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瑶里的月亮

江子

公元前四百多年前,吴王夫差为越国勾践所灭,为躲避杀身之祸,吴国太子鸿和王子徽的子女,分别从安徽休宁翻过虎头山和婺源嶂公山来到瑶里,见山高林密,河水潺潺,古木参天,修竹青翠,还有那飞鸟闲散,走兽从容,是隐居的好地方,便起房屋,辟田地,过起了庶民的平静生活。他们升起的炊烟,与早晨深山里的雾气、黄昏的山岚融在一起,无人知道,那云蒸霞蔚之中,有前朝吴国的王室血脉,在此栖息。

夫差的后裔在瑶里渐次繁衍。千年的时光过去了,这些前世王室的子嗣,或为樵夫,或为渔父,或为田舍翁,或为猎手药师货郎屠户。他们一律粗布短衣打扮,满口方言土语,似乎再也寻不到一丝贵胄之气。他们劳作之余团坐闲谈起祖上的万里江山,感觉不过是传说里的繁华旧梦而已。

是源于梦的启示,还是鸟兽泄露了天机?忽一日,这里成了瓷的世界,瓷的王国。瑶里的高岭山,白色的齑粉是做瓷的最好的材料。无形的泥土,成了有形的胚胎;卑微的泥土,成了高贵的艺术。

大约唐代中叶,瑶里开始兴起了一种新型的行业——陶瓷业。世世代代的瑶里人从此精于制瓷,从男人般的敞口大水缸到宛如少女般的细颈圆底薄胎瓶,从粗糙的盛皿到精致的艺术品。

昔日的荒凉小镇变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酒肆、茶楼、客栈里小厮们忙碌不已,青楼里隐约传来了外乡人的口音和调笑声。瑶河摇橹的咿呀声不绝于耳。一船船的瓷器走下码头,驶过山边,向遥远的地方去了。远方,那是瑶里的高岭山也望不到的地方。

有了银子和画匠眼光的瑶里人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园。南面象山北面狮山之下,那低小茅屋门口,过去坐着剥豆子听雨声也没觉得不好,现在看来就显得窄小憋屈和寒酸了。然后有了黛瓦青砖的瑶里,依山倚水,高低错落玲珑有致,青石板巷子折曲蜿蜒曲径通幽。然后在村口种上樟树,在村中种上芍药、紫薇……小镇四周的山川与流水,小镇怀抱里的建筑和植物,那是画匠笔下的美学,有着瑶里世代流传的画谱里的结构和气韵。那山路上背着柴薪行走的老者,河边浣衣的女子,穿着肚兜的小儿,还有那树上的画眉,地上的鸡犬,墙角的梅花,屋后的修竹……午后的阳光迷离,有人不免疑惑:那到底是瑶里日常的实景,还是瓷上虚构的风光?

瑶河里的红鲤鱼在水中摇头摆尾,吐泡呼吸,悠然嬉戏。满河的红颜华彩。据说从很久以前,瑶里人就立下戒碑,禁止捕捞瑶河里的鲤鱼。——这样的禁忌变成了历经千年的传统,其中传达出瑶里人什么样的美学趣味?是否因为对长于制瓷的瑶里人来说,一河的红色鲤鱼,更适合成为画匠们观摩意会的天然写生教具?猛听得“哗”的一声响,河心一群鲤鱼炸开,似乎是戏台下曲终人散,又仿佛百少图里的孩子,从瓷上雀跃着走下来,在阳光下,练习奔跑。

宋元时期,制瓷的重心从瑶里移至景德镇。瑶河忽然寂静了下来。水面上涟漪圈圈散开,那不是橹的摇动使然,而是风,吹皱了瑶里在河面上的倒影。鸟在空中叫了一声,山谷之中,小镇之上,回音阵阵。山坳里的窑烟若有若无。有老者走在青石板上,人精瘦,神悠闲,目沉静。阳光穿过他的花白胡子,在地上留下的却是悠长的黑色影子。那是从景德镇退休的老画匠,功德圆满的制瓷工人。

仿佛大戏唱罢,风流云散,瑶里从前台转至后台。做过多年主角的瑶里变得沉静。那不是没落贵族的颓废与哀伤,那是看惯了云舒云卷的闲散淡定,是同时体会了繁华和苍凉的超然和平静。风过如扫,雨过如洗,瑶里,在雕花的门楣前,不知名的老画匠手上的折扇摇动下,渐渐沁凉。

