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   辟:________(2)天祥泫然出   涕: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2023-03-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二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持国之难易: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事之以货宝,则货宝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无日;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事之弥烦,其侵人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虽左尧而右舜,未有能以此道得免焉者也。譬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逢蒙视屈腰挠腘若卢屋妾由将不足以免也。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

故明君不道也。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然后节奏齐于朝,百事齐于官,众庶齐于下。如是,则近者竞亲,远方致愿,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国莫不使,譬之是犹乌获与焦侥搏也。故曰: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此之谓也。

(选自《荀子》,有删改)

材料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为之A逢蒙视B屈腰C挠腘D若卢屋E妾F由将G不足H以免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约定而畔无日”与“畔主背亲”(《苏武传》)两句中的“畔”都同“叛”。
B.三军,古常指上、中、下三军或者左、中、右三军,现指海、陆、空三军。
C.趋,意为奔赴,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尝趋百里外”的“趋”意思相同。
D.于,介词,相当于“到”,与《师说》中“于其身也”的“于”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奉强暴之国来保住自己国家这一方法是不可取的,讨好是难以让强暴之国满意的。
B.英明的君主会制定法律来规范官员,公平处事,使全国上下一心,攻打别国使其臣服。
C.孟子认为古代的王以怜悯之心体恤百姓,并施行怜悯百姓的政策,这样治理国家就很容易。
D.人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要是不充实它们,就连对父母尽孝都会很困难。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之弥烦,其侵人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5.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

【乙】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曾子:曾参,孔子弟子。②箦(zé):席子。③季孙︰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

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也(躲避)
B.万钟于我何焉(益处)
C.而至于旦(侥幸)
D.举扶而之(更换)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B.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C.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D.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C.乙文抓住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言简意赅,而人物神情宛肖、呼之欲出。如文中用一“止”字活现出子春对童子发问的斥责,用一“呼”字活现出曾子对童子发问的鼓励。
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儒家所推崇的礼义精神,乙文中“曾子易箦”这一行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的具体表现。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
2018-09-02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安庆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①政:政令。②供乐:使……安乐。③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歌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攻之而不胜(           )       (2)故其四欲(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故 从 其 四 欲 则 远 者 自 亲 行 其 四 恶 则 近 者 叛 之。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
2022-10-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师道不传也久矣
B.求人可使报秦/蔺相如,赵人也
C.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师不必贤弟子
D.五亩之宅,树之桑/勇气闻于诸侯
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D.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主要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4.翻译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0-04-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师道不传也久矣
B.求人可使报秦/蔺相如,赵人也
C.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师不必贤弟子
D.五亩之宅,树之桑/勇气闻于诸侯
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D.大王来何操!
3.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主要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05-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A.公孙丑认为道很高很美。
B.公孙丑认为道像登天一样,似乎不可攀,应适当降低标准。
C.孟子认为不能降低道的标准来迁就、迎合人们。
D.孟子认为对道的标准应该采取折中的态度,贤能的人自然就跟从了。
19-20高一下·江西南昌·开学考试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鸡豚狗彘之畜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2020-06-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南昌新东方】南昌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
9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是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多是王侯自称的谦称。
B.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孝悌:就是指在做人方面孝敬父母和兄弟姊妹。
D.黎民: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展开,孟子在对话中多用比喻,说理生动深刻,体现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国思想。
B.文章的首段先写梁惠王质疑,为后文答问做铺垫。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梁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的道理。
C.本文从正面论述“仁政”的措施和好处,并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的观点,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
D.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4.翻译句子。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09-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持国之难易: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事之以货宝,则货宝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事之弥烦,其侵人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虽左尧而右舜,未有能以此道得免焉者也。譬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逢蒙视屈腰挠胭若卢屋妾由将不足以免也。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

故明君不道也。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然后节奏齐于朝,百事齐于官,众庶齐于下。如是,则近者竞亲,远方致愿,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国莫不使,譬之是犹乌获与焦侥搏也。故曰: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此之谓也。

(选自《荀子》,有删改)

材料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为之A逢蒙视B屈腰C挠胭D若卢屋E妾F由将G不足H以免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割定而欲无厌”与“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两句中的“厌”意思相同。
B.三军,古常指上、中、下三军或者左、中、右三军,现指海、陆、空三军。
C.趋,意为奔赴,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尝趋百里外”的“趋”意思相同。
D.于,介词,相当于“到”,与《师说》中“于其身也”的“于”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奉强暴之国来保住自己国家这一方法是不可取的,讨好是难以让强暴之国满意的。
B.英明的君主会制定法律来规范官员,公平处事,使全国上下一心,攻打别国使其臣服。
C.孟子认为古代的王以怜悯之心体恤百姓,并施行怜悯百姓的政策,这样治理国家就很容易。
D.人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要是不充实它们,就连对父母尽孝都会很困难。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之弥烦,其侵人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5.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