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鉴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廷、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注】①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②靧(huì):洗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释囚A辟为B参谋C未几D辞职E李阳冰F为当涂令G白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以命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B.“与吴筠善”与“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C.左右,文中指身边的人,与现在表示约数的“左右”并不相同。
D.“道寻阳”与《师说》“闻道有先后”两句中的“道”意思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年轻时就才华出众,益州长史苏颋见到他惊为“天才英特”,认为“少益以学”完全能赶上汉代的司马相如。
B.李白才思敏捷,写文章一气呵成。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李白侍奉玄宗,经常喝醉酒,并多次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在永王李璘幕下当僚佐,李璘失败李白论罪当斩。李白曾救过郭子仪,这时得郭子仪全力营救,最终免于被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2)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5.文中李白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他“骜放不自修”?请列举三处简要说明。
2024-01-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自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武中衔之。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甫家A寓鄜B弥年C艰窭D孺弱至饿死E因许甫F自往G省视。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周易》《乐经》六部儒家经典。
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中的“会”,与“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会”含义相同。
C.右拾遗,是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为左、右拾遗,为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
D.卒指死。古代对不同人物的死亡有不同的称呼,诸侯死称崩,天子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虽然考进士未中,却因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他历尽艰辛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和窝藏董廷兰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惹怒肃宗,差点获罪。后因饥荒,杜甫弃官并离开秦州。
C.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非常亲善。但杜甫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
D.杜甫和李白、高适曾经相伴旅行,一起在汴州,酒酣后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但人们不能猜透杜甫的心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5.杜甫在本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加以概括。

3 . 阅读下面这首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

1.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
2023-08-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选自《贞观政要·君道》,有删改)

材料二:

俄检校侍中,进爵郡公。帝九成宫,宫御舍湋川宫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继至,吏改馆宫御以舍靖、珪。帝闻,怒曰: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征曰:靖、珪皆陛下腹心大臣,宫人止后宫扫除隶耳。方大臣出,官吏谘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夫官舍,固靖等见官吏之所,吏不可不谒也。至宫人则不然,供馈之余无所参承。以此按吏,且骇天下耳目。帝悟,寝不问。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剌王时,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离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

(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A以事B有不可C故谏D若不从E辄应F恐遂G行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的年号,他只用过“贞观”的年号,很多皇帝使用多个年号。
B.“帝幸九成宫”与“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幸”字含义相同。
C.“诚可恶”与“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
D.所以,表方法、凭借,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朝廷高官李靖和王的到来,原本被安置在官舍中的宫女被官吏安排在别处住,唐太宗认为此举是怠慢他的宫女,要审讯查办这些官吏。
B.魏征进谏说,李靖、王珪是皇帝的心腹大臣,宫女只是后宫的奴仆,官舍本来就是李靖等接见官员的地方,用此事来审讯官吏,会让天下人惊骇。
C.唐太宗认为自己能放弃怨嫌任用魏征等人才,无愧于古人。唐太宗说,魏征每次进谏若没被采纳,他发话魏征就不马上答应,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D.唐太宗住在昭仁宫时,对地方官的渎职、失职行为多有谴责,魏征用隋朝亡国的历史教训来劝谏,唐太宗感到惊讶,说没有魏征就听不到这种话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
(2)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
5.魏征进谏,多次触怒唐太宗,唐太宗为什么能够一再容忍?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征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谢曰:“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帝矍然,曰:“吾悟之矣”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食膏粱,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不听。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禄赐、国官、防阁并同职事。十七年,疾甚。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征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B.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C.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D.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年幼死去母亲,也是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文中指魏征幼年丧母。
B.谏议,古代一种官职,专掌议论。历史上著名的谏议大夫有魏征、司马光等。
C.左右,文中指在旁侍候的近臣,现在多指旁边或表示约数,二者的意思不同。
D.约昏,文中是约为婚姻的意思,这与古人娶亲天黑时举行婚礼的习俗有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少年孤苦,穷困失意,放弃财产不去经营;隋末战乱时,他假扮过道士;他颇有才华,心怀大志,精通书史术数,曾为元宝藏掌管书檄。
B.窦建德兵败后,魏征被当时太子召为洗马,他见秦王功高,私下劝谏太子要早做打算;太子失败后,面对秦王责怪,坦诚不讳,不卑不亢。
C.有人诋毁魏征偏袒自己人,于是皇帝派温彦博去调查,虽然证实事情并非如此,但温彦博还是认为魏征应受到斥责,对此皇帝心里很是担心。
D.魏征平素并不熟悉法律,只知道大概,但他以情理来处理,人人心悦诚服;他胆识过人,经常犯颜进谏,遇到皇帝十分恼怒时,仍神色不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2)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
5.魏征是如何劝谏太宗停止册封郑女的?请简要说明。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部前奏战三篇/席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案相试文章/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第,指科举考试中考取状元。第是科举考试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级。
B.擢,升官。其他表示晋升官职的词还有升、拔、右迁、陟、晋、进、加等。
C.《六经》,指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
D.拾遗,唐代谏官名,与补阙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北宋改为左右正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曾得到李邕的赏识,李邕惊叹于杜甫的才学,主动前去见杜甫。后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杜甫多次向皇帝献上赋和颂并自己大力赞扬自己;杜甫的先祖从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已十一世。
C.杜甫生活困窘,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担心漂泊而死于路途沟壑,进言希望皇上同情、怜爱他。
D.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犯罪牵累了董廷兰,董廷兰被罢黜宰相职务。杜甫为此上疏触怒了唐肃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2)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5.严武原本是杜甫的世交,后严武为什么想要杀了杜甫?杜甫又是如何解脱的?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B.安能摧眉折腰权贵(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C.云青青兮欲(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D.栗森林兮层巅(惊:震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1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因其有才能、德行而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惜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5.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有删改)


【注】①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B.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C.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D.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蛮,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
B.都督,中国古代掌管地方行政的长官,兴于三国。
C.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年无父无母者。
D.管记,古代对书记、记室参军等文翰职官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仲翔命运多舛。他从小就是个孤儿,成年后跟随李蒙讨伐南蛮时被俘,而需要赎金赎身时叔父却已离世。
B.郭仲翔颇有才干。李蒙率军讨伐南蛮作乱时,郭仲翔因为有才干而被任命为判官,李蒙让他掌管军中事务。
C.郭仲翔知恩图报。吴保安去世后,郭仲翔厚葬吴保安,亲自在吴保安的坟旁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
D.吴保安为人仗义。在郭仲翔被俘虏而需要赎金赎身时,吴保安变卖了全部家产,凑足一千匹绢赎出郭仲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
(2)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
2022-06-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注】①尊前:即樽前,饯行的酒席前。②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把”“欲语”从心理和神态上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归期在即主人公内心的不舍、不忍又不得不离别的痛苦。
B.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叮咛恳切,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C.“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与“直须”和“始共”相呼应,只有欣赏看尽洛阳牡丹,才容易送别春风归去。
D.整首词通过记叙、抒情表达了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又从儿女柔情中提出带有哲理的问题。
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本词的名句,有人评价说这两句“于伤别中蕴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请结合全词对此进行理解。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已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B.幕府,古代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
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
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戎、西夷、南狄、北蛮统称蛮夷或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必定跟随,无一例外。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诸子遵守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2)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
5.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