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路鼓琴,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入于南,不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夫然者,乃所谓治安之风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存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为乱之风。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民之财兮。’唯修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纣好为北鄙之声,其废也焉,至于今,王公大人举以为诫。夫舜起布衣,积德含和,而终以帝。纣为天子,荒淫暴乱,而终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惧而自悔,静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节选自《孔子家语》)

材料二: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矣,未入于室也。”

(选自《论语·先进篇》)

材料三:

张栻曰:以瑟为言者,盖瑟之声音象其中之所存也。子路之气禀偏于刚,虽其学之有至,气质不为不变,然于其所偏终有化之未能尽者。在圣人之门为有未知也,斯言所以警子路而进之。夫自得其门而入,以至于升堂,独未及夫阃奥之地耳。圣人斯言非以发明子路,亦所以使门人知学之有序也。

(节选自张栻《癸巳论语解》)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唯修此A化B故C其兴也D勃焉E德如泉F流G至H于今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安,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与现在所说的“社会治安”的“治安”意思不同。
B.忽,指快速、迅速,与《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中的“忽”词义相同。
C.堂,指正屋。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升堂入室”喻学问由浅入深,达到很高水平。
D.特,指特意,与《答司马谏议书》“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中的“特”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君子之音温柔居中,具有涵养万物生长之气、修身养性、教化百姓等作用。
B.孔子认为,小人之音有杀伐气,会扰乱世风,殷纣王就因喜好小人之音而使国家衰亡。
C.冉有把孔子的话转告给子路,子路听了很受触动,他深思不食,以至于形销骨立。
D.张栻认为,瑟为心声,从子路的瑟声可知,虽然他师从圣人,气质却没有得到改变。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2)在圣人之门为有未知也,斯言所以警子路而进之。
5.孔子善用批评和表扬的育人方法,请结合文本相关事例简要说明。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及孝公死,国人怨商君,至于车裂之。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谋之也。

……

郦生说汉王曰:“方今燕、赵已复,唯齐未下。今田横据千里之齐,田间据二十万之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民多变诈,陛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奉明诏说齐王,令称东藩。”于是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所归,则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曰:“归汉。”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杰贤才,皆乐为其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横以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足下受诏击齐何故止将三军之众不如一坚儒之功。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郦生为田横所害。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请事斯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足下受诏A击B齐C何故D止E将F三军之众G不如一坚H儒之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是根本的意思,与《大学之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的“本”词义相同。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台阶。“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后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C.三秦,政治概念,是现在陕西省的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等三个区域范围的政权统称。
D.敏,文中指的是聪慧、聪敏,与《论语》“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序》中提到齐桓公帮助被灭亡之国延续宗祀而称霸,秦朝和项羽因残暴无道而灭亡,汉高祖广施仁德而称帝。
B.《新序》中提到郦生向汉王献策,他认为以汉王的兵力短期也很难把齐国攻下,还不如游说齐成为汉的东方属国。
C.《新序》中提到田横认同汉王的话,于是他听从了郦生的建议,撤除了历城的守备兵,天天和郦生一起纵情饮酒。
D.颜渊问“仁”,孔子认为要做到克己复礼才可达到“仁”的境界,强调要做到“仁”必须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
(2)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
5.两则材料都在谈论“仁”,但论述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2-2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材料二: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字仲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注)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因史记作《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家,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错,同“措”。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对应字母写在答卷上。

阳A虎B欲C逐D怀E公F山G不H狃I止J之K其L秋M怀N益O骄P

2.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与“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两个“复”字意思相同。
B.“请事斯语矣”与“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两个“事”意思不同。
C.《春秋》本来是周王朝和当时各个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来特指孔子编写的关于鲁国的编年史。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增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后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用羊、豕做祭品,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尊崇礼仪。儿童时代,他就经常演习一些礼仪动作;母亲去世,他在得知父亲的墓址后,才将母亲灵柩与之合葬。
B.孔子秉持正道。季桓子执政鲁国时,阳虎藐视君主;季桓子僭越礼法,以致从大夫以下都不守正道,孔子因此而辞官。
C.孔子传承文化。他隐退时整理《诗》《书》《礼》《乐》,教授弟子;力排众议,根据史官的记载资料删定《春秋》。
D.孔子指出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认为《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4.翻译画线句子。
(1)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
2023-11-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请东A见越王B使之出C锐师D以从下吏E是君F实空越G而名从诸侯H以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5.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2023-11-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可谓好学也已。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斯语矣。