人们纷纷前来拜访瑶里。那墨绿的山,那黛瓦白墙的民居,那摇头摆尾的狗,那淙淙的流水,那份闲居的心情和遗韵,都是我们曾经拥有又不慎最终失去了的。

二十一世纪初某年金秋的一个夜晚,我与一群城里的文字客在月光下的瑶里穿行,看瑶里影像斑驳,瑶河潺潺流动,天空星星如钻,四周青山如抱,白云似乎是瑶里悠然忘归的家畜。是什么让我们这群习惯提防各自为阵的现代人敞开了心扉?我们竟然在田野燃起的篝火旁,唱起了久违的歌谣。火焰照亮了所有人的脸庞。不管是中年还是青年,男人还是女子,在这一刻,我们都成了唱诗的孩子,回到母亲怀抱中的孩子。

那薄胎的、瓷白的月亮在天上隐现。她收藏了瑶里的历史,洞察了瑶里时光深处的秘密。

她是瑶里一枚充满了乡愁的徽记。

她是瑶里一件釉过了的挂在天上的瓷器。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从男人般的敞口大水缸到宛如少女般的细颈圆底薄胎瓶,从粗糙的盛皿到精致的艺术品”,说明瑶里人制瓷的手艺越来越精湛。
B.瑶里变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有钱后的瑶里人打造了黛瓦青砖、风光优美的家园,还禁止捕捞红鲤鱼,凸显了瑶里人对美的理想追求。
C.文章写鸟叫一声,瑶里就有了阵阵的回音,还写到走在青石板上的老者,意在描写瑶里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人们的内心充满了哀伤之情。
D.文章写一群城里人在瑶里欣赏美景,彼此敞开心扉,唱起歌谣,就像孩子回归到母亲身边,意在表达作者对瑶里文化的喜爱赞美之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瑶河摇橹的咿呀声不绝于耳”一句使用了拟声词,写出了来往的船只众多,瑶里制造的瓷器很受欢迎,被销往外地。
B.“河心一群鲤鱼炸开,似乎是戏台下曲终人散”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悠然嬉戏的红鲤鱼忽然散开,四处游弋的场景。
C.“她收藏了瑶里的历史,洞察了瑶里时光深处的秘密”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意在强调瑶里瓷器文化历史悠久与曾经拥有的辉煌。
D.文章内容丰富厚重,立意深远,语言具有地方特色,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受到审美愉悦,又从中得到精神的熏陶。
3.文章开头两段写吴王夫差的历史典故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聚”这一基本特征的?
2021-04-1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军粮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末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 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盖,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2)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赏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为不敢也决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者累日,至无雪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令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删改)


注释: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辱,谦辞,感到自愧的意思。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道不笃:深B.邑犬群吠,吠所也 怪:责怪
C.狂者累日 走:奔跑D.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抗颜而为师。 我欲之梦吴越。
B.至无雪已。 今其智反不能及。
C.愈是得狂名。 举匏樽相属。
D.可怪也欤!为不敢也决矣。
3.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 )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其不白是也
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其不白是也
C.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其不白是也
D.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其不白是也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己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识浅陋,因而不敢担当老师的名誉。
B.引孟子的话是为了说明人不能自高自大,当老师的也必须不断学习。
C.韩愈敢冒犯流俗,招收后辈学生,世俗之人都诋毁他。
D.柳宗元虽然委婉的拒绝了韦中立拜师的请求,但是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韩愈的做法和主张是持赞成态度的。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4 .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诗人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
C.颈联处使用俞伯牙与钟子期和“霜钟”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和蜀僧浚是人生的知音,都曾具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和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2021-09-0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二)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财产何得不               蹶:枯竭
B.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罢:同“疲”,疲乏
C.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怀:安抚
D.终岁之利无道相          过:经过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失时不雨,民狼顾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国胡相恤                      方其系燕父子
C.粟也,地之所归也        村中少年好事,驯养一虫
D.先王者善民除害兴利     且君尝晋君赐矣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B.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C.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D.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4.下列出自《汉书·食货志》的六句,都属于作者赞同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①仓廪实而知礼节
②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③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人,请卖爵子
④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⑤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⑥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⑤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书·食货志》中,作者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局势和汉代建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提出国家应加强积贮的观点。
B.《汉书·食货志》中,作者从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入手,谈国家不积贮的危害,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
C.《管子·治国》认为“兴利”是采取有利于农业的措施,“除害”则是禁止不利于农业的措施,“兴利除害”则能得到民心。
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国家的建议。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2)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
7.两文“粟多”的作用有何共同点?
2023-12-12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句判词的“膏粱”指的是(     
A.膏药和高粱B.肥肉和精米
C.肥肉和精米,偏指富贵子弟D.膏药和高粱,指身体不好的人
2023-01-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1-2022学年初高中衔接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皆为陛下所成就
A.为降虏于蛮夷
B.信而见疑
C.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D.克己复礼为仁
2023-02-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天,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迎来重大变化,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相关的文化领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我国文化产业开始向“数字创意产业”转型发展。2018年1月,文化部出台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文件《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结构,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和引导数字文化消费需求等发展方向,全面推动“互联网+文化”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展望未来,伴随数字人文时代的来临,我们将在“全数字化”环境中从事人文研究与传播,在“全人文化”环境中从事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数字人文还处在萌芽期,对此我们要建立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以应对新的挑战。

