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野望

[唐]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①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②徙倚:徘徊,来回地走。③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
C.《古诗菁华》D.《律诗集萃》
2.关于诗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结构是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且写景都是工整的对句。
B.颔联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山山”“树树”都笼罩在秋意阑珊的落晖之中。
C.此诗描写山野秋色,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带有闲逸的情调。
D.首联“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3.赏析颔联和颈联写景的精妙之处。
2020-11-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2-13高一上·上海奉贤·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题中“十五”指的是“中秋”,从诗中“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2.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地白”二字,使中庭月色笼上空明、澄净、素洁、清冷之感。
B.“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周围环境的喧闹与诗人心境的烦躁。
C.“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D.三四句诗人却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
3.末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之“落”,有的版本写为“在”,你认为那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2019-12-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4·上海奉贤·一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 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靠近今富春江处。作者綦(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1.“持竿叟”暗含了________( 填入人名)富春江隐居垂钓的典故。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为五言古体诗,开篇“幽意无断绝”中“幽意”二字透出全诗主旨。
B.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C.此诗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肆意不羁的人生态度。
D.全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3.标题中的“泛”字传神并统领全诗,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泛”字展开的。
2019-11-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选出与所给作品体裁相同的一项()
A.《登楼》(杜甫)
B.《雨霖铃》(柳永)
C.《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以下对这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用互文手法,写村里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写出了一派丰收的忙碌场景。
C.五六两句从侧面下笔,写村民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
D.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3.后人评价这首诗歌“立意精巧,讽刺深刻”,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019-07-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城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钱子入京

   李顺

夜梦还京北,乡心恨捣衣

朝逢入秦使,走马唤君归

驿路清霜下,关门黄叶稀

还家应信宿,看子速如飞。

注:①信宿:表示两夜。

1.诗中“            ”意象常常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京北”和他乡作比,表现诗人和钱子的飘零之苦。
B.颔联以动作描写突出了京城来使催促钱子返归的匆忙急迫。
C.颈联连用4个意象,融情于景,以想象之笔营造萧瑟意境。
D.全诗围绕“送”字,友人远去而驻足良久,情感凄婉哀伤。
3.本诗尾联是怎样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
2010·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 疑 山 图 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     ②表:标记。
1.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_________
2.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3.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2010-06-11更新 | 92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