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秋夕宿石门馆

唐·丘丹

暝从石门宿,摇落四岩空。

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

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

独卧不成寐,苍然想谢公。

1.第一联中扣诗题中“夕”字的字词是____________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冲淡平和B.幽冷峭洁C.刚健洒脱D.深沉含蓄
3.本诗二三联写景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悲剡溪古藤文

(唐)舒元典

①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枿逼土,虽春入土脉,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言:“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温而荣,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

②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乃寤曩见剡藤之死,职正由此,此过固不在纸工。( )今九牧士人,自专言能见文章户牖者,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其自重皆不啻握骊龙珠。虽苟有晓寤者,其伦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遂轻傲圣人之道。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杨》《皇荂》,言偃、卜子夏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比肩握管,动盈数千百人,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日日以纵,自然残藤命,易其桑叶,波浪颓沓,未见其止。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剡纸者耶?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剡矣。

③大抵人间费用,苟得著其理,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莫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夭阏。予谓今之错为文者,皆夭阏剡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注】①东雒西雍:雒,通“洛”,唐代以京城长安之东的洛阳为东都,称东洛;西雍泛指处于西方的京城长安一带。②《折杨》《皇荂》:代指世俗音乐。③言偃、卜子夏:都是孔子弟子,在孔门以文学见称。
1.可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A.因B.而C.则D.且
2.下列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剡溪地域除古藤外的的植物,到了春天一般都能够焕发生机。
B.古藤因为纸工的过度采伐而枯萎,我因此向剡溪上的人询问。
C.剡溪纸工出于公利来采伐,就使大多数古藤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D.古藤被人中伤,乃至生气丧尽,暗含了作者愤懑的身世之感。
3.请分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语言表达特点。
4.请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
5.本文是一则杂感,在写作时采用了“因事说理”的方法,请对此进行分析。
10-11高二下·上海宝山·期末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人谁肯(         )
(2)其必(          )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          )
2.选出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项城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
B.夺贼之财食其食            吾终日思矣
C.仓廪皆积也                  皆出于此乎
D.坟墓存                         如乐作
3.选出和“国家何有”句式相同的一项
A.青,取之于蓝B.石之铿然有声者
C.不拘于时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5.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019-12-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交上海交大附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几度隔山川,故人江海别。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释:①云阳:县名;韩绅,诗人的老友。②共传:互相举杯。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      )体诗。诗中有一联上下句被颠倒了,这一联是(      )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章法严谨。
B.首联从时、空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
C.颔联与中唐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想象离别后各自借酒浇愁的情形,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切。
3.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019-12-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华东师大版高二第四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4-15高二下·上海宝山·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从题材分类看,这首诗歌属于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颔联中“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的时节,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B.诗人开篇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C.嘹唳的雁声,觉得怅惘凄切;坐对云山,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这是作者送别友人后的心情写照。
D.“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尾联加以赏析。
2019-12-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释: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张水部”指__________
2.从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

B(不超过40字)

3.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019-12-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华东师大版高二第四册第五单元检测卷(一)
9-10高三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名校
7 .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云安井自大江溯别派,凡三十里。近井十五里,澄清如镜,舟楫无虞。近江十五里,皆滩石险恶,难于沿溯。乾祐念商旅之劳,于汉城山上,结坛考召,追命群龙,凡一十四处,皆化为老人,应召而至。乾祐谕以滩波之险,害物劳人,使皆平之。一夕之间,风雷震击,一十四里,尽为平潭矣。唯一滩仍旧,龙亦不至。乾祐复严敕神吏追之。又三日,有一女子至焉。因责其不伏应召之意。女子曰:“某所以不来者,欲助天师广济物之功耳;且富商大贾,力皆有余,而佣力负运者,力皆不足。云安之贫民,自江口负财货至近井潭,以给衣食者众矣。今若轻舟利涉,平江无虞,即邑之贫民,无佣负之所,绝衣食之路,所困者多矣。余宁险滩波以赡佣负,不可利舟楫以安富商。所不至者,理在此也。”乾祐善其言,因使诸龙各复其故。风雷顷刻,而长滩如旧。唐天宝中,诏赴上京,恩遇隆厚。岁余还故山,寻得道而去。

(选自《酉阳杂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舟楫无__________
(2)乾祐复严神吏追之____________
(3)余宁险滩波以佣负____________
(4)得道而去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乾祐善其言”中“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力负运者,力皆不足B.不可舟楫以安富商
C.赴上京,恩遇隆厚D.后人之而不鉴之
3.与上文“有一女子至焉”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盘盘焉,囷囷焉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且焉置土石
4.翻译文中句子。
(1)乾祐谕以滩波之险,害物劳人,使皆平之。
(2)某所以不来者,欲助天师广济物之功耳;
5.文中由神龙化身的女子对“不伏应召”作出的解释是什么?对此,你的意见是什么?
2019-12-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2010·上海·模拟预测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汴河①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②?

[注]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人工运河的一段。 ②不较多:差不多。

1.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前者是________,后者则是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了“汴河”,但写作目的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019-12-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高三3+X考前模拟信息卷语文试题
2010·上海虹口·二模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19-12-0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华东师大附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10·上海嘉定·二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金陵: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韦庄:唐代末年诗人。府相:   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1.颈联中“攒”字是个多音字,为其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A.cuán(聚集)       B.zăn(积聚)
2.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一用颠倒之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简要赏析这一联
3.本首诗和《琵琶行》第二段一样,都以写“江月”作结,分别分析其作用。
2019-11-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