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文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一首短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场上的雨

【以色列】耶胡达·阿米亥

雨落在我的友人的脸上,

在我活着的友人的脸上,

那些用毯子遮头的人。

雨也落在我死去的友人的脸上,

那些身上不遮一物的人。

1.这首小诗为什么不将第一句删去,而直接以“雨落在我活着的友人的脸上”开头?
2.这首小诗极富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请选择你感受最深切的一个角度,写一篇200-300字的文学短评。
2023-01-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校在期中考试之后将组织同学们去颐和园秋游,请你以年级主任的身份拟写一则通知,向同学们说明相关事宜。要求:信息明确,语言简明,150字左右。
2023-01-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9日在浙江乌镇开幕,来自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余位代表,以线下或线上形式,共同围绕“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交流,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献智献策。当今,互联网已与人们生活,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养老……乌镇峰会的红利也已惠及千家万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4.4%, 中国作为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已成为的网络大国。人类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数字产业崛起带来的“创新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现实问题,国际间“数字鸿沟”“产业堵点”等问题也日益突显。“乌镇峰会”已然成为全球网络信息领域发展的“风向标”,以及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和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中国携手世界各国共赴乌镇之约,加强对话交流,凝聚理念共识,深化务实合作,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请以XX中学学生会的身份于大会开幕前一天给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写封贺信,不少于100字。
2022-12-20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等地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4 . 请指出下面一则通知在格式和内容上的四处错误,并改正。
       全体教职工:

经研究,定于九月二日下午三点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布置新学期教育教学的有关工作。希望大家按时参加。

2020 年 9 月 1 日山东省xx 职业中专教务处

2022-12-0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春季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第一次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多处不妥当,请找出五处作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您的孩子已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一选课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孩子更希望得到您的鼎力帮助。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贵校决定于本月29日傍晚8时在学校的田家炳会馆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做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组

2022年10月25日

2022-11-23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对沈阳北大营的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在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存亡而战、为四万万人民生死而战、为人类正义事业而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回顾十四年抗战历程,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摘编自刘晓华、朱成山《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材料二: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正是在伟大抗战精神引领感召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是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高举抗日旗帜,积极倡导、有力推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最英勇、最坚决的斗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主要缔造者。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面对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共赴国难,抱定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彰显了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里,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从苏联给予中国抗战物资支持到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不远万里来华救死扶伤,从美国“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到包括英国等国在内的一大批反法西斯战士直接投身中国抗战,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都对中国人民给予了宝贵援助和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历史一再表明,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坚定地维护和平的决心。

(摘编自《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民族复兴新征程》)

材料三: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不难发现,鸦片战争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呈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乱象,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任务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价更大,我们的国家更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更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开拓事业新局面,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也是为人民生死和民族尊严而战,还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事业而战。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C.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D.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经十四年,日本军国主义敢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呈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乱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后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B.抗战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十四年抗战历程的一条主线,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里。
C.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宝贵援助和支持,使中国人民从中学到了要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D.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我们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只要下定决心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如何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2-11-18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部分学校、平顶山市宝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小诗,回答下面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这是现当代文学家艾青所写的一首抒情诗《礁石》,诗中“礁石”这个意象激发了你怎样的情思与感悟?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一则80字左右的札记。
2.请结合所学《乡土中国》内容,从阅读的现实意义角度,为《乡土中国》这本书设计一句腰封推介语,不超过30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8 . 光明职高开展“走进·乡村”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丽和村进行志愿者采风。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词填空:请你为乡村宣传墙上的文字补写相应的诗句(任选2句)
乡村四时之景各异。你可以饱览 “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的美景,可以感受“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活力,可以享受“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的闲适,也可以体会“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的豁然开朗。在乡村,你总能找到一方心灵的净土。
(2)宣传画配话。


①为了更好地宣传丽和村,当地村委绘制了上述宣传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②请你为该宣传画配写一条宣传语。要求:不超过20字。
(3)倡议书写作。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村委会向广大村民们发起了“垃圾分类,你我共行”倡议,请你拟写一份倡议书,要求:格式正确,不少于150字。
2022-11-1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居易在《答友问》中写到: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在洪炉,铁销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作者认为才如利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就像斩马杀敌良玉不如铁一样,一个人有德无才,很难大有作为。德如良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根本保证。就像同在炉中铁易销而玉不热一样,一个人有才无德,不可能在事业持久,最终必定失败。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结合生活实际,在主题班会上做一个发言。

A.《为人处世,以稳为先》
B.《独行快,众行远》
C.《德才兼备,方堪重任》
D.《物各有用,无往不胜》
2022-11-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八中(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网上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10 .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体现了其“沉郁顿挫”的风格。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点为该诗写一个文学短评,200字左右。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