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迁(前145-前9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①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参为齐相国。其治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

②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言文刻深、欲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③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

④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节)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治用黄老术          要:需要B.声名者            务:追求
C.惠帝参曰                 让:责备D.朕与               少:轻视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参为齐相国 / 参辄饮醇酒
B.择郡国吏木诎文辞 / 帝富春秋
C.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 陛下言是也
D.后去 / 试私从容问父曰
3.对第③段汉惠帝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思细腻B.沉着机变C.宽容敦厚D.勇于纳谏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曹参身为汉相国而“不治事”,为什么能得到太史公的肯定?综观全文,请分条概述原因。
2018-01-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 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向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指我国古代被现任君主依照法定程序确认为王位或皇位继承人的子侄,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先秦称王太子,秦以后称皇太子。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农耕时代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常用“社稷”,代指国家。
C.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行刺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城里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以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就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檀长击筑的才能,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但却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继续击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018-01-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为汾阴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     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B.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C.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D.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谥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
B.侯,古爵位名。在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比公低一等。
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指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的死叫“薨”,称大夫的死叫“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反抗暴秦,屡立战功。他早年追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的斗争,官职也一再升迁。后来,他被封为汾阴侯。
B.周昌为人强力,敢于直谏。刘邦骑在他脖子上问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君主时,他斥责刘邦是个像桀纣一样的昏君。
C.周昌刚强正直,深得信任。为了保护戚姬和其子如意,汉高祖刘邦将周昌从御史大夫提升为赵王相国。
D.周昌忠于职守,坚守信义。高祖死后,吕太后欲害赵王刘如意,多次召他入京。周昌坚持不让赵王入京。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017-12-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文言文阅读,回答下面小题。

陈涉少时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下列各项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试,试探B.佣耕:受雇为田主耕种
C.苟:如果D.安知:哪知
2017-12-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汉语班)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咸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馀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

其秋,匈奴入代,杀都尉朱英。 其明年春,大将军青出定襄,斩首数千级而还。月馀,悉复出定襄击匈奴,斩首虏万馀人。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馀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馀,汉兵尽。前将军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馀骑可八百,奔降单于。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大将军问其罪正闳、长史安、议郎周霸等:“建当云何?”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馀,士尽,不敢有二心,自归。自归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大将军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军吏皆曰“善”。遂囚建诣行在所。入塞罢兵。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下列文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于是引兵而还于是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
B.与战一日馀,汉兵臣少仕伪朝
C.诸将皆兵属大将军 猥微贱,当侍东宫
D.自归斩之霸说我以明威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侯爵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侯”古代也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B.元朔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在本文指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
C.裨将,副将。禆,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引申为次等。“得右贤裨王十馀人” 中的“裨王”也是指的地位次等的王。
D.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将军、游击将军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青带领军队出其不意围攻匈奴右贤王,右贤王趁夜逃跑,轻骑校尉郭成追出几百里,没有追到,俘获的右贤王的裨将等十多人,还俘获了大量男女和牲畜。
B.卫青坚持推辞皇帝封赏他的三个儿子做侯爵,说战争获得胜利是因为仰赖皇帝的英明,也是诸位校尉奋力拼杀的功劳。
C.周霸建议卫青杀了苏建,从而在军队中树立威信。正闳、长史安认为,苏建凭借几千兵力抵挡单于数万兵力,奋力战斗一天多,士兵全部战死,他一个人回来。如果斩杀了苏建,是警醒后来的士兵不要造反。
D.卫青认为自己享受皇帝恩宠,并不敢擅自于汉地之外诛杀将领,他要把苏建带回长安,让皇帝自己决定苏建的生死,以表示卫青自己不敢独断专权。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史记·李将军列传》)

