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材料三: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因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古文观止·梅圣俞诗集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予A友B梅C圣D俞E少F以G荫H补I为J吏K累L举M进N士O辄P抑Q于R有S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厄,指困难,此处名词作动词用,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下”,两者用法相同。
B.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文中梅尧臣因家族亲属而受荫。
C.辟,指征召,与《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中的“辟”词义相同。
D.雅颂,《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3.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指出古代不得志的诗人更能体悟生活,抒发沉郁的胸臆,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情感。
B.梅圣俞常用诗歌抒发不得志的感情,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
C.梅圣俞诗作很多,但他却没有收集保管。通过谢景初的努力,使梅圣俞的诗作得以保存。
D.序文以评述梅诗为轴心,融议论、叙事、抒情为一体,饱含作者对梅圣俞的倾慕和同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5.请分别概括三位文学家在三则材料中的文学创作观点。
2024-04-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某以谓受命于人主       ②不吾知也       ③虽董之以严刑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⑥渺渺兮予怀       ⑦吾属今为之虏       ⑧而今安在哉
A.①③/②⑧/④⑥/⑤⑦B.①③/②⑧/④/⑤⑦/⑥
C.①③⑧/④/⑤⑦/②⑥D.①⑤/⑦②⑧/③/⑥/④
2024-04-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望美人兮天一方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多于南亩之农夫
C.今者有小人之言             劳苦而功高如此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夫人之力不及此
2024-04-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而和之:循、依             常供:负责
B.三子者之:才能             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
C.牛羊何:区别             终者盖寡:能够
D.苏子愀然,正襟坐:端正       苍山负雪,明天南:照
2024-04-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选项中都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鼓瑟希,铿尔       ②技盖至此乎       ③令将军与臣有郤       ④无由会晤
⑤奉卮酒为寿       ⑥不复一一自辨       ⑦暴霜露,斩荆棘       ⑧靡计不施,迄无济
A.①③⑧B.②⑤⑥C.④⑤⑧D.⑤⑦⑧
2024-04-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惠公六年,秦帅师侵晋,至于韩原。公谓庆郑曰:秦寇深矣,奈何?庆郑曰:君深其怨,能浅其寇乎? 非郑之所知也,君其讯射也。公曰:所病也?卜右,庆郑吉。公曰:郑也不逊。以家仆徒为右,步扬御戎;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以承公。

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令韩简挑战。

穆公揖大夫就车,而进之。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庆郑曰:忘善而德,又废吉卜,何我之载?郑之车不足以辱君避也!梁由靡御韩简,辂穆公,将止之,庆郑曰:释来救君!亦不救,遂止于秦。

穆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 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晋君之无道莫不闻,公子重耳之仁莫不知。战胜大国,武也。杀无道而立有道,仁也。胜无后害,智也。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穆公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复其君而质其子,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十二年,晋旱,来请粟。穆公于是用百里奚、公孙枝言,卒与之粟。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注】①惠公:即晋惠公,名夷吾。晋献公之子,晋文公之弟,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任君主。②射:即虢射,晋国的卿大夫。③舅:诸侯谓异姓大夫曰舅。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晋君谋之A群臣B虢射C曰D因其饥E伐之F可G有大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文中指击鼓,古代在战争中击鼓代表进军,击鼓有助于激励战士,振奋士气。
B.克,在文中的意思是能、能够,与成语“攻坚克难”“战无不克”中“克”字意思不同。
C.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至于”意思相同。
D.背,文中指违背、背叛,与《鸿门宴》中“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的“背”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晋惠公于是向庆郑询问应对之策,庆郑认为此时只有虢射才能让秦国退军。
B.被晋惠公派去侦察秦军的韩简发现秦国军队的人数虽少于晋国,但他们斗志昂扬,而晋国军队却非常懈怠。
C.对于如何处置被俘的晋惠公,公子絷认为,杀死无道的晋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另立有道的公子重耳。
D.晋惠公曾许诺一旦自己成功回国继位,就将割让晋国河西的八座城池给秦国,但事成之后晋惠公却背信弃义。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忘善而背德,又废吉卜,何我之载?郑之车不足以辱君避也!
(2)战胜大国,武也。杀无道而立有道,仁也。胜无后害,智也。
5.请简要分析公孙枝不同意杀死晋惠公而立公子重耳的原因。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历元年,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袝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府丞光嗣,拜地官员外郎,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䌈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久视元年,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二十三》,有删改)

【注】①司府丞光嗣:指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是任司府丞官职。②祁奚:春秋时晋国大夫。初举仇人解狐代己,解狐卒,再举自己的儿子祁午代己。时人称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③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

