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鄅子藉稻’,杜预谓在琅邪。”客大惊,号奇童。引荫补三卫长。乃性疏说,喜剧饮。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谗,辄谢病去。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

初,疾去舍人也,炀帝在扬州,召不赴,衔之。及即位,夺爵,为桂州司马。官废,还乡里。大业九年,戍会稽,管崇乱,城守有功,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乃授建安郡丞。至乌程,江都难作,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更相灭,百药转侧寇乱中,数被伪署,危得不死。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授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明年,除礼部侍郎。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戏媟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它日,帝曰:“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耳!”赐彩三百段。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子,才行世显,为天下推重。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好奖荐后进,得俸禄与亲党共之。翰藻沈郁,诗尤其所长,樵厮皆能讽之。所撰《齐史》行于时。

(选自《新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会高祖A遣使招B伏威C百药D劝朝E京师F既至G历阳H中悔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文中指因父李德林荫庇补官三卫长,这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
B.被,指遭受、遭遇,与《琵琶行并序》“妆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词义不相同。
C.“以疾去舍人也”与“挟飞仙以遨游”(《赤壁赋》)两句中“以”的含义相同。
D.望,指希望,与《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中的“望”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百药聪慧多知。父亲的朋友共读文章时,不知“刈琅邪之稻”的故事,却被李百药说出是杜预所说的,父友十分震惊。
B.李百药才华出众。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欣赏李百药的才华,安排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后来又命李百药修订五礼、律令、阴阳书。
C.李百药历经危难。隋末江都发生叛乱,李百药辗转寇乱,后多次被伪政权任命官职,还曾差点死于杜伏威之手。
D.李百药深受推崇。他赤足护父母灵柩还乡,好奖掖年轻人,又将自己的俸禄分享给亲朋幕僚,他的才能和品行彰显于世,深得天下人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
(2)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
5.从炀帝和太宗对待李百药的事件中反映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4-02-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阑槛[注]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平山阑槛,即平山堂的栏槛,欧阳修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守扬州,任职期间修建了平山堂。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友即将出任远行,词人借酬赠之机,追忆起昔日所建的扬州平山堂,表达拳拳之情。
B.上片第一句“倚晴空”一词,实写平山堂,突出其凌空矗立、拔地倚天、气势磅礴的特点。
C.下片头三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D.下片最后两句以情作结,直抒胸臆,传递出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要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2.有评论认为此词豪迈清旷,突破了唐、五代以来词作红香翠软的风格,请简要分析。
2024-02-16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洗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

材料二: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选自《唐才子传·李白》,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宋若思A将吴兵三千B赴河南C道D寻阳E释囚F辟为参谋G未几H辞职。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白,是李白的字。男子18岁举行冠礼或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父母、前辈或师长为他们取字。
B.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人除了使用帝王年号纪年,还常使用干支纪年。
C.故,因此、所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池鱼思故渊”的“故”词义不同。
D.为,表示被动,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为”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推举有道科,李白不应举;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后来李白到了长安,贺知章称赞他的诗文。
B.唐玄宗诏命李白为翰林院供奉,皇帝曾突然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他稍稍醒酒后挥笔成文。
C.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郭子仪为李白赎罪,皇帝就下诏将李白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又因事获罪而下狱。
D.李白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审问,李白在供词中写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以水洗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5.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李白的形象。
2024-01-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部前奏战三篇/席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案相试文章/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第,指科举考试中考取状元。第是科举考试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级。
B.擢,升官。其他表示晋升官职的词还有升、拔、右迁、陟、晋、进、加等。
C.《六经》,指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
D.拾遗,唐代谏官名,与补阙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北宋改为左右正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曾得到李邕的赏识,李邕惊叹于杜甫的才学,主动前去见杜甫。后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杜甫多次向皇帝献上赋和颂并自己大力赞扬自己;杜甫的先祖从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已十一世。
C.杜甫生活困窘,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担心漂泊而死于路途沟壑,进言希望皇上同情、怜爱他。
D.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犯罪牵累了董廷兰,董廷兰被罢黜宰相职务。杜甫为此上疏触怒了唐肃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2)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5.严武原本是杜甫的世交,后严武为什么想要杀了杜甫?杜甫又是如何解脱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钓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侍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第,指科举考试中考取状元。第是科举考试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级。
B.擢,升官。其他表示晋升官职的词还有升、拔、右迁、陟、晋、进、加等。
C.《六经》,指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
D.拾遗,唐代谏官名,与补阙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北宋改为左右正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曾得到李邕的赏识,李邕惊叹于杜甫的才学,主动前去见杜甫。后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杜甫多次向皇帝献上赋和颂并自己大力赞扬自己;杜甫的先祖从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已十一世。
C.杜甫生活困窘,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担心漂泊而死于路途沟壑,进言希望皇上同情、怜爱他。
D.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犯罪牵累了董廷兰,董廷兰被罢黜宰相职务。杜甫为此上疏触怒了唐肃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2)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鄘,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2022-07-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众异之,命作《莲华赋》,文成,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

