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5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狗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

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我不怕天旱,大地旱得出现弯曲的裂缝,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

安草儿在雨中打扫营地。我问安草儿,布苏是不是个缺雨的地方?安草儿直了直腰,伸出舌头舔了舔雨滴,冲我笑了。他一笑,眼角和脸颊的皱纹也跟着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纹,脸颊笑出的是葵花纹。雨水洒下来,(             )。

乌力楞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彻底离开大山,去了大城镇布苏——他们要定居的住所。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如果午夜梦醒时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1.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老”字,它们的语意是否相同?请说说此句的表达效果。
2.与画波浪线句子“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
B.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孢皮褥子。
C.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
D.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A.就像露珠落在他如花的皱纹里。B.他那如花的皱纹就像是含着露珠。
C.“菊花”和“葵花”里满是水珠。D.挂在他的眼角和脸颊的皱纹上。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塔,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钉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如果不碰到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封锁了。摇铃了。“叮铃铃铃铃铃”,每一个“铃”字是冷冷的一小点,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切断了时间与空间。

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画线句中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2.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和例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每一个“铃”字是冷冷的一小点。
A.后来推而广之,   “光”也讳,   “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
B.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我们“国家发明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给工人做饭吃。
D.小二黑好学三仙姑唱“前世因缘由天定”,小芹好学二诸葛说“区长恩典,命相不对”。
3.请简要说明下列句子中的“断”字在表意上的不同。   
(1)如果不碰到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
(2)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原来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

一处湖面,冰层坍塌下去。随后湖面中间闪现一条长长的裂痕,不等你确认它的原因和走向,居然又发现几条粗壮的裂痕从斜刺里交叉过来。某一天,你来到湖边,会止不住出声地惊叫起来,巨冰已经裂开!黑黑的湖水像打开两扇沉重的大门,把一分为二的巨冰推向两旁,终于袒露出自己阔大、光滑而迷人的胸膛!

这期间,你应该在岸边多呆些时候。                                                    

你眼前终于出现这般景象: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戏弄着,今儿推到湖这边儿,明儿又推到湖那边儿。春天的湖水在这浮冰四周,扬起小小的浪头,好似许许多多温和而透明的小舌头,去舔弄着这些渐软渐松渐小的冰块……最后,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片了,湖水反而不急于吞没它,而是把它托举在浪波之上,摇摇晃晃,一起一伏,展示着严冬最终的悲哀、无助和无可奈何……终于,它消失了。冬,顿时也消失于天地间。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黑黑,而是湛蓝湛蓝。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它们黯淡、晦涩、粗糙和发脏,表面一块块凹下去

②你会深深感到,春天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

③你就会发现,这漆黑而依旧冰冷的湖水泛起的涟漪,柔软又轻灵

④与冬日的寒浪全然两样了

⑤有时,忽然“咔嚓”清脆的一响,跟着某一处,断裂的冰块应声漂移而去

⑥那些仍然覆盖湖面的冰层,不再光芒夺目

A.③⑥④①⑤②B.③④⑥①⑤②
C.②④③⑥①⑤D.②③④⑤⑥①
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高适《燕歌行》)
B.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D.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3.文中第4段的两个省略号分别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许是由一个一个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走到林子深处,面对这惊心动魄的美,人似乎都感到有些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走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一边匆匆走过,一边丢下句:“哪有花?”我们不禁相顾愕然,如此满山遍野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但风雨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切在外人眼中的事物,对他们,不过是生活的常态。

年年桐花盛开的季节,我总想起那妇人,走过绵延起伏的花海,而不知有花。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如果把第一段加点的“禅让”改为“代谢”,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四段画横线处问号的作用。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 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

1.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东省博物馆借助VR技术(虚拟现实)和交互设备,让游客置身于南澳1沉船现场的虚拟场景中,触摸船上的文物。在2016年的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同样利用VR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将上下六层、深达7.5米的墓葬尽收眼底。

科技不仅,也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长沙博物馆的智慧导览三件套:用互动触摸屏看观展路线、用智慧笔获取文物信息、用导览手机听语音讲解,观众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智能、有人情味的用户体验。

此外,也是博物馆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黑科技在这一方面的加持更是不得了得益于人工智能辅助拼接技术和纳米材料的使用,碎如乱码的唐代《玄武图》壁画得以修复如初;利用红外线成像技术,失传上千年的《齐论》终被读懂;经过X射线成像仪器和荧光光谱仪的全身检查,圆明园马首铜像的许多秘密被首次揭晓……

