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1 道试题
18-19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
1 . 文学常识、名句默写。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词又称_______,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_______”或“_______”。
(7)词的篇幅比较短小,人们习惯上按字数将词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8)宋词习惯上分为______________两派,相应的代表词人,前者有______________等,后者有______________等。
2019-08-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版必修四第一单元单元检测题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
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
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
2019-08-24更新 | 36次组卷 | 3卷引用:鲁人版08版必修4:1.2《六国论》同步测试(2)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秦人积威所劫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邯郸                            ④圣人之所以
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①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2019-08-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版08版必修4:1.2《六国论》同步测试(2)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     学而不
②不珍器重宝     向使三国各其地
③始祸焉       不之客
④革灭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
曰:六国互丧    未易量
匈奴七百余里      李牧连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
2019-08-24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鲁人版08版必修4:1.2《六国论》同步测试(2)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彩。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中的“幽人”是指谁?他在词中是怎样的形象?       
(2)试简要分析本词通过“孤鸿”这一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08-2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鲁人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单元检测题1
6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出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报任安书》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草创未就,遭此祸。       会:一定会。
B.其不成                           惜:痛惜。
C.无乃与仆私心剌谬       无乃……乎:恐怕……吧。
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忽忽:恍恍惚惚,心思不定的样子。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B.则仆偿前辱之责
C.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D.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仆口语遭此祸。                           挟飞仙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然此可智者道                              教以慎接于物,推贤进士
C.万被戮,岂有悔哉?                    累百世,垢弥甚耳。
D.亦欲以究天人之际,古今之变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其狂惑。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介绍《史记》的体例宗旨,说明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原因。
B.进一步说明自己受宫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
C.结尾部分作者再次诉说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
D.作者在文末陈述了自己对余生的看法,他有写完《史记》使之流传后世的想深藏于岩穴过隐士生活的矛盾心理。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为乡党所笑。
(2)若望仆不相师。
2019-08-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单元检测题1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7 . 文学常识
(1)司马迁,字______________(朝)夏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史,全面记叙了上自_________下至_________帝太初年间三千余年的历史。全书包括了十二_____,十_______,八_____,三十_____,七十_____,共_____篇。鲁迅誉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8-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单元检测题1
18-19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锺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锺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注]①宰:主持分割祭肉的人。②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③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陈孺子之为宰                       ②素留侯张良
B.①陈涉起而                              ②沛公欲关中
C.①间其君臣,以其心                      ②亚父闻项王
D.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善,陈孺子为宰                 ②曾不知老将至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          ②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
C.①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击沛公于坐,杀之
D.①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计谋的一项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愤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2)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2019-08-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学教材全解》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四 第四单元练测(鲁人版必修4)
18-19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著《爱情问题》,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1.本文开头极力描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其作用是什么?请你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母亲”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2.(1)文中作者两次写到母亲要陪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
(2)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秋天,二是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了“新生”。
B.文中第1段写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第3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两个细节都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痛苦的体谅。
C.文章第2段和第5段两次写到了“我”对母亲病情的不了解,字里行间隐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面对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的母亲的伟大。
D.文章第3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关注着儿子的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E.文章第6段写母亲临终前,“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强调两个“艰难”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深深同情。
2019-08-23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鲁人版必修3:2单元练习
18-19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玉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列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B.形容枯槁C.何故至此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2.指出下列句子中所给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组是(       
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A.数十年竟为秦所灭B.不凝滞于物C.兵挫地削D.被发行吟泽畔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混浊而我独清                         贤以自佐
B.赴常流而葬鱼腹中耳                  死不屈
C.是以                                      
D.葬江鱼腹中耳                            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重在描写屈原愤而自沉汨罗江的详细经过,其中着重记叙了他”行吟泽畔”时与渔父的两次对话。
B.屈原与渔父的第一次对话形象地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举世混浊”“众人皆醉”,“清”者“醒”者必然遭到厄运。
C.第二次对话形象地突出了屈原坚持真理,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D.文中两问两答是一段精辟的人生哲理的议论,形象地展示了屈原的精神世界。
2019-08-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鲁人版必修3:2单元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