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心以事陛下。帝乃止。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既任职久,赉锡丰饶,皆令弟文昭主之。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帝愍其意,召文昭让敕,卒无过。

(节选自《新唐书·岑文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B.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C.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D.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社会安定、国力渐强,史称“贞观之治”。
B.中书省,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之一)。
C.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又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就要随即确定的法定继承人,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
D.兼摄,指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文言文中有兼任、代理官职之意的词语还有“守”“领”“行”“署”“权”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岑文本性格沉稳,聪敏过人。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决议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敏捷程度超过了颜师古。于是让他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
B.岑文本擅写文章,受到重视。唐太宗行藉田礼及元日朝见群臣后,文本上奏两篇文章,文辞情致华美丰富,加上有李靖举荐,他开始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C.岑文本工作尽责,鞠躬尽瘁。做中书令时,跟随唐太宗征伐辽东,唐太宗对其委以重任,文本尽心尽力,最终心力交瘁而病死,太宗为此很伤心。
D.岑文本清俭自律,教弟有方。他地位尊贵时,住所简陋,不听从他人意见置办产业。他的弟弟岑文昭多结交轻薄之人,文本亲自劝诫,文昭也最终改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诣司隶理冤,众异之,命作《莲华赋》,文成,遂得直。
(2)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已重,尚何殖产业邪?
2021-12-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B.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C.“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D.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2021-04-06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休祠房,牛呼饮                                 椎:椎打
B.贼醉,不能,斩其徒二千                    师:军队
C.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五堡             峙:对立
D.帝诏监军其罪,以忧卒                       按:审查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C.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西行,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
B.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
C.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善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
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
(2)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
2020-10-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咸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宜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布衣”指平民百姓的麻葛之类的廉价衣服,故而“布衣”多指广大劳苦大众。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丁忧”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下诏诘问,听其解释此事后,夸赞刘仁轨耿介正直。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唐太宗采纳他的意见并立即擢授为青州刺史。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2)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
2020-07-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重工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令狐楚,字殻士,德棻之裔也。生五岁,能为辞章。逮,贡进士,京兆尹将荐为第一,时许正伦轻薄士,有名长安间,能作蜚语,楚嫌其争,让而下之。既及第,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材,将辟楚,惧不至,乃先奏而后聘。李说、严绶、郑儋继领太原,高其行,引在幕府,由掌书记至判官。德宗喜文,每省太原奏,必能辨楚所为,数称之。儋暴死,不及占后事,军大欢,将为乱。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犹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以亲丧解,既除,召授右拾遗。宪宗时,累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俄出为华州刺史。镈既相,擢楚河阳怀节度使,代乌重胤。始,重胤徙沧州,以河阳士三千从,士不乐,半道溃归,保北城,将转掠旁州。楚至中潬,以数骑自往劳之。众甲而出,见楚不疑,乃皆降。楚斩其首恶,众遂定。敬宗立,拜楚为河南尹,迁宣武节度使。汴军以骄故,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士偷于安,无革心。楚至,解去酷烈,以仁惠镌谕,人人悦喜,遂为善俗。入为户部尚书,俄拜东都留守,徒天平节度使。始,汴、郓帅每至,以州钱二百万入私藏,楚独辞不取。久之,徙节河东。召为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故事,检校官重,则从其班,楚以吏部自有品,固辞,有诏嘉允。楚外严重不可犯,而中宽厚,待士有礼。为政善抚御,治有绩,人人得所宜。疾甚,自力为奏谢天子,其大要以甘露事诛谴者众,请霁威,普见昭洗。书已,敕诸子曰:“吾生无益于时,无请谥,勿求鼓吹,以布车一乘葬,铭志无择高位。”坐与家人诀,年七十二,司空,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令狐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B.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C.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D.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表示已经长大成人。
B.京兆尹是古代对京师所在地区行政长官的称呼,也作“京尹”“京兆”,是“三辅”之一。
C.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题名有次第之分,故称及第,其中第二名被称为“探花”。
D.赠即追赠,古代朝廷一般会为死去的功臣追赠官阶,用以表示褒奖和肯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楚年少聪慧,文才出众。他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文;在太原幕府任职时,他写的上报朝廷的奏章,每次都能被德宗辨认出来,并获得称赞。
B.令狐楚有胆有识,沉着平乱。河阳三千士卒溃散而归,据城作乱危害四方,他仅带数名骑兵前往,以劳军之名降服士卒,斩杀首恶,安定军心。
C.令狐楚为人宽厚,竭忠尽智。任宣武节度使时废除残暴刑罚,施以仁惠,形成良俗;病重之时,仍上书请天子为甘露之变被诛谴者昭洗冤屈。
D.令狐楚性情谦和,立身清正。被荐进士时,把第一名让给许正伦;任天平节度使时,不将州府的二百万钱据为私有;临终时告诫诸子葬仪低调从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汴军以骄故,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士偷于安,无革心。
(2)故事,检校官重,则从其班,楚以吏部自有品,固辞,有诏嘉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