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第,调隆州参军事。属邑豪蒲氏骜肆不法,州檄思贞之,擿其奸赃万计,卒论死,部人称庆,刻石叹颂。迁明堂令,以善政闻。擢殿中少监,检校洛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乱,朔方震惊,思贞循抚境内,独无扰。武后玺书褒慰。
长安中,迁秋官侍郎,忤张昌宗意,出为定州刺史,转晋州刺史。召授司府少卿。时卿侯知一亦厉威严,吏为语曰:“不畏侯卿杖,惟畏尹卿笔。”加银青光禄大夫。其家坎地,获古戟十二,俄而门树戟,时人异焉。
神龙初,擢大理卿。雍人韦月将告武三思大逆,中宗命斩之,思贞以方发生月,固奏不可,乃决杖,流岭南。三思所司加法杀之,复固争,御史大夫李承嘉助三思,而以他事劾思贞,不得谒。思贞谓承嘉曰:“公为天子执法,乃擅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惭怒,劾思贞,为青州刺史。或问曰:“公敏行,何与承嘉辩?”答曰:“石非能言者,而或有言。承嘉权而侮吾,义不辱,亦不知言何从而至。治州有绩,蚕至岁四熟,黜陟使路敬潜至部,叹曰:“是非善政致祥乎!”表言之。
睿宗立,召授将作大匠,封天水郡公。仆射窦怀贞护作金仙、玉真观,广调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之,答曰:“公,辅臣也,不能宣赞王化,而土木是兴,以媚上害下,又听小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乃拂衣去,阖门待罪。帝知之,特诏令视事。怀贞诛,拜御史大夫,累迁工部尚书。请致仕,许之。思贞前后为刺史十三郡,其政皆以清最闻。 (《新唐书》)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檄思贞之按:审查
B.三思所司加法杀之讽:讥刺
C.承嘉权而侮吾恃:依仗
D.怀真之让:责备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将除忠良自恣邪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公天子之法窃大王不取也
C.拂衣去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以他事劾思贞又前为歌曰
3.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尹思贞坚守正义的一组是(   
①贞循抚境内,独无扰
②思贞以方发生月,固奏不可
③慢宪度,谀附奸臣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
④是非善政致祥乎
⑤仆射窦怀贞护作金仙、玉真观,广调工匠,思贞数有损节
⑥乃拂衣去,阖门待罪。
A.①③④B.②⑤⑥
C.②④⑤D.①③⑥
4.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尹思贞为官敢于惩办不法豪强蒲氏,在非常时期能采取措施安定一方百姓。
B.皇帝命令斩杀告发武三思谋逆的韦月将,尹思贞坚持认为不可,韦月将得以不死。
C.武三思授意加害韦月将,尹思贞坚持论争,因斥责帮助武三思作恶的李承嘉而遭到报复。
D.尹思贞指斥窦怀贞滥用权力、兴土木讨好皇帝,因此被关押而等候定罪。
5.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擿其奸赃万计,卒论死。
(2)其家坎地,获古戟十二,俄而门树戟,时人异焉。
(3)或问曰:“公敏行,何与承嘉辩?”
2016-11-1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2 . 诗歌鉴赏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①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②经眼:从眼前经过。③翡翠:翡翠鸟。④麒麟:石麒麟墓饰。
1.首联主要意象是什么?写的是何时之景?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诗中 “物理”的含义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6-04-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珪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仇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仇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日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臵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枕仇敌干:武器
B.亦国家人之教也劝:劝说
C.今义元庆之节傥:如果
D.然后其闾墓旌:表彰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居礼者不法伤义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仁而无利,乱同诛客亦知夫水月乎
C.元庆可宥,显于此矣二虫又何知
D.编于令,永为国典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谈法说礼,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通过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这一案例,阐述了“礼”与“法”的辩证关系。
B.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这就是徐元庆案的特殊性。
C.在作者看来,徐元庆杀害朝廷命官,虽然触犯“国章”,有违“政纲”,但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束身归罪,勇气可嘉,所以其罪可恕。
D.作者认为,徐元庆之所以孝义高尚超过古人,行为正义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符合礼义的。
4.4.将文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
②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③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
2016-11-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开学考语文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4 . 下列句子中与“群臣侍殿上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何厌之有
C.石之铿然有声者D.相与枕藉乎舟中
2016-11-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
2010·河北衡水·一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
答:
2010-05-05更新 | 103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届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开学考试语文卷
2011·河南·一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
6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 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
2016-11-18更新 | 7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阔谈䜩契阔:久别重逢
B.枉用相存:生存
C.女也不爽:过错
D.本自无教训教训:教养
2016-11-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