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天津南开·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北征

裴让之

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

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

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出塞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等职。
②烽燧:烽火,白天放烟报警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③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北征》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写外敌入侵,送友人北征杀敌卫国,全诗洋溢着立功疆场的豪情。
B.《送北征》由眼前事想象壮士驰骋疆场,空间上远近交错,时空跳跃,充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C.《出塞》中勇武不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
D.《送北征》送壮士出征,预想战争结果,表现壮士慷慨赴敌的豪情;《出塞》回顾刚刚结束的战斗,塑造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
2.鉴赏“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中“惊”的用字之妙。
3.《出塞》 是如何塑造英雄形象的?
2021·天津·模拟预测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高斋视事

谢脁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①谢脁,南朝齐文学家。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②连驾,这里指一间接着一间的高大房屋。③纷诡,指官场混乱。非一,不能一致、难以治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实写诗人于高斋所见之景,为后面的叙事、抒情做铺垫。
B.“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意思是美味佳肴只食一味,华堂广厦只居一间。
C.“空为大国忧”中的“空”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与“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空”字表意不同。
D.全诗分写景、叙事、抒情三个层次。写景,景中含情;叙事,事中寓志;抒情、深沉蕴藉。
2.“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021·天津·模拟预测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七载云烟

汪曾祺

①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

②我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市内,我们到南屏大戏院去看电影;去逛书店、看一本书,一看两三个小时;逛裱画店,逛茶叶店……我们每天经过、随时往来的地方,还是大西门一带。街虽小,人却多,气味浓稠。我们在街上闲看。看卖木柴的,卖木炭的,卖粗瓷碗、砂锅的、并且常常为一点细节感动不已。

③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

④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侨、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

⑤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处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学校、祠堂。西边定学生宿舍。土墙,草顶。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没有的。两个装肥皂的大箱摞起来。既是书桌,也是衣柜。有的同学在同一宿舍中一住四年不挪窝。有些同学成天在一起,乐数晨夕、堪称知己。也有老死不相往来,几乎等于不认识的。我和一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我们俩同睡一张木床,他住上铺,我住下铺,却很少见面。他是个很守规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时作息。我是个夜猫子,每天在系图书馆看一夜书,即天亮才回宿舍。等我回屋就寝时,他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

⑥大路的东侧,是大图书馆。这是新校舍惟一的一座瓦顶的建筑。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门外抢图书馆——抢位置,抢指定参考书。大图书馆藏书不少,但指定参考书总是不够用的。更东,是教室区。土墙,铁皮屋顶(涂了绿漆)。下起雨来,铁皮屋顶被雨点打得乒乒乓乓地响,让人想起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这些教室里面放的木椅,都是本色,不漆油漆。这种椅子的好处是不固定,可以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任意搬来搬去。吴宓先生讲《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宝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始讲。

⑦联大师生服装各异,但似乎又有一种比较一致的风格。女生的衣着是比较整洁的,上课时军阀商人家的小姐也不会穿得花里胡哨。男同学绝大多数是蓝布衫,长裤。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想各种办法弥补,如贴一张橡皮膏之类。有人裤子破了洞,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了一个疙瘩,这样的疙瘩名士不止一人。教授的衣服也多残破了。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色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氆氇的一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拔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有一个女生从南院(女生宿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她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人追了上来,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伦。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鞋(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因此发出梯里突鲁的声音。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人天可感。

⑧大学生大都爱吃,食欲很旺,有两个钱都吃掉了。初到昆明,带来的盘缠尚未用尽,有些同学一到星期天就出去到处吃馆子。钱逐渐用完了,吃不了大馆子,就只能到米线店里吃米线、铒块。到连吃米线、饵块的钱也没有的时候,便只有老老实实到新校舍吃大食堂的伙食。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常备的是盐水煮芸豆,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有一位姓郑的同学告诫同学:饭后不可张嘴——恐怕飞出只鸟来!

