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迁(前145-前9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Ⅰ)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节选自《归去来兮辞》)

(Ⅱ)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Ⅲ)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B.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C.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D.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B.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云气               绝:穿过。D.此小大之   :通“辨”,区别
3.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庄子·逍遥游》中,庄子用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等设喻,阐明了“小大之辩”的观点,在文段中能体会到庄子“尚大”的精神追求。
D.《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022-10-02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北方民族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仕楚为三闾大夫,楚襄王无德,侫臣靳尚有宠,楚国不治。屈原忧之,谏襄王,请斥靳尚,王不听,原极谏,其徒宋玉止之曰:“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己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今王方眩于侫口,酣於乱政,楚国之人,皆贪靳尚之贵而响随之。大夫乃孑孑然挈其忠信,而叫譟其中,言不从、国不治,徒彰乎彼非我是,此贾仇而钓祸也。”原曰:“吾闻君子处必孝悌、仕必忠信,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谏不止。靳尚怨之,谗於王而逐之。

原彷徨湘滨,歌吟悲伤。宋玉复喻之曰:“始大夫孑孑然挈忠信,而叫噪于群侫之中,玉为大夫危之,而言之旧矣。大夫不能从,今胡悲耶?岂爵禄是思、国坏是念耶?”原曰:“非也,悲夫忠信不用、楚国不治也。”玉曰:“始大夫以为死孝悌忠信也,又何悲乎?且大夫貌容形骸,非大夫之有也,美不能丑之,丑不能美之,长不能短,短不能长,强壮不能尪弱之,尪弱不乱强壮之。病不能排,死不能留,形骸似乎我者也,而我非可专一一身。尚若此乃欲使楚人之国由我理,大夫之惑亦甚矣!夫君子寄形以处世,虚心以应物,无邪无正、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功无罪,虚乎心,虽桀纣蹻跖非罪也;孝乎心,虽尧舜夔契非功也。则大夫之忠信、靳尚之邪侫,孰分其是非耶?无所分别,则忠信邪侫一也。有所分则分者,自妄也。而大夫离真以袭妄、恃己以黜人,不待王之弃逐,而大夫自弃矣。今求乎忠信而得乎忠信,而又悲之,而不能自止,所谓兼失其妄心者也。玉闻上达节、中守节、下失节,夫虚其心而远於有为者,达节也;存其心而分是非者,守节也;得其所分又悲而挠之者,失节也。”原不达,竟沈汨罗而死。

