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七载云烟

汪曾祺

①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

②我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市内,我们到南屏大戏院去看电影;去逛书店、看一本书,一看两三个小时;逛裱画店,逛茶叶店……我们每天经过、随时往来的地方,还是大西门一带。街虽小,人却多,气味浓稠。我们在街上闲看。看卖木柴的,卖木炭的,卖粗瓷碗、砂锅的、并且常常为一点细节感动不已。

③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

④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侨、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

⑤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处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学校、祠堂。西边定学生宿舍。土墙,草顶。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没有的。两个装肥皂的大箱摞起来。既是书桌,也是衣柜。有的同学在同一宿舍中一住四年不挪窝。有些同学成天在一起,乐数晨夕、堪称知己。也有老死不相往来,几乎等于不认识的。我和一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我们俩同睡一张木床,他住上铺,我住下铺,却很少见面。他是个很守规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时作息。我是个夜猫子,每天在系图书馆看一夜书,即天亮才回宿舍。等我回屋就寝时,他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

⑥大路的东侧,是大图书馆。这是新校舍惟一的一座瓦顶的建筑。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门外抢图书馆——抢位置,抢指定参考书。大图书馆藏书不少,但指定参考书总是不够用的。更东,是教室区。土墙,铁皮屋顶(涂了绿漆)。下起雨来,铁皮屋顶被雨点打得乒乒乓乓地响,让人想起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这些教室里面放的木椅,都是本色,不漆油漆。这种椅子的好处是不固定,可以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任意搬来搬去。吴宓先生讲《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宝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始讲。

⑦联大师生服装各异,但似乎又有一种比较一致的风格。女生的衣着是比较整洁的,上课时军阀商人家的小姐也不会穿得花里胡哨。男同学绝大多数是蓝布衫,长裤。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想各种办法弥补,如贴一张橡皮膏之类。有人裤子破了洞,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了一个疙瘩,这样的疙瘩名士不止一人。教授的衣服也多残破了。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色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氆氇的一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拔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有一个女生从南院(女生宿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她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人追了上来,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伦。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鞋(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因此发出梯里突鲁的声音。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人天可感。

⑧大学生大都爱吃,食欲很旺,有两个钱都吃掉了。初到昆明,带来的盘缠尚未用尽,有些同学一到星期天就出去到处吃馆子。钱逐渐用完了,吃不了大馆子,就只能到米线店里吃米线、铒块。到连吃米线、饵块的钱也没有的时候,便只有老老实实到新校舍吃大食堂的伙食。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常备的是盐水煮芸豆,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有一位姓郑的同学告诫同学:饭后不可张嘴——恐怕飞出只鸟来!

⑨……

⑩云南人对联大学生很好,我们对云南、对昆明也很有感情。比较明显的、普遍的影响是在教育方面。有些联大师生为云南做了一些有益的实事。联大学生在中学兼课的很多,这对昆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旳。更重要的定使昆明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这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一九九四年载于《中国作家》,有删改)


【注】①窳陋:粗劣简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回忆丰富多彩的市内生活,一方面交代西南联大周边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衬托出西南联大对作者的影响更大。
B.第五段写刘姓同学与“我”同睡一张木床“却很少见面”,表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也从侧面体现了“我”对友情的渴望。
C.文章采用大量笔墨刻画教授们“残破”的衣着,而描写联大学子读书的细节甚少,可见年轻时的汪曾祺跟读书相比更在意着装,对美有着执着的追求。
D.第六段三个“抢”字形象写出了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心理,表现了联大学子勤勉刻苦的精神,也从侧面表现了西南联大学习条件之艰苦。
E.文章结尾“如云如水,水流云在”虽化用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但意在表明西南联大精神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
2.本文第五、六自然段中西南联大的“窳陋”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赏析划线的句子。
4.本文标题为“七载云烟”,有人认为也能以“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为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阐明理由。
5.文章第三段写道“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请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西南联大及师生们的哪些特点对“我”影响深远。
2021-03-29更新 | 3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2 .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道德经》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知人者智
B《论语》“五经”之一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民贵君轻
C《墨子》墨家学派墨子、墨子弟子及其后期墨家兼爱非攻
D《庄子》《南华经》庄子及其后学依乎天理
A.AB.BC.CD.D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活》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是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B.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了多部反映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遭遇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先生外传》等。
C.《包身工》采用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主线以时间为序,描写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生产、劳动的画面,副线则综述包身工制度。
D.《荷花淀》的作者是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全文采用纵剖面的方法,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片段。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高二13班打算在新学期举办“屈原文化周”,希望通过丰富的活动,带领学生重温屈原精神。下列语句,都可作为本次活动主题的一组是(     
①留得正气凌宵汉,著成信史照尘襄。
②一代文章推子夜,毕生心血似春蚕。
③三户兴亡空慨叹,九歌哀怨末消沉。
④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⑤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⑥是客怀沙赋远游,波深千尺半含愁。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
5 .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淀》孙犁中国芦柴棒
B《复活》阿·托尔斯泰俄国聂赫留朵夫
C《迷娘》歌德法国迷娘
D《玩偶之家》易卜生挪威娜拉
A.AB.BC.CD.D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梁元帝读书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某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基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节选自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影迹:这里指史实、典故或金石文献。②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③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轮扁论读书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天道》)