⑨……

⑩云南人对联大学生很好,我们对云南、对昆明也很有感情。比较明显的、普遍的影响是在教育方面。有些联大师生为云南做了一些有益的实事。联大学生在中学兼课的很多,这对昆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旳。更重要的定使昆明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这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一九九四年载于《中国作家》,有删改)


【注】①窳陋:粗劣简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回忆丰富多彩的市内生活,一方面交代西南联大周边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衬托出西南联大对作者的影响更大。
B.第五段写刘姓同学与“我”同睡一张木床“却很少见面”,表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也从侧面体现了“我”对友情的渴望。
C.文章采用大量笔墨刻画教授们“残破”的衣着,而描写联大学子读书的细节甚少,可见年轻时的汪曾祺跟读书相比更在意着装,对美有着执着的追求。
D.第六段三个“抢”字形象写出了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心理,表现了联大学子勤勉刻苦的精神,也从侧面表现了西南联大学习条件之艰苦。
E.文章结尾“如云如水,水流云在”虽化用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但意在表明西南联大精神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
2.本文第五、六自然段中西南联大的“窳陋”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赏析划线的句子。
4.本文标题为“七载云烟”,有人认为也能以“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为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阐明理由。
5.文章第三段写道“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请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西南联大及师生们的哪些特点对“我”影响深远。
2021-03-29更新 | 3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梁元帝读书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某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基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节选自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影迹:这里指史实、典故或金石文献。②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③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轮扁论读书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天道》)

【注】①徐:宽松。②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③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晨览夕     披:翻阅B.酒渔色也            耽:沉溺
C.察其       微:微小D.轮扁轮于堂下     斫:砍削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书何负帝哉     州司临门,急星火B.帝自取灭亡     哀吾生须臾
C.夸博记者        斧斤时入山林D.释椎凿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
B.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
C.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
D.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王夫之反对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①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                       ②得于心而正之以书
③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       ④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也
⑤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                    ⑥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针对梁元帝一生沉迷书籍,危亡时尽行焚书,身死国灭却不知醒悟之事,进行了反思,表达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见解。
B.梁元帝把江陵的沦陷归咎于自己读书多的缘故,因此他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焚烧,用实际行动以显示他痛改前非的决心和意志。
C.作者认为梁元帝不知道读书的目的,舍本逐末,片面追求形式,沉溺于书籍而置家事、国事于不顾,导致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
D.两篇文章都谈到了读书,前者是史论,层层深入,逻辑严密,思想性强;后者是寓言故事,看似平常,实则有趣味,有深意,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
(2)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7.以上两篇文章都谈到了读书的方法,分别持什么样的看法﹖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天津滨海新·期末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运用5G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新型关系。

以往用户只能依靠打电话或是登门询问的方式去图书馆查找自己想要的文献。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也有一些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检索查找该图书馆是否有自己想要的文献。若围书馆能够融入5G技术,无疑将进一步拉近用户与图书馆间的距离。依托5G技术,图书馆能够建设网络书籍信息查阅系统,及时更新馆藏书籍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查阅渠道,用户足不出户便能查阅到自己想要的馆藏文献;同时依托5G技术,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形式也会大大丰富,如图书馆可以与教育融合,建设用户在线教育系统,为用户提供远程教育等,使得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实现自我发展。

运用5G技术也能够改善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方便馆员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首先,5G技术的融入能够促进馆员自身发展。在5G时代,馆员必须积极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必须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次,5G技术也将使得馆员与用户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结合5G技术支持下的云计算或者大数据平台中不同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相关阅读情况的分析,面对不同用户,馆员也能够更加精准地为用户推荐相关书籍或者检索某类型信息,进而满足他们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取材于王辉《5G时代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研究》)

材料二


   

图书馆主页数据库使用情况分析图(单位时间使用:人数)

(取材于新疆农业大学白克尔吾马尔《图书馆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材料三

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应该积极调整服务模式,重视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利用。图书馆员应积极学习大数据技术和工具使用,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原有的向导式和指南式的用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馆需要向知识型、服务型转变,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更智慧的学科分析与知识服务,并进一步扩大用户服务范围,提升用户服务质量,获得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可。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趋向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个性化态势。大数据技术出现前,不全面、不细致的数据无法使图书馆获得用户的准确资源需求。数据挖掘技术充分挖掘用户与资源之间的联系,寻找用户行为规律,精确分析不同环境、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隐性需求,融合推荐、可视化等技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匹配不同的资源,让资源精准配送到每一位用户。