(摘编自《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光明日报)

材料二:

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腾云峰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指出,数字时代需要树立共享理念,要利用数字技术把保护成果、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要让文物尽快数字化,建立起实现共享的数据库平台、传播平台。但这些仅靠文博领域的人是做不到的,需要跨领域合作。

过去3年,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共同进行了一系列合作与探索,让传统文化以数字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故宫QQ表情、《奇迹暖暖》的故宫传统服饰主题、以故宫南迁历史为素材的原创漫画《故宫回声》、“玩转故宫”地图导览小程序、天天P图——“故宫国宝唇彩”换装和《古画会唱歌》音乐专辑等10多个项目,在年轻人群体中掀起了“国潮”。

据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介绍,2019年9月,双方又达成一项新合作,将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并推动数字化采集行业标准的建立,形成一套面向未来的数字解决方案。“科技、艺术和文化,都是推动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也是腾讯提出新文创战略、持续推进与故宫和敦煌等文化机构合作的初心。未来,还将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更深入结合,让人类在数字世界诗意栖居。”程武表示。

(摘编自《在数字世界诗意栖居》 中国文化报)

材料三: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创意是核心。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带来了新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比如网络游戏;推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比如数字出版。当时,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不强,还处在跟随阶段。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开始形成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化标志的IP。传统文化机构利用自身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主动开放数字文化资源,寻求与数字文化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

(摘编自《“数字+文化”,跑出跨界融合加速度》 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5G时代到来,超带宽带来的高速度和低时延,将使整个世界更加快速而广泛地连接,为各种新技术如VR、AR的应用打开大门。程武预言,“未来10到15年,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将成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这是一个超过80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认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将呈现出三个特点,即以5G为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可能影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进;从国内市场竞争迈向全球市场竞争。

(摘编自《全国数字文化产业产值逾3万亿元》 北京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迎来重大变化,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向“数字创意产业”转型发展。
B.仅靠文博领域的人无法做到让文物数字化及共享数据库平台、传播平台的建设,需要跨领域合作完成。
C.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在2019年9月达成的新合作,在相关领域可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
D.未来10到15年,是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
2.以下最能反映数字人文时代的来临和趋向的一项是(       )
A.利用数字技术把保护成果、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B.文物单位与数字传播平台合作,让传统文化以数字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C.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更深入结合,让人类在数字世界诗意栖居。
D.传统文化机构利用自身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主动开放数字文化资源。
3.结合材料,下列对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部出台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文件《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B.利用数字技术把保护成果、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跨界共享理念得到接受。
C.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显著提升,大量具有鲜明中华文化标志的IP已形成。
D.科技进步带来的数字技术提升,使科技与文化结合成为了可能,并推动了二者的加速融合。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楚能绝齐       虽蒙斧钺汤镬,甘乐之
B.怀王悉发国中兵       使牧羝,羝乳得归
C.欲此时降武       我降
D.与日月争光可也       生,何面且以归汉
2023-03-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晒)②𫐓以为轮(使弯曲)③吾尝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千里(送到)⑤君子非异也(资质、禀赋)
⑥非利也(走路)⑦筋骨之(强壮)⑧而江河(横断)⑨声非加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⑩而闻者(显著)
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