满向往。

作为贵州青年,你认为贵州的文化符号是什么?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体验、感悟或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6-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往往对突发的直接威胁非常敏感,可是, A 。现在,当自然灾害即将发生时,科研人员可以依托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观测设备得到信号,然后运用人工智能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判断灾情,进行预警。

科研人员在监测自然灾害时,往往会面临很多干扰信号。比如,在通过监测地震波进行地震预警时,科研人员可能会受到放炮、建筑工地施工等产生的地震波的干扰。人工智能则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分析、智能处理, B ,为科研人员节省时间精力,提升自然灾害预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人工智能的快速计算能力, C 。比如,高分卫星图像可让救援者在短时间内获得灾情一手信息,通过匹配灾区信息与救灾物资需求,人工智能可规划出最有效率的救灾路线,还可将监测到的次生灾害等变量纳入救援规划中,及时修正救援路径、调配救灾物资。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①科研人员虽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大多数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②但人工智能其实并不比人脑“聪明”。③人工智能的准确预测是以人类能构建完善的理论模型作为前提,④科研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工作,⑤构建更为准确的灾害预警模型,⑥发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优势,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安全保障事业。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6-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大脑来说,记忆的能力固然重要,。忘却一些记忆,不仅可以保证大脑对新记忆的处理,还能维持正常的记忆存储。

记忆力再好的人,。一个人小时候可能会有婴儿时期的记忆,但是在向成人大脑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被切断,就失去了当时的记忆。切断此前所形成的神经回路、去除多余的神经元及突触等对建立新的回路至关重要,而记忆的回路一旦被切断,当时的记忆就无法保存了。当幼儿的大脑发育至接近成人的脑结构后,便能够保存自己的记忆,因此长大后还能够回忆起幼儿时期的事。     

来自外界的信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输送到大脑新皮质的各个部位,并作为原始数据被大脑保存。大脑中主管记忆的海马体则会整合这些信息,将其储存为短期记忆并形成情景记忆。经过一定时间后,这些信息会被转移到大脑新皮质中,之后由大脑新皮质来负责处理这些信息。

海马体的记忆能力是通过神经元再生来保持的。为了将新产生的神经元编入海马体的神经回路,必须切断现有回路中神经元的连接。储存在海马体内的记忆,如果在转移至大脑新皮质之前,相应的神经回路就被切断, 。因此,大脑其实具有主动遗忘的机制。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以上材料,将下面关于人类大脑记忆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2024-05-0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贾岛有诗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时,贾岛正为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而犹豫不决,韩愈建议还是用“敲”字好。一个“敲”字,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也让贾岛因此获得“苦吟诗人”的美称。但朱光潜却认为用“推”字好,因为孤僧步月而返,其门当自掩自推,更能表现其独往独来、无拘无碍的胸襟气度。

其实,做学问也好,处事也罢,生活中处处少不了“推敲”。

请以“推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8岁男孩的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

A

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 B 。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它们。

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力,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抵抗病原体,但是一个人如果身体太虚弱,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力道不足。

在我们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 C 。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当然,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中国北方的农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秋后农作物收割后才算有了经济收入,此前欠下的债务可以在秋后结清了。这就是“ A ”的本义。