后信息时代下读者资源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特点以及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无时空与地域限制的特点,都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分析技术可通过对用户使用轨迹、用户偏好,用户社交关系捕捉到用户行为、用户心理甚至用户情感等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提取进而挖掘有价值的用户需求。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应以数据驱动服务和发展,以用户需求指导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优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图书馆的各系统间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困难,信息孤岛问题一直制约着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图书馆应该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独立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迅速、准确、全面地提供给用户。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为图书馆带来一场变革,建设全新的开放、互联的智慧型图书馆。

(取材于高雅奇《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图书馆能够融入5G技术,将使用户与图书馆间的距离进步缩小。
B.5G技术的融入能够促进馆员自身发展,也将使得馆员与用户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
C.图书馆主页数据库的使用情况不平衡,绝大多数用户使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D.在图书馆主页数据库使用情况中,“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利用率不到“中国知网”的30%。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各高校中,图书馆主页数据库的使用方便了学生的检索、借阅,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B.5G时代的到来,迫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进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C.图书馆与教育融合,可以使用户在线上接受远程教育,实现自我发展,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学校的教育负担。
D.运用5G技术,可改善图书馆与用户、馆员与用户的关系,构建智慧型图书馆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3.下列做法不符合“智慧图书馆”特点的一项是(     )
A.图书馆给老人提供纸质的借书卡片,方便查询,实现借阅。
B.学生如果借阅某一图书馆的图书失败,可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查询其他图书馆的藏书情况以实现成功借阅。
C.馆员利用智能书车(移动式RFID文献归架管理设备)进行高效率归架。
D.民众通过图书馆相关公众号或者客户端实现网站检索,借阅。
2021·天津·模拟预测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听遛鸟人谈戏

汪曾祺

近年我每天早晨绕着玉渊潭遛一圈。遛完了,常找一个地方坐下听人聊天。这可以增长知识,了解生活。还有些人不聊天。钓鱼的、练气功的,都不说话。游泳的闹闹嚷嚷,听不见他们嚷什么。读外语的学生,读日语的、英语的、俄语的,都不说话,专心致志把莎士比亚和屠格涅夫印进他们的大脑皮层里去。

比较爱聊天的是那些遛鸟的。他们聊的多是关于鸟的事,但常常联系到戏。遛鸟与听戏,性质上本相接近。他们之中不少是既爱恭鸟,也爱听戏,或曾经也爱听戏的。遛鸟的起得早,遛鸟的地方常常也是演员喊嗓子的地方,故他们往往有当演员的朋友,知道不少梨园掌故。有的自己就能唱两口。有一个遛鸟的,大家都叫他老包,他其实不姓包,因为他把鸟笼一挂,自己就唱开了: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就这一句。唱完了,自己听着不好,摇摇头,接茬再唱:包龙图打坐……

因为常听他们聊,我多少知道一点关于鸟的常识。知道画眉的眉子齐不齐,身材胖瘦,头大头小,是不是原毛,有没有,能叫什么玩意儿;伏天、喜鹊——大喜鹊、山喜鹊、苇咋子、猫、家雀打架、鸡下蛋……知道画眉的行市,哪只鸟值多少——,是一张拾圆的钞票。他们的行话不说几十块钱,而说多少张。有一个七十八岁的老头,原先本是勤行,他的一只画眉,人称鸟王。有人问他出不出手,要多少钱,他说:二百。遛鸟的都说:值!

我有些奇怪了,忍不住问:

一只鸟值多少钱,是不是公认的?你们都瞧得出来?

几个人同时叫起来:那是!老头的值二百,那只生鸟值七块。梅兰芳唱戏卖两块四,戏校的学生现在卖三毛。老包,倒找我两块钱!那能错了?”“全北京一共有多少画眉?能统计出来么?

横是不少!

‘文化大革命’那阵没有了吧?

那会儿谁还养鸟哇!不过,这玩意禁不了。就跟那京剧里的老戏似的,‘四人帮’压着不让唱,压得住吗?一开了禁,你瞧,呼啦,呼啦——全出来了。百管是谁,禁不了老戏,也就禁不了养鸟。我把话说在这儿:多会儿有画眉,多会儿他就得唱老戏!报上说京剧有什么危机,瞎掰的事!

