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1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浣溪沙
敦煌曲子词
五两①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注】:①五两,古代用鸡毛制成,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的用具。
1.上片中船夫“柔橹不施”是暗示_____________,所以才有后面的短句“是船行”。
2.简析这首曲子下片的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
2016-03-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省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考试语文试卷
15-16高三上·浙江台州·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密游集序
叶燮
古今有才人之诗,有志士之诗。事雕绘,工缕刻,以驰骋乎风花月露之场,不必择人择境而能为之,随乎其人与境而无不可以为之,而极乎谐声状物之能事,此才人之诗也;处乎其常,而备天地四时之气,历乎其变,而深古今身世之怀,必其人而后能为之,必遭其境而后能出之,即其片言只字,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置者,此志士之诗也。
才人之诗可以作,亦可以无作;志士之诗即欲不作,而必不能不作。才人之诗,虽履丰席厚,而时或不传;志士之诗,愈贫贱忧戚,而决无不传。才人之诗,古今不可指数;志士之诗,虽代不乏人,然推其至,如晋之陶潜,唐之杜甫、韩愈,宋之苏轼,为能造极乎其诗,实能造极乎其志。盖其本乎性之高明以为其质,历乎事之常变以坚其学,遭乎境之坎壈郁怫以老其识,而后以无所不可之才出之。此固非号称才人之所可得而冀。如是乃为传诗即为传人矣。
我友沈子云步,自少即善为诗,藻思掞发,绮丽要眇,称于世久矣。予尝读其诗,谓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予老废山中,云步谒选得一官之秦,去别余十年。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余读之而惊曰:“君之诗已不为才人之诗,而为志士之诗矣!”云步负隽才,掇科名,期有所树立,以抒其志,乃仅寄百里于数千里外沙碛荒凉之区,即卑之以展其簿书期会之能,亦有不可得者。虽欲不拂衣以归,安能耶?今观其诗,见其所历之地,皆周秦汉唐成败兴废之墟,昔贤英哲之所回翔,骚人羁客之所凭吊而永叹者。其所遭如彼,而所触之境又如此,欲无所动于中,胡可得耶?其诗也,皆其抚心感魄之见于言者也。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
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其变 历:经历B.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者 置:弃置
C.谓其能才人之席者也已 擅:擅长D.云步负隽才,科名掇:取得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处乎其常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B.而决无不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云步谒选得一官之秦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其所遭如彼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今之诗有“才人之诗”与“志士之诗”两类,并对这两类诗进行比较,得出“志士之诗”高于“才人之诗”的结论。
B.作者认为陶潜等人能将志士之诗推到极致的原因是,以高远明达的性情作为诗歌本质,经历世事变化而坚定学习,遭遇困顿烦恼而使学识更老成。
C.作者在文中分析了沈云步的诗歌创作道路,指出他的诗歌转变与家庭出身、生平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D.作者把总结诗歌史上的一般规律置前,又把对沈氏诗歌的个别研究置后,有意造成宏观与微观、一般与个别的前后对照。
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
(2)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
2015-12-31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14-15高一上·山东德州·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3 . 下列加点字与“积善成德”中的“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大遗B.是故圣益,愚益愚C.食埃土,下饮黄泉D.而学于师
2014-12-22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语文015
2011高二·浙江湖州·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请分条陈述。
2011-12-31更新 | 9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高二第二次模块测试语文试卷
2010高三·山东枣庄·竞赛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2010-04-01更新 | 10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