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身橐鞬,风纚露沐,然锐情经术,即王府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闲,则与讨古今,道前王所以成败,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贞观六年,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尽召天下惇师老德以为学官。数临幸观释菜,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赐以束帛。生能通一经者,得署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大抵诸生员至三千二百。自玄武屯营飞骑,皆给博士受经,能通一经者,听入贡限。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

高宗尚吏事,武后矜权变,至诸王驸马,皆得领祭酒。初,孔颖达等始署官,发《五经》题与诸生酬问。

玄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不敢尽臣之。置集贤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汇群书至六万卷,经籍大,又称开元焉。禄山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商私楮,丧脱几尽,章甫之徒,劫为缦胡。于是嗣帝区区救乱未之得,安暇语贞观、开元事哉?自杨绾、郑余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优学科,先经谊,黜进士,后文辞,亦弗能克也。文宗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由是观之,始未尝不成于艰难,而后败于易也。

尝论之,武为救世砭剂,文其膏粱欤!乱已定,必以文治之。否者,是病损而进砭剂,其伤多矣!然则武得之,武治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故曰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儒待其人乃能光明厥功。至专诵习传授、无它大事业者,则次为《儒学篇》。

(节选自《新唐书•儒学列传(上)》)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乃A举天下B一之C于仁义D莫若儒E儒F待其人G乃能H光明厥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前王所以成败”中的“所以”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
B.祭酒,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隋唐以后称作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C.“经籍大备”中的“备”与《岳阳楼记》“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都是“具备”之意。
D.文宗,与文中的“太宗”均是皇帝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唐玄宗等诸位国君都重视“文”,都十分重视读书人,或重视相关机构的设置。
B.唐太宗非常器重儒士,有时与他们纵论天下事,甚至夜以继日,多次亲自参加祭祀仪式。
C.唐玄宗真心实意对待经士,或以礼待之,或请人进宫讲解;置备书籍,并在安史之乱时积极抢救。
D.作者在文末分别用“膏粱”和“药剂”喻指“文”和“武”,进而指出它们各自的特有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宗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
(2)然则武得之,武治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
5.结合文意,概括编写《儒学列传》的目的。
2024-03-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二)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浞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辨》,然卒亦不就举。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与游者权璩、杨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时为所取去。贺亦早世,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节选自《新唐书·李贺传》)

材料二:

愈与李贺书,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饥”也,惟宦官宫妾不敢言“机”及“谕”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节选自韩愈《讳辩》)


【注】①周文王名昌、武王名发,周公有诗曰“在昌厥后”“骏发尔私”。②孔子曾说过“守不足徵”“某在斯”。孔子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时不说“在”,说“在”时不说“征”。③唐高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世祖名晒、玄宗名隆基、代宗名豫。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辞尚A奇诡B所得C皆惊迈D绝去E翰墨F畦迳G当时无能效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丙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指完成,在句子“援笔辄就如素构”与“然卒亦不就举”中词义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劝学》一文中标题“劝学”中的“劝”词义相同。
C.乃,指才,与《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意义不同。
D.讥,指讥刺、指责,与齐威王的昭告“谤讥于市朝”中的“讥”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二第一段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写信劝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且认为他必将考中。
B.朝野众口一词地提倡避讳,韩愈却明确地反对避讳。
C.皇甫湜认为:韩愈不明白劝李贺举进士的严重后果。
D.“然”表达了对获罪的清醒认识和反对避讳的态度。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亦早世,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2)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5.根据两则材料,你认为李贺没有考进士的原因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结论及理由。
2024-02-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五)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襄陵令李君

欧阳修

绿发襄陵新长官,面颜虽老渥如丹。

折腰聊为五斗屈,把酒犹能一笑欢。

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皮软御春寒。

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

【注】①襄陵,县名。②渥,光润、光津。③挂冠,语出《后汉书·逢萌传》,指辞官归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一首送别襄陵县令李君的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李君做官要为民的期许。
B.首联刻画了一位容光焕发、意气风发的新任县令李君形象——面容虽老而颜色红润。
C.颔联化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意在表扬李君善于享受生活,保持愉悦态度。
D.尾联展现出一幅政通人和的欢乐场景,诗人希望李君在功成身退后离职而回到故乡。
2.赏析颈联“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皮软御春寒”。
2024-01-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白浮游四方A尝乘月B与崔宗之C自采石D至金陵E著宫锦袍F坐舟中G旁若无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之后取字,二者常有某种联系,人们常称人用字,以表示尊敬。
B.“因以命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益,本义为充满而向外流,后表示增益,文中“少益以学”与“益骜放不自修”两句中的“益”字含义相同。
D.“与吴筠善”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就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以侠义自任,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写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代宗即位后,召他做官,然而他已经逝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2)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5.请结合文本分析,李白是如何得到皇帝接见并赐食,亲为调羹的?
2023-11-07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劳停驿