这位对画眉和京剧的前途都非常乐观。

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银行职员说:养画眉的历史大概和京剧的历史差不多长,有四大徽班那会儿就有画眉。

他这个考证可不大对。画眉的历史可要比京剧长得多,宋徽宗就画过画眉。养鸟有什么好处呢?我问。

瞎,遛人!七十八岁的老厨师说,没有个鸟,有时早上一醒,觉得还困,就懒得起了;有个鸟,多困也得起!

这是个乐儿!一个还不到五十岁的扁平脸、双眼皮很深,络腮胡子的工人——他穿着厂里的工作服,说。

是个乐儿!钓鱼的、游泳的,都是个乐儿!说话的是退休银行职员。

一个画眉,不就是叫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一个戴白边眼镜的穿着没有领子的酱色衬衫的中等个子老头儿,他老给他的四只画眉洗澡——把鸟笼放在浅水里让画眉抖擞毛羽,说:叫跟叫不一样!跟唱戏一样,有的嗓子宽,有的窄,有的有膛音,有的干冲!不但要声音,还得要‘样’。得有‘做派’,有神气。您瞧我这只画眉,叫得多好!像谁?

像谁?

像马连良!

像马连良?我细瞧一下,还真有点像!它周身干净利索,挺拔精神,叫的时候略偏一点身子,还微微摇动脑袋。

潇洒!

我只得承认:潇洒!

不过我立刻不免替京剧演员感到一点悲哀,原来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对一个演员的品鉴,就跟对一只画眉一样。

一只画眉,能叫多少年?

勤行老师傅说:十来年没问题!

老包说:也就是七八年。就跟唱京剧一样:李万春现在也只能看一招一势,高盛麟也不似当年了。

他说起有一年听《四郎探母》,甭说四郎、公主,佘太君是李多奎,那嗓子,冲!他慨叹说:那样的好角儿,现在没有了!现在的京剧没有人看——看的人少,那是啊,没有那么多好角几了嘛!你再有杨小楼,再有梅兰芳,再有金少山,试试!照样满!两块四?四块八也有人看!——我就看!卖了画眉也看!

他说出了京剧不景气的原因:老成凋谢,后继无人。这与一部分戏曲理论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戴白边眼镜的中等老头儿不以为然:不行!王师傅的鸟值二百(哦,原来老人姓王),可是你叫个外行来听听;听不出好来!就是梅兰芳、杨小楼再活回来,你叫那边那几个念洋话的学生来听听,他也听不出好来。不懂!现而今这年轻人不懂的事太多。他们不懂京剧,那戏园子的座儿就能好了哇?

好几个人附和:那是!那是!

他们以为京剧的危机是不懂京剧的学生造成的。如果现在的学生都像老舍所写的赵子曰,或者都像老包,像这些懂京剧的遛鸟的人,京剧就得救了。这跟一些戏剧理论家的意见也很相似。

然而京剧的老观众,比如这些遛鸟的人,都已经老了,他们大部分已经退休。他们跟我闲聊中最常问的一句话是:退了没有?那么,京剧的新观众在哪里呢?

哦,在那里:就是那些念屠格涅夫、念莎士比亚的学生。

也没准儿将来改造京剧的也是他们。

谁知道呢!

