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瑟希,铿尔,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礼,其言不,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能为之大?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比及三年/比及:比较
B.瑟而作/舍;放下                       五六十/如:或者
C.吾点也/与:赞成                       如会/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D.其言不/让:谦让                       能为之大/孰:谁
2.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以(同“己”)也
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
3.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足民
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
4.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5.下面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B.鼓瑟希
C.莫春者,春服既成D.唯求则非邦也与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与例句中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章甫
A.瑟希B.乎舞雩C.曾皙D.赤也为之
7.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做呢?
B.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跟他们三位所说的(志向)不同。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译文:为了国家要讲礼节,可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因此我才笑他。
D.浴乎沂,风乎舞雩
译文:在沂水里洗濯身体,在舞雩台上乘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是在尊长近旁陪坐。“侍”字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
B.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下面的提问做铺垫。
C.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
D.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
2022-04-26更新 | 3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洋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
2 . 按要求填空。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千乘之国, 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16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解释加点字。
其言不(         )   方六七十五六十(         )
2.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3.篇末曾皙与孔子二人的对话存在不同的断句方式,除上面选文所用的方式之外,以下是另一种。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

②“安见方六セ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③“唯赤则非邦也与?

④“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从①到④可推断,说话者分别是(     
A.曾皙孔子曾皙孔子   B.孔子曾皙孔子曾皙
(2)不同的断句方式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2022-03-2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颜渊、季路侍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__________(2)老者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句中“与”的意思是“赞成”的一项(     
A.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B.嬴而不助五国也。   ——苏洵《六国论》
C.吾点也。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D.失其所,不知。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3.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文中(二)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雾,咏而归。
6.下列对两篇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一)和文(二)都记录了不同的“志”,表明孔子尊重差异。
B.文(一)孔子评判了弟子所言之志,文(二)则没有评价。
C.文(一)孔子没有表明自己志向,文(二)则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D.文(一)标题用“侍坐”比文(二)标题用“侍”增添了孔子与弟子谈话宽松平等的氛围。
7.两篇选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关于“志”的对话,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请举例比较赏析。
2020-07-10更新 | 65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