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①子夏曰:“百工居其肆,以成其事,君子学致其道。”

②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④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⑤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节选自《论语》)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学者”指求学的人。
B.“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等,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肆”此处指工匠们大胆创新。
D.“无以至千里”的“以”与“君子学以致其道”的“以”意思和作用都不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B.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C.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D.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乙文中孔子认为,古人的学习观是自私的,今人的学习观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他人服务。
C.乙文中孔子最欣赏弟子颜回的原因之一是他最好学,具体的表现是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意味着颜回能“学以致道”。
D.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学习能提升自我,弥补不足;乙文认为学习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手段,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获得“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5.“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请就文体特点简要概括两篇选文不同的言说风格。
2023-06-20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不启,不不发。举一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1)请解释“愤”“悱”“隅”。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这句话,有的版本理解为“学生不能举一反三,那就不用再教他了”,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023-01-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这则《论语》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A.“而好犯上者”的“而”表转折,可翻译为“却”。
B.“孝弟”的“弟”是通假字,通“悌”,意思是“敬爱兄长”。
C.“其为仁之本与”的“其”是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D.有子认为“仁”的根本是“孝弟”。
2022-12-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五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虽有是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乎!

(选自《虽有嘉肴》)

材料二: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有删减)

材料三: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选自《荀子·劝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此之                       太守谁(《醉翁亭记》)
B.于是喟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C.自周                           始一焉((愚公移山)
D.曷足以七尺之躯哉          吾妻之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嘉肴”“至道”写起,提出只有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B.材料二中,孔子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以为老子可以应为值得自己学习的老师。
C.材料二中,孔子在周问礼访乐,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并到实地考察各种规章制度,回国后,他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
D.材料三中,君子求取学问,不仅要耳朵听进去,还要用嘴巴说出来,这样便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5.三篇短文都谈到了学习,但各有侧重,请分析三篇短文谈到的学习侧重点有何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媮。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选自清·龚自珍《明良论》)

材料二: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颜晓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熊无。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选自明·顾炎武《廉耻》)

材料三: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选自《论语·为政》)


【注】①媮:通“偷”,苟且。②《小宛》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
1.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览近代之士             历:遍,一个个地
B.而耻已存者          寡:少
C.望愈崇,则谄愈       固:顽固
D.地益近,则媚亦益   工:工整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C.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D.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卿,又称六官,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后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
B.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太平盛世祭祀两神,后“社稷”成了国家的象征。
C.书,古代的文体,可指书信,或指奏章文书。文中与《谏逐客书》中的“书”用法不同。
D.曹,与伦、侪、徒、属等均有辈、类之意;也指古代分科治事的官署和部门,如刑曹、兵曹、功曹。文中意思为前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开篇都批评了当时世衰道微、士人不知廉耻之风日盛这一社会现状。
B.材料一论述了从农工至卿大夫各阶层不知廉耻而带来的对自身、家庭、国家不同程度的危害。
C.材料二批评了北齐读书人教子的方式,赞扬了颜氏教子不随波逐流、不争于仕途的做法。
D.材料三运用对比,认为用政令、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免于犯罪,但并无羞耻之心。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2)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2022-11-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里仁》)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注释:【1】几:轻微,婉转。【2】劳:忧愁。
(1)请解释“不敬,何以别乎”与“民德归厚”。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选文中提到的“孝”包括几方面内容。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论语·为政》中文字,回答问题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1)如何理解“色难”?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孔子对“孝”的看法。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认识。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8 .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②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2022-11-09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这使《论语》许多章句有了很大的解释空间。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忍”字既有“狠心”之义,也有“容忍”之义,请依据这两种词义,分别填入“忍”这一动词的主语,并为“佾”字注音
狠心:①__________   容忍:②__________   佾:③__________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如”字指“相像”,也表示“比得上”。请根据这两个义项,分别解释划线句的句意,并阐述其中蕴含的不同理念。(4)
_________________,这句意在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句意在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事君以礼,人以为谄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礼,与其奢,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

1.下列对章句对“礼”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B.孔子高度重视“礼”,同时也认为践行“礼”可能引起误解。
C.作为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怎样对待礼仪制度和音乐呢?
D.孔子认同的“礼”在于仪式的简朴,以及内心情感的悲伤。
2.请结合上述章句内容,谈谈“仁”和“礼”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