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B.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C.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D.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袝姑于庙者也”中的“姑”,指姑妈,和词语“姑嫂”中“姑”的意思相同。
B.“何以求”是宾语前置句式,《短歌行》中“枉用相存”也是宾语前置句式。
C.“骁勇绝伦”中的“绝”指“无,没有”,与“而绝江河”中“绝”意思不同。
D.“何得相违”中的“相”指“你”,和“不耻相师”中的“相”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敢于直言规谏,当有司奏请严惩契丹降将李楷固时,狄仁杰力排众议,说服武则天,楷固不仅获赦,还被授予官职。
B.武则天命宰相举荐尚书郎,狄仁杰举荐自己的儿子,其子十分胜任这个职务,太后说他像春秋时晋国的祁奚一样“内举不避亲”。
C.武则天想立侄子为储君,狄仁杰婉言劝谏,比较母子与姑侄的亲疏关系,劝其应把国事当家事,慎重抉择。武则天听从了他的规劝。
D.狄仁杰忠于朝廷,多次劝谏武则天,在其死后,武后泣叹朝廷空了。可见狄仁杰对朝廷的重要性。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武则天欲造大佛像,狄仁杰是从哪三个方面劝说她的?
2024-04-0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①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公子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②,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侯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③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选自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有删改)

[注]①公子: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国君安釐王的弟弟。战国末期魏国名将。②侯生:侯嬴,信陵君门客。③晋鄙:战国时期魏国将领。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姬资之A 三年B 自王C 以下D欲求E 报其F 父仇G 莫能得。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估计,与《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中的“度”含义不同。
B.诚,果真,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诚”含义相同。
C.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一般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
D.“余所诛者”中的“诛”字与现代汉语词语“口诛笔伐”中的“诛”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信陵君为了避免赵国灭亡,求魏王友持遭拒:信陵君打算率领门客前去同秦军拼命,并把相关情况告诉了侯嬴。
B.如姬的父亲曾被人杀了,却无人替她报杀父之仇,而信陵君实现了她的夙愿,因此她知恩图报,甘愿鉴窃魏王兵符帮助信陵君。
C.唐顺之认为赵、魏两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赵国如果灭亡,魏国也会步其后尘,而赵、魏两国的存亡又关系到楚、燕、齐等国的石广。
D.唐顺之对侯嬴、如姬二人的行为表示赞赏,他认为侯嬴、如姬二人在信陵君遇到困难的时候,或出计谋,或冒险行动来支持信陵君。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2)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5.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看待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为最。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

李嗣源、郭从谦反。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七》,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因前请A亟行刑B诸伶共C唱和之D庄宗E大笑F县令G乃得免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事,当权,与《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词义相同。
B.教坊,掌管俳优杂技的官署,与《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相同。
C.就,靠近、接近,与《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词义相同。
D.当,应当,与《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的“当”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庄宗做了天子,他就开始宠爱伶人,经常亲自和伶人一起在庭中表演杂戏。
B.为了感谢陈俊、储德源,周匝为其请功,庄宗当即分别封陈、储为景州、宪州刺史。
C.庄宗打猎践踏民田,县令拦马直谏,庄宗想要杀他,伶人敬新磨巧妙求情救下县令。
D.李嗣源、郭从谦叛乱时,庄宗被乱箭射中倒在绛霄殿廊下,后被伶人用乐器烧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
(2)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
5.请根据文本推断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赖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腝,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然人有坎凛,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甘膜:gān ér。意思是鲜美柔软的食物。②苶然:疲惫貌。或形容衰落不振。③坎凛:困顿,坎坷。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世人A不问B愚智C皆欲识人D之多E见事F之广G而H不肯读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即《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
B.砺,本义是粗磨刀石。“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中“砺”的词义、用法相同。
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是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根,因此“社稷”也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所以设教”与《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两句中“所以”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了解前辈的优秀品质,并反省自我,效仿古人,从而在认知和行为各方面提升自我。
B.作者引用民间谚语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人安身立命,这种技艺比积累财富更有意义。
C.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开始自高自大,耀武扬威,冒犯长者,轻视同辈,作者认为学习切忌妄自尊大,像这样的人还不如不学。
D.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学习比作种树,只有在好似“春花”一样的修身利行上多下功夫,才能得到讲论文章这种“秋实”一般的收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2)然人有坎凛,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5.材料中的观点与《劝学》和《师说》中的许多观点有相似之处,请从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举出一例,并用现代汉语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