【注】①徐:宽松。②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③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晨览夕     披:翻阅B.酒渔色也            耽:沉溺
C.察其       微:微小D.轮扁轮于堂下     斫:砍削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书何负帝哉     州司临门,急星火B.帝自取灭亡     哀吾生须臾
C.夸博记者        斧斤时入山林D.释椎凿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
B.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
C.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
D.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王夫之反对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①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                       ②得于心而正之以书
③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       ④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也
⑤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                    ⑥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针对梁元帝一生沉迷书籍,危亡时尽行焚书,身死国灭却不知醒悟之事,进行了反思,表达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见解。
B.梁元帝把江陵的沦陷归咎于自己读书多的缘故,因此他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焚烧,用实际行动以显示他痛改前非的决心和意志。
C.作者认为梁元帝不知道读书的目的,舍本逐末,片面追求形式,沉溺于书籍而置家事、国事于不顾,导致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
D.两篇文章都谈到了读书,前者是史论,层层深入,逻辑严密,思想性强;后者是寓言故事,看似平常,实则有趣味,有深意,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
(2)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7.以上两篇文章都谈到了读书的方法,分别持什么样的看法﹖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名著。若夫怀道迷国,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者,终寿百年,盖志士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选自《四部丛刊》之《楚辞》卷一,有删节)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前疑       易:修改
B.言以存国             危:危险
C.愚而不言             详:通“佯”,假装
D.其华藻             窃:学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荣显名著             举类迩见义远
B.若夫怀道迷国             父任
C.盖志士所耻             屈平作《离骚》
D.是亏高明             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
B.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
C.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
D.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恪守忠义却遭人诬陷,心中无限忧郁悲愤而作《离骚》,对君有讽谏规劝之用;于己则聊以自慰,抒发郁结之情。
B.除班固、贾逵分别编纂的《离骚经章句》外,另有十五卷关于楚辞的著作,但缺失太多,不能令人满意,且见解悖谬怪异。
C.汉孝武帝弘扬教化,让王安编纂了《离骚经章句》,高度评价屈原;班固改变了先前的定论,认为屈原有损自身的清廉。
D.王逸认为,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一样,屈原是为守忠贞而死;在他看来,文学的怨刺功能不容否认。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2)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
6.班固认为屈原“露才扬己,怨刺其上”,王逸是如何进行反驳的?请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苏武传(节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地,信义安所见乎?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愿无复再言!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班固《汉书》,有删节)

选文二:

答苏武书(节选)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之言,报恩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到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愿足下勿复望陵。

(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臣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逃亡
B.子为父死,亡所                    恨:遗憾
C.故欲如前之言                      书:书信
D.何志未立而怨已成                 图:料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谓武曰                    蒙故业,遗策
B.空自苦亡人               临不测
C.报恩国主耳                 而智勇多困所溺
D.且汉厚诛陵不死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B.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C.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D.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交代了李陵以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劝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选文一面对李陵的劝说,苏武全然不为所动,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C.选文二李陵自陈内心,他列举范蠡、曹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他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实意,实在迫不得已。
D.选文二李陵不同意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说法,他从自己先祖李广遭际讲起,至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归汉却未得到厚遇的现状,斥责了汉廷做法的不妥。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4)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9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B.尔其无忘父之志                                             见犯死,重负国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致天下之士               君臣固守窥周室
D.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庄宗受藏之于庙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

梭罗

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我只穿衬衫,沿着硬石的湖岸走,天气虽然寒冷,多云又多风,也没有特别分心的事,那时天气对我异常地合适。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游的风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杨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

等我回到家里,发现已有访客来过,他们还留下了名片呢,不是一束花,便是一个常春树的花环,或用铅笔写在黄色的胡桃叶或者木片上的一个名字。不常进入森林的人常把森林中的小玩意儿一路上拿在手里玩,有时故意,有时偶然,把它们留下了。有一位剥下了柳树皮,做成一个戒指,丢在我桌上。在我出门时有没有客人来过,我总能知道,不是树枝或青草弯倒,便是有了鞋印,一般说,从他们留下的微小痕迹里我还可以猜出他们的年龄、性别和性格;有的掉下了花朵,有的抓来一把草,又扔掉,甚至还有一直带到半英里外的铁路边才扔下的呢;有时,雪茄烟或烟斗味道还残留不散。

为了什么理由,我要有这么大的范围和规模,好多平方英里的没有人迹的森林,遭人类遗弃而为我所私有了呢?我的地平线全给森林包围起来,专供我自个享受,极目远望,只能望见那在湖的一端经过的铁路,和在湖的另一端沿着山林的公路边上的篱笆。大体说来,我居住的地方,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可以说,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我有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叩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人或最后一个人,除非在春天里,隔了很长久的时候,有人从村里来钓鳕鱼——在瓦尔登湖中,很显然他们能钓到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多种多样的性格,而钩子只能钩到黑夜而已。他们立刻都撤走了,又把世界留给黑夜和我,而黑夜的核心是从没有被任何人类的邻舍污染过的。