(选自《论语》,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之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与“焉能治之”(《兼爱》)两句的“焉”含义不同。
B.“请事斯语矣”与“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的“事”含义相同。
C.“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与“去其重”两句的“去”含义不同。
D.“以备王道”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两句的“以”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颜回问的怎样才能践行仁的问题,孔子明确表示,要用礼的要求约束自己并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对此,颜回态度也很明确,即按先生说的话去做。
B.面对王室衰微、礼乐不存的现状,孔子追溯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并依照时间的先后,编辑从唐尧、虞舜到秦穆公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
C.孔子认为,乐律是可以知晓的,音乐演奏的几个步骤连成一体,就构成一支完美的曲子,而后整理订正了音乐,使《雅》《颂》得到原来应有的曲调。
D.孔子为《易经》中的许多卦辞写了序文,研读《易经》也异常勤奋,常常翻断编穿竹简的绳子,足见他对《易经》的喜爱以及已经全部掌握了文辞和义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5.材料一第一段与材料二第五段都提到了孔子与《诗经》,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11-03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可谓好学也已。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斯语矣。

(选自《论语》,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之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与“焉能治之”(《兼爱》)两句的“焉”含义不同。
B.“请事斯语矣”与“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的“事”含义相同。
C.“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与“去其重”两句的“去”含义不同。
D.“以备王道”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两句的“以”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颜回问的怎样才能践行仁的问题,孔子明确表示,要用礼的要求约束自己并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对此,颜回态度也很明确,即按先生说的话去做。
B.面对王室衰微、礼乐不存的现状,孔子追溯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并依照时间的先后,编辑从唐尧、虞舜到秦穆公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
C.孔子认为,乐律是可以知晓的,音乐演奏的几个步骤连成一体,就构成一支完美的曲子,而后整理订正了音乐,使《雅》《颂》得到原来应有的曲调。
D.孔子为《易经》中的许多卦辞写了序文,研读《易经》也异常勤奋,常常翻断编穿竹简的绳子,足见他对《易经》的喜爱以及已经全部掌握了文辞和义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5.材料一第一段与材料二第五段都提到了孔子与《诗经》,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10-3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北滘中学、龙江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以下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选段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修身为本。

(《礼记·大学》)

选段三: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选段四: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博学之,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中庸》)


【注】①为:治理。经:常,纲常,准则。②柔:怀柔,使归顺。
1.下列选段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        归:归顺
B.致知在格物                    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
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惊骇、恐惧
D.博学之,问之                 审:详尽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治天下可运掌上             人皆有不忍人
B.壹是皆修身为本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D.敏于事而慎               为之于未有,治之未乱
3.选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B.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C.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D.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2023-10-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于利。”

(《里仁》《论语》十二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四章,有删减)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删减)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五石之瓠》,有删减)

1.有关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于利                       喻:明白、知晓
B.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C.自者无功                       伐:批评
D.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卖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
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以三字一句、押韵易读的方式编撰而成。《弟子规》源于《论语》等经典,内容上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相对应。下列《弟子规》的句子中,与《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相应的是(     
A.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B.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C.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D.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4.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之道》)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四章)
2023-10-2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中写出字母。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功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5.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2023-10-07更新 | 293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①东蒙:山名,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②费():季氏的私邑,在今山东费县。

文本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三处答案按顺序分别对应答题卡上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A来B之C则D安E之F今G由H与I求J也K相L夫M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祀五谷神和土地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B.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也可指学者或老师。材料一的“夫子”是指季氏,材料二则是孔子学生对他的尊称。
C.萧墙,面对国君宫门的小墙。一名“塞门”,又称“屏”。臣至此屏,便会肃然起敬,萧通“肃”。这里比喻内部。
D.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是指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是指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写孔子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明确表达了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
B.材料一第二段中,孔子通过引用与拟人的修辞对企图推卸攻打颛臾责任的冉有进行批驳: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失职就要追究责任。
C.材料二孔子“哂由”既有子路“率尔而对”的因素,也有子路在治国方略中将“方”置于“勇”后的原因。
D.《季氏将伐颛臾》写出了孔子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写出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5.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3-10-04更新 | 7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