欧阳修〔宋代〕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①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白日舟行之景。一只孤舟转过山中弯曲的山路,一片开阔的平川便出现在眼前。
B.颔联写暮夜泊舟后的景。抬头看,船帆好似从树梢降落,远山顶上月正圆。
C.颈联描写作者走到荒野,看见几户农民聚在一起劳作,他们很快就将田园清理打理好了,作者顿感欣慰。
D.尾联描写面对弯曲的险滩、高耸的山崖,漂泊之人正在为明早如何渡过这艰难的前路而发愁。
2.简要分析颈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2023-11-0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大梁。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老奴尔,事陛下如郎君,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近,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敬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
B.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
C.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
D.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
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大梁       有吹洞箫者
B.则小人间之,必不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C.闻读《春秋》     而吾与之所共适
D.太祖刚难近       虽有槁,不复挺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翔初见太祖,太祖问他《春秋》里的用兵之法能否为我所用,敬翔表示打仗应该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出奇制胜,太祖听了非常高兴。
B.敬翔为人深沉,有方略,跟着太祖用兵打仗三十多年,尽心尽力、勤恳操劳,白天夜里都不睡,他自己说只有在马上才能休息一下。
C.太祖性格刚烈,让人难以接近,有不可行的事,敬翔也能犯颜直谏,对太祖进行切中肯綮的劝谏,太祖往往会体会领悟,并改正过失。
D.末帝继位,敬翔遭小人离间,郁郁不得志。在亡国之际,敬翔仍劝谏不得,直到覆巢的紧要关头,梁末帝才幡然醒悟,君臣相恸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②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5.请简要概括敬翔深受太祖赏识的原因。
2023-08-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嵩,貌伟秀,美须髯。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尉。士争往交象先,而嵩汩汩未仕,人不之异。夏荣者善相,谓象先曰:君后十年,贵冠人臣,然不若萧郎位高年艾,举门蕃炽。时人不许。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王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帝择堪任边者,徙嵩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嵩表裴宽、郭虚己、牛仙客置幕府,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晡,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

初,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者。久之,进太子太师。固请老,见许。嵩退,修莳园区,优游自怡。家饶财,而子华为工部侍郎,子衡以尚主位三品,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

(选自《新唐书·萧嵩传》,有删改)

注:①僚婿:同门女婿。②艾:对老年人的敬称。③赞普:吐蕃诸王的称号。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A)待(B)罪(C)宰(D)相(E)爵(F)位(G)既(H)极(I)幸(J)陛(K)下(L)未(M)厌(N)得(O)以(P)乞(Q)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文末的“天宝”也是年号。
B.首领,文中指为首的领导地位,现在一般表示最高领导,二者的意思相近。
C.卒,意为“终结”,和《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终”字意思用法不同。
D.工部,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嵩还未做官,名声不显。相士夏荣却断定萧嵩将来比陆象先官位高寿命长,但时人都不认同相士的看法。
B.萧嵩得到皇帝的恩赏,令人羡慕。他出师远征,皇帝作诗送行;取得战功,被授予高官;还与皇帝结成亲家。
C.萧嵩推贤任能,懂得进退之道。他推荐韩休,韩休与他同处相位时却将他告到皇帝面前,于是他恳请退休。
D.萧嵩位高权重,家世显赫。他曾高居宰相之位,儿子萧衡娶新昌公主为妻,官居三品,儿子萧华任工部侍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
(2)久之,进太子太师。固请老,见许。
5.萧嵩为何能胜任边疆事务?请简要概括说明。
2023-06-0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进士,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póu,聚;取出)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xiè,污秽)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指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文中未冠,即指白居易不到二十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岁则行笈礼表示成年。
B.擢、补、授、迁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谪和出等。本文中“补校书郎”是指补充为校书郎,“出为州刺史”是指京官外任州刺史。
C.明年,古文指第二年,而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D.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敢于直谏,不惧权威。在与宪宗朝堂讨论时,坦率耿介,直言皇帝发的告示有错,皇帝以此贬斥他出京为江州刺史。
C.白居易是成就斐然的诗人,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歌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应该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认为自己的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迁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5.《新唐书•白居易传》认为白居易是个贤人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2-12-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庾星,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算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B.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C.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D.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以表尊敬。
B.“因以命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益,本义为充满而向外流,后表示增益,文中“少益以学“与“益骜放不自修”两句中的“益”字含义相同。
D.“与吴筠善”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时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喜好喝酒,想当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写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代宗即位后,召他做官,然而他已经逝世。
4.下列各组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渔父莞尔而笑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不患贫而患不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蟹六跪而二螯     二败而三胜
D.觉而起,起而归     渔父见而问之曰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2022-12-22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执政览之,奇其才。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呗,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曰:“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若不即加禁遏,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自是潮无鳄鱼患。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乱既平,愈归来,帝大悦。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谥曰文。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女子15岁男子20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取一与本名意思相关联的别名以表其德。
B.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与《师说》中所言六艺不同。
C.宫市,本指宫中市场,此处指中唐时宦官在民间市场以宫市名义贱价强买的弊政。
D.佛骨,即佛舍利,佛教的高僧死后火化留下的遗骨,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他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D.韩愈关心民生,关爱百姓。韩愈被贬潮州后,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解除了潮州的鳄鱼之患;为袁人七百多奴仆赎身,将他们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唐宪宗派使者迎请佛骨一事,王公贵族和士大夫都奔走膜拜佛骨,歌颂佛的功德,而韩愈却很厌恶这种行为,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