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与?夫颛臾,昔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将焉用彼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高中生物,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既来,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与                          过:过错
B.君子疾夫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倾:倾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
B.且在邦域中矣/既来,则安之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在萧墙之内也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023-03-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大国之间       舞雩,咏而归
B.吾一日长乎尔       则何
C.宗庙之事,会同       或知尔
D.子路率而对曰       赤,何如
2.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B.异乎三子者之(撰写)
C.之以饥馑(接续)
D.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横,方圆
4.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乘”古时一车六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即是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
C.“冠者”:成年人。古代的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在宗庙中进行,一般由父亲主持。
D.“舞雩”:台名。鲁国求雨的坛。古代求雨祭天,一般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023-02-12更新 | 7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鲁国之法,鲁人为奴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谦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子贡的名字)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两位弟子都是在做好事,子贡好人做到底,连赎金都不想取回了,孔子却认为他做错了;而子路救人后竟然接受了人家送的一头牛,却得到孔子的肯定。请问孔子这样做,最主要的着眼点是什么?
2023-01-15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论语》文段,完成小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


注释:①处:居处,有接受、享用之意。②造次:仓促之间。
1.“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此句中的“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则的章旨。
2.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请结合选文,说说孔子是如何认识富贵与仁的关系的。
2023-01-14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不启,不不发。举一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1)请解释“愤”“悱”“隅”。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这句话,有的版本理解为“学生不能举一反三,那就不用再教他了”,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023-01-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论语》文段,完成小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②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③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④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

⑤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行”,与“先行其言”的“行”意思相同的是(     
A.言寡尤,寡悔B.父没,观其
C.道不,乘桴浮于海D.多见阙殆,慎其余
(2)“君子”是儒家的人格理想。根据选文简要概括孔子对“君子”提出了哪些要求。
2023-01-07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请分别从三则材料中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要具有哪些品质?并请从中选取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2023-01-07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之不也。”(《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躬____________               ②逮____________

(2)请概括选文中孔子关于“言”与“行”的主张,并且联系现实生活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2023-01-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论语》语录,完成小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②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⑦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1.孔子称赞子贡学习能“告诸往而知来者”。上面语录与之相反的学习情状是:“__________。”
2.阅读以上《论语》语录,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阅读体会。要求:至少引用上面2条语录,150字左右。
10 . 下列对这则《论语》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A.“而好犯上者”的“而”表转折,可翻译为“却”。
B.“孝弟”的“弟”是通假字,通“悌”,意思是“敬爱兄长”。
C.“其为仁之本与”的“其”是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D.有子认为“仁”的根本是“孝弟”。
2022-12-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五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