当然,除此之外该词还有其他含义。中国古代死刑在秋后执行,这里既有人道、示警的考虑,也有天道、天意的考虑。①,因为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方便地方官动员民众观看,所以会有“秋后问斩”一词。秋天是一个 B 的季节,②,但又是一个萧瑟零落的季节,③,冬季则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④。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周礼》中把掌管刑法的司寇称为“秋官”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中国古代战争由于缺乏足够的补给,直到春秋时期仍只能实行“春耕秋战”,在不违农时的前提下来获取军事上的利益,没有结果的也只能“来年秋天再战”。中国的《易经》记有“至于八月有凶”的判断,即是说一个地区的发展,春生夏长之后,到了秋天会有争夺、争战的凶危之事发生。秋天多事,是谓“ C ”。直到民国,大军阀孙传芳还留下如此名言:“秋高马肥,正好作战消遣。”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是”与文中加点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说得极是,我们应当早做准备,否则真的来不及了。
B.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已无法退让,只有针锋相对。
C.这件事发生在昨天上午8点,办公室许多人是不知道。
D.他是个北方人,生活习惯与我们南方人当然很不相同。
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4-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我们的饮食中,食盐是少不了的。其他哺乳动物,何况更低级的动物,如昆虫,也对盐感兴趣。如果放三团分别吸有盐水、糖水和水的棉花,蚂蚁更对含盐水的棉花所吸引;土壤中把细菌为食的线虫的神经细胞上也有专门用来“尝”盐味的感受器。这说明动物普遍喜欢盐味。相反, 。地球上95%以上的植物只能在淡水中生长,所有的农作物都怕盐;耐盐植物不到植物总数的2%,而且普遍生长缓慢。

动物喜欢盐,喜欢的是盐里的钠离子;植物怕盐,怕的也是盐里的钠离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动物的神经活动需要钠离子。当然钠离子也不是越多越好,血液中钠过多会导致水潴留和血压升高,钠离子对细胞也有害,所以, 。动物是通过排汗和排尿来达到这一目的的。植物没有神经,不需要用钠离子来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钠离子不利于植物。虽然植物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把水分蒸发出去,但只能蒸发水分, 。钠离子会抑制植物细胞里酶的活性,使新陈代谢变慢,最后杀死叶片。因此植物就尽量远离含盐高的环境。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2024-04-1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出生在山西吕梁离石县(现离石区)的上楼桥村,那是一个两座山夹一条沟里的小山村。小学阶段我没有出过远门,山峁沟梁是我童年时期的天然游乐场所,巴掌大的村庄就是我的全部世界。

上初中时,我第一次来到县城。宽阔笔直的柏油路、来来往往的车辆、高低错落的楼房、闪烁不停的霓虹灯、衣着时尚的年轻人、旋律优美的街边音乐——我的眼睛不够看,耳朵也不够听,到处都是新鲜事物。

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城主干道,公路上的解放牌汽车、凤凰牌自行车和小汽车逐渐多了起来,洗衣机、电视机、手表也走进了……

刚刚富裕起来的小城,文化活动也多了起来。离石的文化资源丰富,我小时候最爱听的就是一种唱词多选自民间行善积德和孝老爱亲的故事的古老的说唱艺术——离石弹唱。离石方言很有韵味,艺人们演奏的曲律婉转悠扬。

最近几年,离石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易地搬迁政策受到群众的欢迎,许多人家做梦都想不到能从穷窝窝搬进水电暖俱全的金窝窝。产业帮扶政策更是为离石的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离石手工挂面加工厂、荞面碗团加工厂、特色杂粮加工厂等,如般在城乡涌现。

离石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成群的牛羊点缀在千里绿野之中,置身于大草原,又似行走在小江南。这里的村庄焕发出新的风采,这里的人们正展现出新的活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4-1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45年,抗战即将胜利,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一口气列举了可能出现的17个困难。他告诫全党:如果我们不准备不设想到这样的困难,那困难一来就不能对付,而有了这种准备就好办事。

近期,华为新一代旗舰手机Mate 60 Pro引发广泛关注。在经历来自外部困境之后,华为并未停滞不前,反而迎来了新生。纵然千难万险,终轻舟已过万重山

阅读以上材料,请结合自身谈谈如何面对困难的体会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主题明确,内容充实,不少于800字。

2024-04-0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因有一首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那林黛玉正自啼哭,忽听吱喽一声,院门开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都送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过来,犹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方转身回来,无精打采的卸了残妆。紫鹃雪雁素日知道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她思父母,想家乡,受委屈,只得用话来宽慰。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有删改)

1.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眼睛含着泪       ②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③两手抱着膝       ④倚着床栏杆
A.③①②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
2.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
3.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如改成“林黛玉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越想越伤感,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戚地呜咽”,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4-0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