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1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2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论语﹒子路》)

③子曰:“为命3,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4。”

(《论语﹒宪问》)


注释:【1】说:通“悦”。【2】器:使用。【3】命:指外交辞令。【4】裨谌、世叔、子羽均为郑国大夫。行人,官名,古代外交官。子产,郑国的卿。
(1)解释第①则中画横线的句子。
(2)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在使用人才方面有着怎样的见解?请任选两则简要说明。
2 .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1】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注释:【1】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上面文字蕴含了哪些关于“学”的道理,请分条概述。并结合其中一点,联系现实谈感悟。
2022-10-11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北京实验学校高三考前全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3 . 请根据下面三则语录,解说其中所蕴含的“山水情怀”。

①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③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2022-10-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而不怨。”

(《里仁》)

②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颜渊》)

③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

④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

【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道:引导。

1.(1)“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①句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_____。
(2)请解释③和④句的“不敬,何以别乎”与“民德归厚”。
2.综合①③④句,简述选文中提到的“孝”包括几方面内容。
2022-10-1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保温练习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而不怨。”(《里仁》)

②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

③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④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道:引导。
1.(1)“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①句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_____。
(2)请解释③和④句的“不敬,何以别乎”与“民德归厚”。
2.综合①②句,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综合①③④句,简述选文中提到的“孝”包括几方面内容。
6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阳货》)


【注】①武城:鲁之小邑。②子游:姓言,名偃。时为武城宰。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主张。
(2)孔子常用打比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结合第一则材料内容作简要分析。
2022-09-0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各题。

材料一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论语·宪问》)

材料二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材料三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已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以郜大鼎赂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

(《左传·桓公》)

1.“深则厉,浅则揭”比喻做事情要           ,请举一例说说孔子的哪些言行在论语中体现了这一思想。
2.结合上述材料,试分析孔子“道不行”的原因。
2022-07-2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

注:①壮:《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1)请解释“后生可畏”的含义。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可畏的后生。
2022-07-21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


(1)请解释“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2)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的看法。
2022-07-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论语·子张》)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论语·子张》)


(1)下列对以上语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把向贤大夫和仁士学习比喻为“善其事”。
B.孔子不提倡跟没有真诚、不走正道的人交朋友。
C.“友”在语境中或表“结交”,或指“朋友”。
D.子游认为子张已经做得不错了,但还未具仁德。
(2)请简述子夏和子张的交友之道,并结合《论语》与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交友的看法。
2022-07-17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