(《无能子·卷中·宋玉说第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不                              治理得好、安定
B.此仇而钓祸也                    招致
C.大夫之亦甚矣                    糊涂
D.得其所分又悲而之者          阻止
2.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被发行吟泽畔B.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C.徒彰乎彼非我是D.竟沈汨罗而死
3.下列选项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何故怀瑾握瑜B.修乎己不病乎人
C.皆贪靳尚之贵而响随之D.宋玉复喻之曰
4.下列选项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屈原至于江滨B.颜色憔悴
C.形容枯槁D.存其心而分是非者
5.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是以见放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今王方眩于侫口D.悲夫忠信不用、楚国不治也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众人皆醉我独醒             谗於王逐之
B.作《怀沙》之赋             尚若此欲使楚人之国由我理
C.而自令见放                    何以汝
D.又安能皓皓之白             始大夫为死孝悌忠信也
7.下列句子存在几种特殊句式类型(如有倒装句式需进一步细分)?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始大夫孑孑然挈忠信,而叫噪于群侫之中,玉为大夫危之,而言之旧矣。大夫不能从,今胡悲耶?岂爵禄是思、国坏是念耶?
A.1类B.2类C.3类D.4类
8.乙文第二段中关于宋玉劝谏屈原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宋玉用人对自己身体的美丑强弱都不能任自己控制安排类比说理,论述屈原欲在治理楚国上一践己愿的困难。
B.文中列举桀、纣、蹻、跖、尧、舜、夔、契等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通过对比论证的手法论述“虚心应物”的重要性。
C.第二段宋玉对屈原的劝谏层层深入,思路清晰,明确分析了屈原的错误:“欲使楚人之国由我”“有所分”“失节”。
D.从宋玉对屈原的劝谏内容中可以看出宋玉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对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是持反对态度的。
9.甲文中的“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可以看作是对乙文第一段画横线句内容的概括。
10.甲文中的渔父与乙文第一段中的宋玉对屈原处境的建议有何不同?屈原对此的回答其着重点分别是什么?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楚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怛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注释】①怛: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军中以远距离投石为戏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晋,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国被六卿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
B.荆,春秋时楚国别称。因有荆山,故称荆。也说,秦始皇父庄襄王名子楚,为避讳“楚”字,故改楚为荆。
C.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王的谦称。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较弱的诸侯自称“孤”。
D.《史记》,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左传》合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计出万全,老谋深算。王翦和李信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源于前者知己知彼,考虑周到,后者年轻气盛,骄傲轻敌。
B.王翦顾全大局,公而忘私。不受秦王信任,王翦虽有情绪,但当国家需要时,他不计个人恩怨得失,义无反顾,领军攻楚。
C.王翦高瞻远瞩,为计深远。王翦洞悉君王心理,借秦王重用之机,多次索要土地财宝,使子孙后代无后顾之忧。
D.王翦审时度势,讲究策略。楚国举全国兵力来拒秦,王翦坚守不战,养精蓄锐,避敌锐气,寻得战机,最终大败荆军。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2-04-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今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匈奴,是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很大威胁。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军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做法不妥,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后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寻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2022-01-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 屈原传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职位仅次于令尹。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B.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宋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低等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
D.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史记·屈原列传》裴骃集解中说:“骃案《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日昭、屈、景。原(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可见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三大姓的宗族事务之官。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的下属没写完,加上子兰的谗言,所以王怒而疏远了屈原。
B.屈原痛心怀王听力不好,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忧愁苦闷的意思。
C.怀王在国内迷惑郑袖,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D.面对渔夫的劝说,屈原表示宁可投入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也不会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他在自投汨罗之前还写了《怀沙》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022-01-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太史公曰:……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乌江,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节选自《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下列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中的“寿”在这里是祝人健康长寿的意思。
B.“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C.“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
D.“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沛公的一番言辞,既表白了与项王同心协力攻秦的意愿,又轻描淡写地用“不自意”三字掩盖了自己先入关中夺取天下的野心。
B.沛公深知自己势单力薄,所以他按时赴约,从“谢”和“东向坐”的行为举止上着意表现出自己的谦卑的态度,以求得项王的原谅。
C.项王自恃人多势众,对沛公所言根本不加分析,又脱口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等于把绝密信息拱手交给了敌方。
D.樊哙闯帐虽未得沛公允许,但吃生彘肩后,能慷慨陈词为沛公诉苦,问得项王未有以应,使宴会气氛有所缓和,也是立了大功的。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也。项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逆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B.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C.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D.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除在君、父跟前外,一般称字而不称名。
B.氏是姓的分支,姓是一种族号,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姓氏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
C.河,最初的本义是指黄河,后来扩大为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都能称河,本文中的“河”就是指广义的河。
D.社稷中的“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羽的父亲项梁,就是一位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楚国大将。
B.宋义用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的事例博得了楚怀王的信任,并且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位置在项羽、范增之上。
C.项羽利用早晨去参见宋义的机会,在军帐中将他杀死,其他将领们都因畏惧项羽而不敢抗拒,并且还一起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
D.项羽私自杀死宋义后,对外宣称宋义勾结齐国共同谋反,自己是受楚王密令处死宋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担心其他将领对自己的不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2)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021-12-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 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B.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C.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D.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爵位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要高一等。
B.贾,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后泛指商人。文中“贾竖”是对商人的蔑称。
C.崩,古代称帝王或皇后死亡为“崩”,称诸侯死曰“薨”,称士死曰“卒”。
D.谥,古代帝王、官员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文成”属于褒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心念故国,重义轻财。他的祖父、父亲在韩国为官,韩国被秦国灭亡后,他用家中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希望为韩国报仇。
B.张良判断准确,善出良策。他建议汉王派郦食其用财宝诱反秦将,又阻止汉王与秦叛将联合攻打咸阳,转为袭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化解难题。汉四年秋,汉王被楚追到阳夏,困守固陵,诸侯原已约好前来但没到,他献计为汉王解决了这个难题。
D.张良不为利惑,处事明智。汉王封赏功臣,让张良在齐选三万户为封地,但是他委婉拒绝,只选择留县为封地,被封留侯。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课内)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课内)
2021-11-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乙)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B.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C.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D.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席,古人席地而坐,当对人表示尊敬时,则起立离开席位。
B.驽下是指资质驽钝、才能低下,与文中的“足下”一样都是谦词。
C.顿首,指磕头,古时的一种交际礼仪,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邑是指古代君主赐给诸侯、功臣的封地或诸侯赐给卿大夫的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丹心忧国运,寻求纾难之法。面对秦王贪利和各诸侯国惧怕秦国而不敢合纵的情况,他计划招募勇士,劫持或刺杀秦王,以解燕国之患。
B.荆轲积极谋划,力求计划周密。在秦军压境、太子丹求计的危急时刻,荆轲仍思虑周全,提出以樊於期首级和燕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
C.荆轲果敢勇决,抓住问题关键。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取樊於期的首级交给秦王,于是私下会见樊於期,抓住他想复仇的心理,切中要害地进行游说。
D.樊於期慷慨激愤,舍命成全大计。他因秦国刻毒对待自己和父母宗族而恨入骨髓,却无复仇良策,为了成全燕太子丹的救国大计,他甘于献出首级。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庄子者,蒙人也,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孔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B.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C.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D.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子”在文中是指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在的“您”。
C.晦指阴历每月第一日,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苏轼在《再游径山》中“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常圆无晦朔”中也曾提及“晦朔”。
D.石,是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3.下面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写《渔父》《盗跖》《胠箧》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进而来表明老子的学说主张,这些篇章所言之辞,都是空话没有实事依据。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庄子用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等设喻,阐明了“小大之辩”的观点,在文段中能体会到庄子“尚大”的精神追求。
D.惠子从魏王那里得到了大葫芦的种子,种成后认为大葫芦实在太大而没有实在的用处,决定把它击破,这举动背后蕴含了惠子对庄子思想“大而无用”的批驳。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该书以明末清初施耐庵的删节本流传最广。
B.俄国的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被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羊脂球》《项链》《凡卡》等。
C.晋代完整地保留了汉代以来的选官制度,包括设孝廉以选拔孝顺父母、品行方正之人,设秀才以选拔有才华的人等等。
D.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方便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杀青泛指写定著作,现在电影拍摄部分已经完成也叫杀青。
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2021-11-1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