炫技只是手段,。诚然,科技让国宝文物会说话,但具体的讲述内容还要基于博物馆对文物展品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进行发掘整理。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原文加点处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他看上去更像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D.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7日内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高三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母笑道: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贾母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贾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顽新巧之物,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姊妹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头一个写道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贾政道:这是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道: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道: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道:这是佛前惜春笑答道:是。

1.下列对①~④处依次给出的谜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炮竹   ②算盘   ③风筝   ④海灯
B.①炮竹   ②象棋   ③风筝   ④木鱼
C.①蜡烛   ②算盘   ③柳絮   ④海灯
D.①蜡烛   ②象棋   ③柳絮   ④木鱼
2.“荔枝”和“砚台”的灯谜分别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牵引下,乡村博物馆建设步入快车道。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在农村地区不断涌现。相比城市或综合类博物馆的高大上,这些博物馆是有点的——不仅坐落在乡村,而且所陈列的展品和讲述的故事也都是这片土地上出来的。但也正因为足够,足够接地气,它成为乡村文化乃至乡村精神的代言人,它浓缩并集中记录了乡村沿革、当地文化和民俗风情,那些本就充满故事的场馆和里面的各种物件,是乡土记忆和文化根脉的具象化,它们留住了时间,也留住了乡愁。

乡村博物馆对当地人绝不仅仅是多了一个茶余饭后又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为人们建设了一个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丰厚民俗文化的入口。一些乡村博物馆内陈列的特色藏品,不少就是当地村民自愿无偿捐赠的,还有的乡村博物馆,由村民自筹资金建设,是全村人共同打造的明星。可以说,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乡土记忆唤醒的过程,文化自信激活的过程,共同体意识强化的过程。人们在参与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得以有机会重温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重新认识传统民俗和文化气象的魅力和价值,在对文化根脉的追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激发出创造新生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第一段“所陈列的展品和讲述的故事也都是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一句中,如果把“长”换成“产生”,表达效果为什么没有原文好?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根据第二段的内容,用一个单句为“乡村博物馆”下一个定义。(不超过70字)
7日内更新 | 4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真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①如果在你的脑海中,②能包罗万象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全景图,③图上呈现了天山的任何山脉、盆地、雪峰,④还有河流、和湖泊,⑤你就算真正了解天山了。

1.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点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描绘“寒风扫高木”的景况,用“木”字要比用“树”字更合适。
B.莲花池边有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打了半斤酒,还要了些菜。
C.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去。
D.等枣树的叶子落尽,树上的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B.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
C.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的,就是从那个夜晚开始,肥就进入了奇妙的游荡。午夜星空明亮,没有月亮也没有云彩。严寒没有使她畏缩,________令她大口地吸气。在从门口到街西碾盘那么短短一段路上,她竟觉得病全好了。万籁俱寂,微风拂面。干草叶儿在光秃秃的街面上________。一个大刺猬急急走来,她用脚一碰,它就球了。一切烦恼都忘记了。走到碾盘跟前,一只花猫从碾砣上________起来,倏忽不见。坐在上面,四周黑暗里都是活动的东西;(甲)小虫跑,小鸟扑棱,还有什么在呼呼喘气?(乙)这个活着的夜晚,只有人才是睡着的。

难忘的九月啊,让人流泪流汗的九月啊,我的亲如爹娘的九月啊。肥一闭眼就能嗅到秋野的气息。那些伴着瓜菱茂长的心事,沉甸甸地盖在泥土上。秋天里谁高兴得一声连一声说起了数来宝?谁发出了一阵又一阵哀号?肥至今记得那匹小红马,记得矮壮憨人遭到不幸的那个下午……那时大家正在歇息,一匹小红马不知怎么跑到田里来——(丙)它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又吃奶又吃豆棵,肥肥胖胖、(丁)毛色油亮。不少目光________在它身上,看它在阳光下炫耀。

这个小村庄的夜晚哪,有无数费解的东西。它们不管你知道不知道,都在那儿放着,扔着,蒙着一层厚厚的夜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反而   滚动      倾注B.反而   滑动      投注
C.而且   滑动      倾注D.而且   滚动      投注
2.文中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的分号B.乙处的问号C.丙处破折号D.丁处的顿号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7日内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