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唐]王绩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看,本诗是一首五言排律。
B.题目中“见”的用法是表示被动。
C.从押韵看,本诗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D.从题材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描写了诗人和乡人由乍见之悲转为相见之喜。
B.“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描写了诗人带着乡人拜访亲朋旧友童稚孺子。
C.“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表现诗人希望乡人立即答复自己问题的迫切。
D.“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表现诗人将很快动身回乡且归隐故园的愿望。
3.《唐诗选》中评价此诗“诗中连间十二句,而不作答,构思之奇,出人意表”,请结合全诗围绕此评价加以赏析。
2020-12-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
2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秋夕宿石门馆

唐·丘丹

暝从石门宿,摇落四岩空。

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

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

独卧不成寐,苍然想谢公。

1.第一联中扣诗题中“夕”字的字词是____________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冲淡平和B.幽冷峭洁C.刚健洒脱D.深沉含蓄
3.本诗二三联写景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3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包何

郎官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几处折花惊蝶梦,数家留叶待蚕眠。

藤垂宛地萦朱履,泉迸侵阶浸绿钱。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如烟


注解:①郎官休浣怜迟日:郎官,指程员外;休浣,官吏按例休假;迟日,指春日。②有年:丰年。③绿钱,青苔。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处折花惊蝶梦”承上“郎官休浣怜迟日”句。
B.“数家留叶待蚕眠”承上“野老欢娱为有年”句。
C.颔联中“惊”“待”两字,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D.颈联中写到藤蔓“萦朱履”,融入了人的情感。
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雄浑悲壮B.哀怨凄婉C.闲适清雅D.平淡自然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2020-11-24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③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游寓”与“看春”
B.第三、四句中的“上林苑里”与“细柳营前”
C.第五、六句中的“尽兴”与“留宾”
D.第七、八句中的“风日道”与“倍还人”
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和“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
B.第三句虚写长安景色,描绘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以乐衬哀。
C.颔联以“徒”和“漫”,形象巧妙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D.尾联超出了一般感怀诗表达孤独伤感之情的局限,将思念化为祝愿。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
2020-11-2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野望

[唐]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①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②徙倚:徘徊,来回地走。③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
C.《古诗菁华》D.《律诗集萃》
2.关于诗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结构是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且写景都是工整的对句。
B.颔联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山山”“树树”都笼罩在秋意阑珊的落晖之中。
C.此诗描写山野秋色,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带有闲逸的情调。
D.首联“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3.赏析颔联和颈联写景的精妙之处。
2020-11-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诗歌,完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注释】风正:风顺、风和。
1.从体裁看,这首诗歌属于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B.颈联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诗虽有“乡书”“归雁”等词,但毫无沉重的羁旅之愁,心情舒展欢快。
D.尾联即景抒情,因见自然界的变化而触动归思,想借归雁传达音信。
3.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价“风正一帆悬”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020-11-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10高三上·上海浦东新·期中
7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注]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诗人此前曾因谗遭贬,处于众口交毁的环境中。
1.联系诗题,请回答《送友人》一诗的前后两句各写了什么?
答: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两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芙蓉楼送辛渐》中“楚山孤”一是实写,写诗人在芙蓉楼上遥见到的楚山孤峙,二是用了________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请从内容上或从艺术特色上对这两首诗谈一点不同之处。
2020-08-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届上海市东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秋日山寺怀友人

(唐)刘沧

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1.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     )。
A.《咏秋即兴》B.《清秋思远》
C.《怀古伤秋》D.《秋日赠别》
2.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     )。
A.寓情于景物之中B.远景与近景交错
C.对比与衬托并用D.以虚景衬托实景
3.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10-11高一上·上海宝山·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家家雨、处处蛙
       

3.乙诗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空间,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019-12-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大附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摸底语文试题
10-11高三上·上海宝山·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①杜陵: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1.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__(传统节日名)前一或二日。
2.下面对这两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诗第二句写出了“堪悲”。作者独在他乡,寒食佳节,倍思亲人。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B.孟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
C.韦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韦诗通篇写景,正因为诗人情深意真,在下笔时把“想诸弟”的情意贯串、融合在全诗之中,就使四句诗成为一个极其和谐的整体。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两首诗歌的划线句。(任选一句)
2019-12-1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交大附中2009-201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