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6 道试题
23-24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祎,文伟,江夏鄳人也。少,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注】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先上及于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侍中。亮北住汉中,请祎为参军。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后主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敌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后十四年夏,还成都。延熙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侯。

评曰: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选自《三国志·蜀书》,有删节)

【注】 开后鹿车:一种从后边开门、由人力推拉的小车。车窄小,仅容一鹿,所以得此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先上/及于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
B.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先上/及于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
C.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先上/及于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
D.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先上/及于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的名和字是分开的,一般出生后取名,成人后取字。名和字往往有联系。
B.孤,古代通常指幼年丧父,有时也指父母双亡,如“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C.先,指对过世的人的尊称。文中的“先主”与《出师表》中“先帝”都指刘备。
D.领,古代有临时代理官职之意。与之意义相近的还有“权、假、署、行、摄”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祎备受青睐。诸葛亮南征回朝,官员到城外迎接。大多数官员比费祎年长位高,但诸葛亮只让费祎同乘,从此众人对费祎另眼相看。
B.费祎能言善辩。费祎受诸葛亮的委派出使吴国,凭借着出色的口才,使得诸葛恪等才学渊博、善于诘难之人也不能占据上风,得到孙权赞赏。
C.费祎善于调解。魏延和杨仪不和,费祎就常常劝解他们。诸葛亮在世时,能充分发挥魏延、杨仪各自的才能,主要靠费祎对二人的帮助扶正。
D.费祎位高权重。诸葛亮去世后,费祎接替军师之职。即使他和蒋琬身负重命远在朝外,但朝中的所有事务,朝廷都先向他们征求意见,然后才执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常疑汝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2)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
5.文章最后说费祎“宽济而博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3-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23-24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谁寄锦书来

左建明

从前的情形,隔上几日到办公室去,总有那么一摞信件候在那里,信里自然鼓胀着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不管怎样,都足够一天的心潮起伏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日起,那桌面上竟渐渐地荒凉起来,即使半月二十天去一趟,也鲜有书信出现,唯有一些硬邦邦的印刷品,仿如戈壁滩上的石块,摸也懒得去摸。于是,生活中平添了许多寂寥。

有次出差,妻子跟我说,你给我写封信吧。我说,电话这么方便,还写什么信。就没有写。兜里揣了手机,拿出来就讲,用得着再写信,再贴邮票,再往邮局跑吗?妻子的深意被我忽略了。

孩子出国读书已经两三年了,家里竟没收到过一封亲笔信。自然是因有电话。后因上了网,有了电子邮件。现在更是方便,用上了电子语音通话,不花钱,每天晚上对着麦克风尽管聊,直聊得搜肠刮肚没话找话,几乎成了天气报告和烹饪交流了。

现代信息技术把时空为人制造的期待消解了。

也因此,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目尽飞雁”的诗意。遥想青春初恋时,正值朔风吹雪,戎马辽东。“系书春雁足,早晚到云中。”对于书信的期盼,大约没有谁能比过当兵的人。盼信—读信—复信,这循环往复经年不衰的美妙激情,正是人生的菁华。至今想起那包被妻子珍藏起来的两地书,耳边即刻传来列车“咔嚓—咔嚓”的车轮声,那就好像我们的专列,专为我们传书送信。

书信实在是有不可替代的品质。

你可以反复地阅读,阅读中又可生发出无穷的想象。那信纸的质地,那熟悉的字迹,那字句的删改涂抹,都令人亲切感动遐思绵绵。你甚至偶然可见信纸上轻微的汗渍、浓湿的泪痕。于是写信人的气息、心境、情感扑面而来。这时,你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记忆与想象,进而收获了一次色彩斑斓的艺术体验。对于书信,定要收藏。这比那些古玩字画等物质性收藏更为珍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旧信重读,你会发现生命从来就没有被时光的水流冲走,过去的欢乐也好,痛苦也罢,它们全被酿成了幸福。你被幸福包围着,充实而又富足。

作为语言符号,一旦将文字落在书面上,它的表达便显得更为郑重。书信的基本品质是真实。(除非将它用于阴谋,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正是基于对书信真实品质的信任。)书信最能贴近情感、事件的本原,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有关“我们从哪里来”这样永恒苍凉的生命叩问,也许能从书信中获得最温暖的回应。书信既是个人清洁的经验史,又是宽广悠远的血亲网。假如你不仅仅收藏着自己的所有信件,而且还继承了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们的书信,那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家谱。如果我们妄发谵想,将此类“家谱”伸展到秦汉之前,那真正是一部伟大壮丽的画卷!有这样的参照与镜鉴,文明的脚步该是多么强健。

书信还是艺术的。它至少具备了语言和书写的艺术。为了将情感表达得强烈或含蓄,为了将事件叙述得准确且生动,为了将理性阐述得缜密与通透,等等,你必得尽其所能选择最美的语言,最美地书写。于是,许多经典的艺术从书信中诞生。《两地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二王、欧、褚、柳、米等大书法家的信札则成为后人临池的范本。

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

而今,城市里的电信大楼是越来越气派堂皇了,端的是人如水流车如龙。零落一隅的邮政所却日渐寒碜——但是,它门前的邮筒依然恭候着您,虽然目光已有些酸楚;那小屋里依然散发着邮票、蘸水笔和糨糊的温馨,虽然有点儿清寂。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时候,一位退休的老邮差正乘了月色蹒跚前行。他老伴的生命正处弥留之际,他记起了从前老伴的抱怨,因为他当了一辈子邮差,却从来没给她写过一封信。现在,他终于写好了,他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发信。

1.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和网络等手段使人们对书信的热切期待消解了。
B.作者认为电话和伊妹儿不如书信那么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价值,会让人感到幸福,充实而富足。
C.作者认为书信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具备语言和书写的艺术。
D.作者通过本文表达了对书信传统的热爱,呼吁回归到书信时代。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里自然鼓胀着许多的惊讶、欢喜”中“鼓胀”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从前书信数量多时,给人带来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B.“仿如戈壁滩上的石块”这个比喻写出了作者对硬邦邦的印刷品的反感,从而衬托出对书信的热爱和期盼。
C.文章以李清照的诗句为题,使文章含蓄,典雅,更有韵味,问句也能启发读者思考。
D.文中引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使文章富有诗意,也能表达作者对书信传统逐渐丧失的叹惋以及对书信文化回归的渴盼。
3.文中画线句子“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中,“这一切”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
4.文章的最后一段看似多余,实则不然。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023-03-02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3 . 《谏逐客书》与《与妻书》同为书信,请阅读文本比较二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
2023-03-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4 . 实用性文本发表见解,叙述事实,抒发情感,或重在沟通与交流,或意在鼓舞与动员,或旨在劝说与安慰,都有一定的实用目的。任选一篇课文,借助相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为文的目的,思考作者为此运用了哪些特定的表达方式和策略,举例作出说明。
2023-03-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5 . 本课的两篇文章有很多互相呼应的地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对马克思贡献的评价,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可以得到验证。请你找出两文中互相呼应的地方。
2023-03-0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马克思认为1848年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接下来却宕开一笔,讨论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却在演讲中先评价他作为“科学家”的一面。分别梳理两篇文章的思路,分析文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演讲的结构。
2023-03-0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7 . 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理解下面这句话: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2023-03-0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8 . 阅读《与妻书》,分析所给句子的作用。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2023-03-0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9 . 阅读《谏逐客书》,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023-03-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 . 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简单理解下面这句话: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023-03-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