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013·上海黄浦·二模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昌黎先生集》序

唐·李汉

① 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易》繇爻象,《春秋》书事,《诗》咏歌,《书》《礼》剔其伪,皆深矣乎!秦汉已前,其气浑然;迨乎司马迁、相如、董生、扬雄、刘向之徒,尤所谓杰然者也。至后汉、曹魏,气象萎靡;司马氏已来,规范荡悉;谓《易》已下为古文,剽掠僭窃为工耳!文与道蓁塞,固然莫知也。

② 先生生于大历戊申,幼孤,随兄播迁韶岭。兄卒,鞠于嫂氏,辛勤来归。自知读书为文,日记数千言;比壮,经书通念晓析,酷排释氏,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汗澜卓踔,渊泫澄深,诡然而蛟龙翔,蔚然而虎凤跃,铿然而韶钧鸣。日光玉洁,周情孔思,千态万貌,卒泽于道德仁义,炳如也。洞视万古,悯恻当世,遂大拯颓风,教人自为。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志益坚,终而翕然随以定。呜呼!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

③ 长庆四年冬,先生殁。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遂收拾遗文无所失坠,得赋四,古诗二百一十,联句十一,律诗一百六十,杂著六十五,书、启、序九十六,哀辞、祭文三十九,碑志七十六,笔、砚、鳄鱼文三,表状五十二,总七百,并目录合为四十一卷,目为《昌黎先生集》。

注释:①僭:越分   ②卓踔:高远   ③翕然:和顺   ④常:一般、普通、平常

1.文中“昌黎”是指韩愈的           
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文坛上先秦典范的古文已经逐渐消失。
B.李汉认为《易》以后的古文是把抄袭掠夺越分窃取当作精巧。
C.曹氏父子认为文坛上先秦典范的古文已经逐渐消失。
D.韩愈认为《易》以后的古文是把抄袭掠夺越分窃取当作精巧。
3.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写“时人”种种神态的作用。
4.作者写第③段的意图是                           
5.简述作者对韩愈文章特点和文学成就的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9-11-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14-15高一下·上海徐汇·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①李益,唐代凉州人。凉州陷于吐蕃前,举家迁居洛阳。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此诗作于这一时期。
1.对首联和颔联内容或手法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现实   历史B.景色   情感
C.空间   时间D.比拟   联想
2.颈联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赏析。
3.结合作者身世,评析其“自伤”的情感。
2019-10-20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洛阳早春

顾况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注】①顾况:唐代诗人,苏州海盐人。一生官位不高,曾受人引荐入朝任著作郎,时洛阳为唐代东都。②百舌:百舌鸟,立春后鸣叫不已,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留鸟,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

迁徙。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颔联流露出家人不能跟随自己身边的遗憾。
C.颈联进一步交代“愁”因何在。
D.尾联“伊水东流”意味深长。
3.全诗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试就尾联加以赏析。
2019-10-11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唐)于鹄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

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从题材和体裁看,下列对本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咏史诗   古体诗B.边塞诗   古体诗
C.咏史诗   近体诗D.边塞诗   近体诗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烽火”与“百战场”形成对比,表现战争失败的残酷。
B.“发”“度”二字用比喻比拟手法,表现战事的急切迅疾。
C.作者善用叠词,描绘中原与塞上的春日景色,具有音韵美。
D.这首诗从语言风格来看,刚劲凝练,慷慨激昂,奇诡瑰丽。
3.紧扣“断君肠”一语,赏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5·上海黄浦·二模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秋日众哲馆对竹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1.本诗对仗联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1B.2C.3D.4
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叠词“萧萧”,生动地突显竹子“凌霜”的神韵美。
B.“异”字,写众哲馆竹色彩不同于三湘竹的变化美。
C.首联写竹傲寒而立,翠绿凌霜,描摹竹林的静态美。
D.颔联写风动起寒声,竹影爬墙,描绘竹林的动态美。
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和尾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2015-06-12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