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天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今天佳雨洒在我的豆子上,使我在屋里待了整天,这雨既不使我沮丧,也不使我抑郁,对于我可是好得很呢。虽然它使我不能够锄地,但比我锄地更有价值。有时,我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好像我比我应得的似乎还多呢;好像我受到了特别的引导和保护。我从不觉得寂寞,也一点不受寂寞之感的压迫。当这些思想占据我的时候,温和的雨丝飘洒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能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甜蜜如此受惠,就在这滴答滴答的雨声中,我屋子周围的每一个声音和景象都有着无穷尽无边际的友爱。每一支小小松针都富于同情心地胀大起来,成了我的朋友。我明显地感到这里存在着我的同类,虽然我是在一般所谓凄惨荒凉的处境中,然则那最明显地使我感到这里存在着我的同类,从今而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地方会使我觉得陌生的了。

我的最愉快的若干时光在于春秋两季的长时间暴风雨当中,这弄得我上午下午都被紧闭在室内。只有不停止的大雨和咆哮安慰着我。在那倾盆大雨中,我坐在我小屋子的门后,只有这一道门,却很欣赏它给予我的保护。在一次雷阵雨中,曾有一道闪电击中湖对岸的一株苍松,从上到下,划出一个一英寸——或者不止一英寸深——四五英寸宽,很明显的螺旋形的深槽,就好像你在一根手杖上刻的槽一样。那天我又经过了它,一抬头看到这一个痕迹,真是惊叹不已,那是八年以前,一个可怕的、不可抗拒的雷霆留下的痕迹,

现在却比以前更为清晰。人们常常对我说,“我想你在那儿住着,一定很寂寞,总是想要跟人们接近一下的吧,特别在下雨下雪的日子和夜晚。”我直想这样回答:我们居住的整个地球,在宇宙之中不过是一个小点;那边一颗星星,我们的天文仪器还无法测量出它有多么大呢,你想想它上面的两个相距最远的居民又能有多远的距离呢?我怎会觉得寂寞?怎样一种空间才能把人和人群隔开而使人感到寂寞呢?我已经发现了,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接近。我们最愿意和谁紧邻而居呢?人并不是都喜欢车站哪,邮局哪,酒吧间哪,会场哪,杂货店哪……人们倒是更愿意接近那生命的不竭之源泉的大自然,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时常感到有这么个需要,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向了有水的方向仲展它的根。人的性格不同,所以需要也很不相同,可是一个聪明人必需在不竭之源泉的大自然那里挖掘他的地窖……

我们大部分人只让外表上的、很短暂的事情成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事实上,这些是使我们分心的原因。最接近万物的乃是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在我们近旁是那些最崇高的法则在不断起作用。在我们近旁,并不是我们应用的匠人,而是创造了我们本身的那位大匠。

“神鬼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我们是一个实验的材料,但我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我们不能够有一会儿离开我们的充满了是非的社会,只让我们自己的思想来鼓舞我们?孔子说得好:“德不孤,必有邻。”

有了思想,我们可以在清醒的状态下,欢喜若狂。只要我们的心灵有意识地努力,我们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为及其后果之上;一切好事坏事,就像奔流一样,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并不是完全都给纠缠在大自然之内的。我可以是急流中一片浮木,也可以是从空中望着尘寰的因陀罗。看戏很可能感动了我;而另一方面,和我生命更加攸关的事件却可能不感动我。我只知道我自己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可以说我是反映我思想感情的一个舞台面,我多少有着双重人格,因此我能够远远地看自己犹如看别人一样。

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槽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到国外去身在人群之中,大概比独处室内还格外寂寞。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炸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康健,这么多的欢乐!对我们人类这样地同情,如果有人为了正当的原因悲痛,那大自然也会受到感动,太阳黯淡了,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夏脱下叶子,披上丧服。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选自梭罗《瓦尔登湖》,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对于瓦尔登湖畔的林中生活,梭罗不觉得寂寞,反倒认为这是真正的生活;在“真正的生活”中,梭罗所关注的不仅是物质的富有,更是内心的丰盈和精神的制高。
B.梭罗眼中的自然,不仅是与人平等相待的朋友,而且还是“创造一切的力最”,通过对这种力量的认同,获得一种超越任何行为及其后果之上的超然思想。
C.在梭罗看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人也是自然的一员,自然界事物也就成为人类最为亲近的同类;这种思想与我国古人的“侣鱼虾而友麋鹿”是一致的。
D.梭罗的审美态度,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认同与皈依,获得一种超然的心境,摒弃许多干扰和牵绊,与自然为伴,使我们健全、宁静和满足,全身心始终浸润着喜悦。
E.梭罗的自然观与我国古代道家哲学和隐逸思想类似,通过泯灭人与物的差别来亲近自然,把世界归结为“齐一万物”的大一统,由此可见梭罗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背离。
2.赏析文章的第一段。
3.梭罗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话,说“德不孤,必有邻”。梭罗所谓的“德”,指什么?
4.文中说“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大自然给予梭罗哪些“恩惠”?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