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大铁椎传

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节选自《魏叔子文钞》)


【注】①觱篥(bì lì):古代一种管乐器。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兄河南省:探望
B.故尝与宋将军过:访问
C.子灿而醒寐:睡着
D.则不吾意快:高兴,称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大铁椎“身怀绝技”的一组是( )
①力善射。
②右肋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③“吾去矣!”言讫不见。
④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⑤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⑥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④⑤⑥D.①③⑥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B.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C.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D.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4.下列对《大铁椎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这处描写主要说明宋将军是一个胆小鬼。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这几句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5.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2)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2016-11-18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奋斗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 山 农 家
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问题: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郡调兵捍御,世忠在遣中。至银州,夏人城自固,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既而以重兵蒿平岭,世忠率精锐鏖战,解去。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也。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钦宗即位,从梁方平屯浚州。金人压境,方平备不严,金人迫而遁,王师数万皆溃。世忠陷重围中,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钦宗闻,召对便殿,询方平失律状,条奏甚悉。转武节大夫。诏诸路勤王兵领所部入卫,会金人退,河北总管司辟选锋军统制。
建炎二年,金人再攻河南,翟进合世忠兵夜袭悟室营,不克,反为所败。会丁进失期,陈思恭先遁,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还汴,诘一军之先退者皆斩,左右惧。进由是与世忠有隙,寻以叛诛。
兀术将入侵,帝召诸将问移跸之地,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长沙,世忠曰:“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既而兀术分道渡江,诸屯皆败,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兀术遣使通问,约日大战,许之。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是役也,兀术兵号十万,世忠仅八千余人。帝六赐札,褒奖甚宠。拜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绍兴二十一年八月薨,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城自固婴:围绕
B.以重兵蒿平岭次:驻扎
C.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长沙幸:希望
D.帝六赐札凡:总共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
B.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
C.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
D.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
3.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世忠在疆场上勇武善战的一组是
①嗜酒尚气,不可绳检                 ②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
③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   ④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
⑤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             ⑥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⑥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青年时便显现出勇武善战的能力,十八岁入伍,勇冠三军。后来,在西夏银州城作战时,力斩西夏监军驸马兀移,击溃敌军。
B.韩世忠跟从梁方平镇守浚州,但因梁方平防守不严密而兵败。韩世忠奋勇突围后,见到皇帝,历数梁方平过失。
C.金兵统帅兀术南侵,皇帝召集诸将商议逃跑路线。韩世忠劝谏皇帝不要放弃江、淮继续逃跑,于是皇帝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镇守镇江。
D.在江阴,韩世忠率领八千多士兵阻击了兀术号称十万的大军,夫人梁红玉亲擂战鼓助威,金兵最终没能渡过长江。
5.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钦宗闻,召对便殿,询方平失律状,条奏甚悉。
(2)还汴,诘一军之先退者皆斩,左右惧。进由是与世忠有隙,寻以叛诛。
2016-11-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巴彦淖尔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B.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水池,池塘
C.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D.收天下之,聚之咸阳兵:兵器
2.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铸以为人十二金:金属,铜
B.就砺则利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C.锲而不舍,石可镂金:黄金
D.自以为关中之固,城千里金:铜铁一般,比喻坚固
3.3.下列各句中“以为”的含义与其它三项不相同(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4.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序八州而同列B.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天下之民D.胡人不敢下而牧马
5.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
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2016-11-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起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 ’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害吴起。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卒,吴起终遭杀害。
注释:①司马穰苴:春秋时齐国名将   ②尚:娶公主为妻。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吴起曰恶:说人坏话。
B.以明不齐也与:结交、亲附。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吴起。害:陷害。
D.北并陈蔡,三晋,西伐秦却:打退,打败。
2.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B.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C.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D.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吴起为谋取将军职位,就杀掉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他不依附齐国的立场。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通过李克了解到吴起的军事才能在司马穰苴之上,于是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兵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魏文侯病逝后,吴起又辅佐魏武侯。并且建议国君“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修养德行,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魏武侯对此很赞同。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东征西讨,加强了楚国的军事力量。然而也给楚国带来了隐患,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
4.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2)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2016-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15-16高三上·山西晋中·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点绛唇 呈洛滨、筠溪二老
[南宋]张元千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①洛滨、筠溪:均因主战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与苏迟、叶梦得、张元千、富柔直等交游唱和。②张元千,宋代词人,积极主张抗金。后被秦桧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③蛩:蟋蟀
1.分析词人在上阕是如何体现清秋的幽静夜色的。
2.结合词的下阕分析词人所表现的感情。
2016-11-18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7届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五中高三上期中考语文卷
2015·河北石家庄·二模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韵-项是
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援笔:提笔,执笔。
B.世颇谓偃蹇不偶偃蹇:骄横,傲慢。
C.巩视之泊如也泊如:恬淡无欲貌。
D.斟酌于司马迁、韩愈斟酌:仔细地比较。
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2016-11-18更新 | 295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5·辽宁沈阳·一模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举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向敏中荐为殿中侍御史,为陕西转运使。赵德明言延州蕃落侵其地黑林平,下诏验。奎阅郡籍,德明尝假道黑林平,移文录示之,德明遂伏。章献太后称制,契丹使萧从顺请见太后,且言南使至契丹者皆见太后,而契丹使来乃不得见。奎时馆伴,折之曰:“皇太后垂帘听政,虽本朝群臣,亦未尝见也。”从顺乃已。或谗云奎漏禁中语,改授集贤院学士、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谨商算。岁中积粟三百万,征算余三千万,核民隐田数千顷,得刍粟十余万。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燕,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几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卒,赠兵部尚书,谥简肃。

(选自《宋史·薛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逻卒捕送州,讯诬伏     考:拷打。
B.尝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统率。
C.为陕西转运使               出:离京。
D.下诏                         按:抑制。
2.以下句子中,全都体现薛奎临事明察的一项是(       
①白州缓其狱                                   ②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移文录示之,德明遂伏                  ④岁中积粟三百万
⑤核民隐田数千顷                            ⑥奎密遣捕杀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奎处理事情明察秋毫,一丝不苟。他在出任陕西转运使时,通过认真查阅资料,成功的解决了赵德明说延州少数民族部落侵犯其领地黑平林一事。
B.薛奎拒绝契丹使者不合理的请求。契丹使者萧从顺请求面见太后,作为接待官员的薛奎以本朝大臣尚不能面见太后为由加以拒绝,契丹使者只好作罢。
C.薛奎为官能够体察民情,抚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他在益州任职时,当地老百姓和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罗列了薛奎很多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
D.薛奎性情刚直,敢于谏诤。宋真宗在位时多次宴请群臣,薛奎向真宗直言,认为皇上现在过分讲求宴饮享乐,而且大臣多次喝醉酒也有损朝廷的威严。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2)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2016-11-18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第八中学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调研语文试题
12-13高一上·云南曲靖·期中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9 .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选自《史记·苏秦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而归去:离开B.形容枯槁形容:身形面容
C.有愧色状:神色D.将楚王说:通“悦”,取悦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乃发书,陈箧数十
B.安有说人主不能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C.张乐设饮,迎三十里
D.嫂行匍匐,四跪而谢
3.3.下列有关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冷落。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当苏秦的策略被采用后,黄金万镒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这样的行为让赵国很重视他。
D.苏秦去楚国,途经洛阳时衣锦还乡,家人隆重欢迎,他的嫂子对他前倨后恭,态度大变。
4.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2)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2016-11-18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14-15高一上·内蒙古·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C.共其乏困(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