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谥号宜,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②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③於邑:愤懑之意。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起也A将亡B赖子存之C非起也D敢专承之E其自桓叔F以下G嘉吾子H之赐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通“罹”,遭受,与《屈原列传》中“‘离骚’者,犹离忧也”的“离”意思相同。
B.子,古代为男子的美称,称别人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意,可直译为“您”。
C.耻,以⋯⋯为耻,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不同。
D.归,归附之意,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武子没有很多田产,也没有完整的祭祀礼器,但是他能够行德遵法,声名远播,故而荫及儿子桓子。
B.由于叔向对自己的态度真诚,直言不讳,韩宣子深解其义,对叔向的祝贺由不解到欣然接受,并且由衷感激。
C.王充性格淡泊、不贪图富贵。他主张学习孔子,因为孔子出仕,做小官不避权贵,做高官无骄傲自满之色。
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强调实现“仁”更需要自我修养和实践,不能指望别人帮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2)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5.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如何“修身”?请简要概括。
2024-05-1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而礼之,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匆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节选自《管子·小问》)

材料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节选自《论语·为政》)

[注]共;通“拱”,环抱,环绕。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诛暴A禁非B存亡C继绝D而赦无罪E则仁广F而义大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受鲍叔牙举荐而辅佐齐桓公,使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B.“假而礼之”中的“假”,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相同。
C.“厚而无欺”中的“厚”,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的“厚”字词性不同。
D.“牧民”中的“牧”,与《谏太宗十思疏》“思谦冲以自牧”中的“牧”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公问如何治而不乱,明察而不受蒙蔽,管仲认为须明确责任而后安排官职;桓公又问如何富国,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种,但在时间上可以灵活调整农时。
B.桓公询问战胜敌人的武器,管仲认为需选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针对如何攻取敌人,管仲提出摧毁装备、夺取粮食等具体措施。
C.管仲在回答桓公问题时,顺水推舟,循循而入,依理展开,既展示了国相的才能,又不乏辩士的风采。
D.桓公苦于民众太少,管仲不但揭露深层原因,而且提出了“信、忠、严、礼”的主张,并希望桓公能“慎而行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
(2)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
5.管子和孔子“为政”都强调“德”,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
2024-03-18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③,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⑤,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而美者以犯之,危矣。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伺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屎,以娠盛溺⑥。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选自《庄子·人间世》,有删改)

材料二: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背矣。筠豆之事,则有司存。”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选自《论语》,有删改)

[注]①傅:师傅,老师。②天杀:天性刻薄、凶残。③入:陷入,苟同。④出:显露,显示。⑤町畦:田界。⑥溺:马尿。⑦巽:恭顺。⑧筠豆:古代用于祭祀的两种礼器。⑨恂恂:温和恭顺的样子。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知A适足B以知C人之过D而不知E其所以过F若然者G吾奈之H何?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危吾国”中的“危”与成语“正襟危坐”中的“危”词义相同。
B.伐,自夸,炫耀,与《屈原列传》“平伐其功”中的“伐”词义相同。
C.“巽与之言”与“欲与亚父”(《鸿门宴》)两句中的“与”词义不同。
D.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也泛指官吏,这里指前者。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阖将要去做卫灵公太子的师傅,便去请教蘧伯玉。蘧伯玉告诉他,他问得很好,要警惕,要谨慎,要端正自己的行为。
B.蘧伯玉说,外表将就顺从他而不能过分陷入,内心调剂诱导他而不能有所显露,外表过分将就顺从和内心调剂诱导太显露都不好。
C.蘧伯玉举养虎者等例子来阐释道理,蘧伯玉说虎喜欢喂养它的人,因为人们顺从了虎的性子;虎伤害人,因为人们违逆了虎的性情。
D.孔子认为要与可以谈话的人谈,不要与不可谈话的人谈,聪明的人不错失人,也不白费言语;孔子在宗庙朝廷,谨慎而不善言辞。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2)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莫如之何也已矣。
5.两则材料都谈论了怎样待人处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