(《北京文艺》1982年第2期)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无论是退休的银行职员、老厨师还是工人,他们都认为养鸟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养鸟人的主要目的就是图个乐儿。
B.作者回忆“文革”时期传统京剧销声匿迹,对比今日,传统京剧再现舞台,深感京剧前途乐观。
C.作者指出银行职员“有四大徽班那会儿就有画眉”的错误,意在证明公园里的遛鸟人并非专家,京剧已日趋没落。
D.“我”为京剧演员感到悲哀,主要是因为京剧名角虽然声音好,嗓子“冲”,但他们的艺术生涯都像鸟儿一样短暂。
E.全文由“画眉”过渡到“唱戏”,抓住两者的共同点,引人思考如何才能振兴京剧这一问题。
2.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3.文章首段有何作用?
4.文章大部分篇幅在写鸟。对京剧的着墨并不多,作者为什么要以“听遛鸟人谈戏”为题?
5.阅读全文,概括本文涉及的京剧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2021-04-01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
20-21高三上·天津和平·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杂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 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语自然,音节铿锵,意象生动传神。全诗写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
B.“眇眇客行士”中“眇眇”既写出了服役之地的荒远,又写出了征夫内心的愁苦。
C.九、十句借用典故,感怀深沉,游子和处者对举并写,直抒胸臆,倍显凄恻动人。
D.这首古体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二者表达情感相同。
2.赏析“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3.“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1-01-20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
20-21高三上·天津和平·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       )会影响他的一生。我是在天津鼓楼一带长大的,从小就把闲逛当作一种乐趣。附近有一条古文化街,街上的店铺(       ), 热闹极了。有位篆刻的老人家,白发苍苍,善用小篆,笔法圆熟遒劲。还有写毛笔字的张先生,人很清瘦,身后挂着颜体、欧体的条幅,除了写字,还会算命。在沿街的茶馆里,有扣人心弦的评书,到周末还有京剧,从黄昏到夜半,人流络绎不绝。很小就从课本上知道,            ,然而,长期泡在园子里,我印象中的京剧,是一上台就满脸大汗的高个子青衣,是那把经常断弦的黑色京胡,还有每次给客人送来茶汤都会跟着叫几声好儿的白胖小哥。拐过去,还有一条街道,专门出售旧衣服或者加工衣料,所以叫估衣街。这些店铺里的裁缝,可以和五大道的洋人(       ),绣在旗袍上的凤凰(       )。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往往          触目皆是          比肩             栩栩如生
B.常常          触目皆是          媲美             惟妙惟肖
C.往往          俯拾皆是          比肩             惟妙惟肖
D.常常          俯拾皆是          媲美             栩栩如生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B.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C.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具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是(       
A.文中提到的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鲁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后,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而到了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则是隶书。
B.文中提到的评书有叙事文学的特点,我国古代的叙事文体源远流长,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唐代的爱情故事。
C.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楷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行书)、颜真卿的《多宝塔》(楷书)等。
D.文中提到的“黄昏”是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 时至21时,“黄昏”的下一个时辰是“夜半”。
20-21高三下·天津红桥·阶段练习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 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开篇就写了大地之大,而这种大同样也就表现出了农人的艰辛,所以“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B.文中我与父亲的谈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衬托出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传统农人的坚韧品格,也表现了我对农村的厌恶。
C.文中说“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是指鲜嫩的秧苗构成了壮阔的画卷,但又都来自手工,承载着农人劳作的艰辛,包含“悲”的成分。
D.文中说到“是逻辑就难免出错”,是指可能由于天灾或人祸的因素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错,强调了乡村生活的无常。
E.文中引用福楼拜的话,既有对莫言的赞许,也暗含着对自己离开农村从事写作这一选择的解释。
2.如何理解“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这句话。
3.赏析画线句子。
4.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都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地。
5.有人评价毕飞宇的文章追求一种“诗性语言”,试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2021-03-03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01(天津卷)
20-21高三上·天津滨海新·期末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与其不逊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有删改)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锺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练,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鳟知其及祸;及成,果以富得罪出亡。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臭,不可遍,聊举数人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节选自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训俭示康》,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奢则不逊,俭则                       固:鄙陋,寒酸
B.俯仰命益,如此者                    再:再次
C.远罪                                     丰:使……足
D.不可遍                                     数:列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父慈子逆                                 风飘飘吹衣
B.君子寡欲则不役                  不拘时,学于余
C.人莫                                     外无期功强近
D.聊举数人训汝                           秦亦不城予赵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B.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C.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D.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4.下列句子全都是司马光崇尚俭约原因的一组是(     )
①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②俭,德之共也
③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④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⑤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⑥以约失之者,鲜矣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则材料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应提倡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第二则材料引用孔子的话,则既揭示了论点“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
B.第一则材料用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让人分别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贪婪与吝啬。
C.第二则材料用正考父、季文子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以俭立名的道理,用管仲、公叔文子、石崇、寇莱公之例来论证“以侈自败”的道理。
D.两段选文虽然都是家训,材料丰富,都采用了事例论证与引用论证,内蕴深厚,但两文叙议侧重点有别,文字风格迥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2)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两则家训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
2021-01-19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