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3 道试题
9-10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③,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思忠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
钟尝丁④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 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刀笔:主管文书的官吏④丁:遭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佯不省佯:假装B.一府大震,皆奉法一:一个
C.或为匿名书毁亮毁:诋毁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干:求取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前某事宜行,若止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以故荆轲刺秦王
D.其为政,纤悉周密/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3.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况钟“刚正”品格的一组是(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③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④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⑤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⑥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到苏州后,况钟巧使计谋,严惩了营私舞弊的不法之吏,震动了全府上下,从而使官吏全都依法行事。
B.况钟用簿籍记录地方上官吏的善恶之事,目的是对下属官员进行鼓励。
C.况钟不仅为政刚正,而且也礼贤敬德,爱惜人才,他竭力推荐了寒门之士邹亮,使之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D.况钟任职期间,深得百姓爱戴,在他为母亲守丧、任职期满当调离时,百姓请求让他留任;死后,百姓聚集痛哭,立祠纪念他。
5.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3)
②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③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2)
2016-11-18更新 | 7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0年新泰一中北校区高一年级第一次大单元检测语文卷
9-10高一下·四川内江·期末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王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多归之。至于行功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复持去,更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B.久之,汉王之患:担忧
C.行功邑,重之爵:封爵
D.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捐:捐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善,陈孺子为宰     壮也,犹不如人
B.士之廉节好礼多归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不如善遇之
D.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     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译: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                             
2016-11-18更新 | 1119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第三单元检测题语文卷
13-14高三下·广东揭阳·期末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穷鬼传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子往矣,无我。无已,请从他人。”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刺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固?见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归先生也,而先生不容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江淮之间有褐先生被:穿
B.子往矣,无我累:劳累
C.无可者属:依附
D.以余故也徒:只
2.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吾所以从先生韩退之以子故
B.数千年得韩愈以先生之道向往者曾无一人
C.而先生不容天下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门下
D.求人如韩愈者从,不得于是先生与
3.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B.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C.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D.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4.4.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穷鬼原来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生活了很久,后来韩愈无法忍受就写了一篇文章赶他走,结果反遭穷鬼辱骂,因之而死。
B.江淮之间的被褐先生,品行高尚,是韩愈之类的人物,所以虽然再三被拒,穷鬼还是坚持托身在他的门下。
C.被褐先生历数穷鬼附己的多种弊端,充分表现了正直敢言、磊落孤愤的贫寒之士在当时社会遭人排斥、寸步难行的窘境。
D.文章作者借“穷鬼”之口褒“穷鬼”之功,表明“穷”不但无害于人反而有助于锻炼倔傲的性格,激发慷慨激烈之气,成就愤世嫉俗之文。
5.5.翻译和简答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
② 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2)请概括出两条“被褐先生”拒绝“穷鬼”的原因。
2014-05-14更新 | 9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单元测试卷:第1-4单元 综合检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