1.下列对文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B.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C.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D.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广家世世受射                            受射:传习射箭之术
B.典属国公孙昆邪上泣曰            为:对、向
C.后广转为边郡太守,上郡        徙:调任
D.皆惊,上山                         陈:军阵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将领,曾因追逐捉拿燕太子丹而立下功劳。
B.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作战取得胜利,因为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没有得到汉景帝的封赏。
C.典属国公孙昆邪因为妒忌李广的才华,又讨厌李广自逞武力,请求皇上调任李广做上郡太守。
D.李广带着一百骑兵去追击匈奴的三个射雕者,亲自射杀了两个,活捉了一个。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钜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者十余,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着;敝,疲惫。④枝梧:抵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胜则兵                           罢:通“疲”,疲劳。
B.故不如先秦赵                    斗:使……相斗。
C.立羽为上将军                    假:假扮。
D.救钜鹿者十余                    壁:营垒,军营。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B.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C.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D.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义率部抵达安阳后,停留不前。对项羽攻打秦军的建议并不采纳。甚至说“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者一律斩首。
B.宋义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于是项羽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
C.宋义名为救赵,“久留不行”,不戮力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借机徇私,的确不能统领一军。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无不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国的军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2)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3)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2017-12-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8 . 文言文阅读

义纵者,河东人也。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纵有姊义姁,以医幸王太后。王太后问:“有兄弟为官者乎?”姊曰:“有弟无行,不可。”太后乃告上,义姁弟纵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治敢行,少蕴藉,县无逋事,举为第一。迁为长陵及长安令,直法行治,不避贵戚。以捕案太后外孙修成君子仲,上以为能,迁为河内都尉。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宁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为关都尉。岁余,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义纵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闻宁成家居南阳,及纵至关,宁成侧行送迎,然纵气盛,弗为礼。至郡,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成坐有罪,及孔、暴之属皆奔亡,南阳吏民重足一迹。而平氏朱强、杜衍杜周为纵牙爪之吏,任用,迁为廷史。军数出定襄,定襄吏民乱败,于是徙纵为定襄太守。纵至,掩定襄狱中重罪轻系二百余人,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亦二百余人。纵一捕鞠,曰:“为死罪解脱”。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

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然其治尚宽,辅法而行,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后会五铢钱白金起,民为奸,京师尤甚,乃以纵为右内史,王温舒为中尉。温舒至恶,其所为不先言纵,纵必以气凌之,败坏其功。其治,所诛杀甚多,然取为小治,奸益不胜。直指始出矣。吏之治以斩杀缚束为务,阎奉以恶用矣。纵廉,其治仿郅都。上鼎湖,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道多不治。上怒曰:“纵以我为不复行此道乎?”嗛之。至冬,杨可方受告缗,纵以为此乱民,部吏捕其为可使者。天子闻,使杜式治。以为废格沮事,弃纵市。

(节选自《史记·义纵传》,有删改)


【注】①告缗:指告发富户隐匿财产,逃漏税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B.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C.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D.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等。
B.关东:文中指东北三省,因位于山海关之东而得名。亦称“关外”。
C.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如文中“幸鼎湖”意思是到了鼎湖。
D.天子:古代统治阶级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纵年少时曾经做过强盗,他的姐姐被太后宠幸,经太后推荐,他进入官场;义纵做官后曾抓捕审讯太后外孙修成君的儿子,得到皇上的赏识。
B.皇上想提拔宁成担任郡守,御史大夫说宁成为官太凶猛,不能让宁成治理人民;义纵升任南阳太守后,狠狠地整治了和他有仇的宁成。
C.义纵做定襄太守时,大力整治不法行为,斩杀四百多人,令人不寒而栗;但他敢作敢为的性格为自己埋下了祸根,他最终被皇上处死。
D.凶恶的王温舒得罪了义纵,遭义纵报复;赵禹、张汤由于严峻刻薄位列九卿,但他们的凶狠无法与义纵比;义纵虽然凶狠,但廉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敢行,少蕴藉,县无逋事,举为第一。
(2)其治,所诛杀甚多,然取为小治,奸益不胜。
9 . 三、文言文阅读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别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C.马童D.亦足
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A.而刀刃若新发于硎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C.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D.何如
3.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乌江亭长船待                    项王身亦十余创            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4.联系全文,请你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
10 .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醒,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清白)受物之汶汶(污染)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D.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①府吏丁宁,结誓不别离。                      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
③秦王击轲,八创。                                ④屈原至于江滨,发行吟泽畔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4.把第Ⅰ卷《屈原列传》中的句子(1)和课内句子(2)(3)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