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2 道试题
15-16高三上·福建厦门·期末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


[注]①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②为仁:践行仁德。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
2.对同一主张的阐述,上面两个选段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析。
2015-05-08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质检检测语文试卷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_____”,大舜的特点是“_______”。(填成语)
2.上述文段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
2016-11-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0-11高一下·福建·阶段练习
3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2.2.“故曰:国人杀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016-11-18更新 | 5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14-15高三上·福建厦门·期末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 “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
【注】①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天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答:                                                                                     
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4分
答;                                                                                     
2016-11-18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9-10高二下·福建·阶段练习
5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是尚友也。

1.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的人。
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2.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孟子·万章下》)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
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0年福建四地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卷
12-13高三上·福建泉州·期中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尽心上》
  【注】①易: 治理、整治。②菽粟:大豆和小米。
1.从选段来看,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 ,才能让老百姓 。(用原文词语回答,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
2.孟子并非只空谈“礼义兴邦”,也多次谈到经济问题,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孟子对此问题的几项措施。
答:                                                                     
                                                      
2016-11-18更新 | 8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15-16高三上·湖南怀化·期中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 · 里仁》)
孟子曰:“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 公孙丑上》)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请结合其中一种品质谈谈当代社会坚守“君子”这一信念的现实意义。
2016-11-18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1-12高一上·山东济宁·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坏 、凶恶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鼓:动词,击鼓
C.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义而死焉者也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谋动干戈于邦内
C.申之孝悌之义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D.邻国民不加少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对全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4.翻译下列句子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011-12-28更新 | 804次组卷 | 1卷引用:11-12学年山东济宁梁山二中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14-15高二上·江苏泰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孟 轲 问 牧 民 何 先 子 思 曰 先 利 之 曰 君 子 之 所 以 教 民 亦 有 仁 义 而 已 矣 何 必 曰 利
2.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是:            
3.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各持怎样的观点?
孟子:                子思:                 
2016-11-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4-15高三上·福建福州·期末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阐明“仁者无敌”的意义。“王天下“不在乎土地大小,只要国君施行仁政,百姓就会归顺。
B.施行仁政要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占用农时,发展生产,让老百始温饱无优,不陷于水深火热中。
C.孟子认为百姓有时间深耕细作,温饱无优,就会心向国君,武器再简陋也能同仇敌忾打胜战。
D.教化百姓也是施行仁政的重要内容,教民以孝梯忠信等做人的道德修养,人民会用这些侍奉父兄尊长。
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这段文字说明有德行的人是如何对待困境的?
2014-11-18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