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道德、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孔子的文学思想与艺术精神,也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最直接、最显明的论说。

孔子把学习“诗”“乐”放到一个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地位,认为“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不学诗,无以言”。他把“文”列为“四教”之首位:“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尽管这里的“文”多指“文献”,不完全指文学,但文学、文字、文章、文化的意义也是不能排除的。

孔子把“诗”和“礼”并列,“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道德修养、言辞应对等多方面说明学习文艺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对文学的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做了全面论述。孔子主张“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现欢乐和悲哀的感情应该适度,不能过分;反过来,认为无度的郑声“淫”是应该摒弃的,主张“放郑声”,这是孔子思想中庸之道在文艺思想上的反映。他还提出“思无邪”,确立了儒家评诗的标准;倡导“中和”之美,建立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统一的观点,这些,都是开创性的。

孔子文学观既尚文,又尚用,“惟其尚文,所以不同于墨家;惟其尚用,所以又不同于道家”(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在春秋纷乱的大时代,孔子既然也希望自己的学说能被国君采纳,“尚用”就是很自然的。   

孔子文学观和他的总体思想一致,都是以仁爱为核心。“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礼制)的言行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孝悌”为“仁”之本),从品德素养的角度说,“仁”又是恭、宽、信敏、惠这些品德的总称。尽管如此,对人的普遍的关怀,仍然是“仁”的思想中重要的内容。这种关怀和主张,与孔子的时代并不协调,但却超越了他的时代。

孔子的文学观与他的教育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紧密相联。孔子在仁爱的基础上,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行为与言谈,作文与学诗,都要守礼。“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在美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孔子强调美与善的结合,“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也强调中和之美、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就是既不是不及,也不是过,而是恰到好处,是中正、平和。表现在文学艺术上,就是一种中庸之关、中和之关,当然乜是一种克制之美。孔子在这里,实际上讲出了一个文学艺术的真谛,那就是凡是真正约文学艺术,都是一种“受限制”的工作,一种克制的创造。这里面,还强调什么呢?就是与社会规律的协调,与自然规律的协调,与人自身的情感、道德的协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首先己方要克制,要理性,不要走极端。

孔子文学观中的仁、礼、中庸、和、美善统一等思想核心,事实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约基本要素,惠及后世,也会对当今世界文明有所贡献。

(摘编自祝晓风《〈论语〉中的人文思想与文明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非常重视“诗”,认为“诗”与“乐”“礼”并列,并将文学列为“文行忠信”四教之首。
B.孔子确立了儒家“思无邪”的评诗标准和“温柔敦厚”的诗教,提出了文质统一的观点。
C.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仁”既是符合礼制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
D.孔子的文学观关联着他的教育观、社会观和道德观,包含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基本要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孔子论“郑声”,来论述文学的美感、认识和教育这三方面作用要保持平衡,不可偏废。
B.文章以郭绍虞的评价说明了儒家与墨家、道家的不同,指出了孔子文学观尚文又尚用的特点。
C.文章论及孔子强调美与善的结合,以此阐明文学艺术的真谛:真正的文学艺术都是一种克制的创造。
D.文中在论述时多引用《论语》,是为了说明孔子的文学思想与《论语》有直接的关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论语》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道德、教育、文化等方面内容,也可以了解孔子的文学思想与艺术精神。
B.孔子指出了学习文艺的重要意义,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对文学的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做了全面论述。
C.孔子“仁”的思想包含多种品德,但核心是“克己复礼”,这种关怀和主张,与孔子的时代并不协调,超越了他的时代。
D.将孔子的“中庸”运用在国际关系中,有助于各国相互克制,保持理性,协调各方利益,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2023-08-0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横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1)下列对语段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自远方来
这里的“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B.回也不改其乐
这里的“其乐”是指颜回的“安贫乐道”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做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浮云
D.小人常戚戚
小人常常表现出可怜的样子
(2)结合以上语段,简要分析孔子追求“道”的态度。
2023-01-16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鲁国之法,鲁人为奴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谦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子贡的名字)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两位弟子都是在做好事,子贡好人做到底,连赎金都不想取回了,孔子却认为他做错了;而子路救人后竟然接受了人家送的一头牛,却得到孔子的肯定。请问孔子这样做,最主要的着眼点是什么?
2023-01-15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不启,不不发。举一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1)请解释“愤”“悱”“隅”。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这句话,有的版本理解为“学生不能举一反三,那就不用再教他了”,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023-01-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论语》文段,完成小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②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③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④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

⑤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行”,与“先行其言”的“行”意思相同的是(     
A.言寡尤,寡悔B.父没,观其
C.道不,乘桴浮于海D.多见阙殆,慎其余
(2)“君子”是儒家的人格理想。根据选文简要概括孔子对“君子”提出了哪些要求。
2023-01-07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请分别从三则材料中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要具有哪些品质?并请从中选取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2023-01-07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论语》语录,完成小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②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⑦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1.孔子称赞子贡学习能“告诸往而知来者”。上面语录与之相反的学习情状是:“__________。”
2.阅读以上《论语》语录,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阅读体会。要求:至少引用上面2条语录,150字左右。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公冶长》)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


(1)孔子对“直”的阐释丰富。请结合上述语句中有关微生高、史鱼的内容,解释“直”的含义。
(2)上述叶公和孔子的对话与下面材料中的法律条文,有怎样的内在联系?请说说你的看法。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9 . 孔子批评子路最严重的一次是哪句话?(     
A.由,诲女,知之乎?
B.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C.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D.野哉,由也!
2022-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以下文字,概括说明这两则材料内涵的共性。

材料一: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2022-11-20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